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长孙”到底是谁?一个葬礼引发的古今之争

0
分享至

在农村,老人去世后办丧事,总有许多讲究。

前不久,我一个朋友老家村里就因为“摔孝盆”这件事,闹出了不小的争执。



一、丧礼上的争议:谁该摔孝盆?

事情是这样的——

村里一位老人去世了,按当地的规矩,出殡前孝子要摔孝盆。那是一个瓷盆或瓦罐,用来烧纸的器具,在送灵之前由“长子”或“长孙”砸碎,象征着断绝尘缘、送别亲人。

但这次,问题来了。

老人虽然有两个儿子,但长子早年因病去世,只留下一个年纪尚小的儿子;小儿子却健在,并且他的儿子已经成了小伙子。于是,村里人对“谁是长孙”争得面红耳赤。

有的老人说:

“长孙当然是长子的大儿子,这是规矩!”

年轻人则说:

“谁年纪大,谁懂事谁来摔不更合适吗?都一家人,没必要讲那么多旧礼。”

结果,仪式那天由小儿子的孩子完成了。可这事并没完,大儿媳感到十分委屈:她说:“明明我儿子才是长孙,凭什么不让他来?”一句“欺负孤儿寡母”,让原本庄重的丧礼变得尴尬又寒心。

二、“长孙”究竟怎么定义?

“长孙”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在中国古代的宗法体系里,是有严格定义的。按照传统,“长孙”不是年纪最大的孙子,而是长子的大儿子。

这跟“嫡长子继承制”有关。古代社会讲究“嫡庶有别、长幼有序”,权力与家业的传承,都遵循一条清晰的主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也就是说:

  • “立嫡以长不以贤”,意思是确立继承人要以嫡妻所生的长子为准,而不是看谁更聪明能干;

  • “立子以贵不以长”,指即使庶出的儿子比嫡子早出生,也不能当继承人,因为出身不够高贵。

这套制度在唐宋之后甚至被写入法律,成为“嫡长子继承制”的根基。

所以,从宗法逻辑上说,长孙必须是长子的儿子,哪怕他年龄最小,也依然是“宗子”之后,地位最高。



三、一个“长孙”背后的皇室逻辑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看看最典型的历史案例——明太祖朱元璋传位问题。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按理说,皇位可以传给其他儿子,比如燕王朱棣实力最强、资历也深,但朱元璋却没有犹豫,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

很多人说朱元璋是“隔辈亲”,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他遵循了宗法制度。皇位要传“嫡长孙”,这样才能维护“正统”,让天下人信服。

即便后来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权成功,也被后人指责“名不正言不顺”,一生都背着篡位的骂名。

这就是宗法制度的力量。在那个“家即国、国即家”的时代,“长孙”不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政治与血脉秩序的象征。

四、那如果长子去世、没儿子呢?

古人也早想好了——这种情况下会启用一项辅助制度,叫做“兄终弟及”。

意思是:哥哥去世后,由弟弟继承他的责任与地位。但这要有前提——那就是哥哥没有子嗣。如果有儿子,不论年纪多小,都应优先由长子的儿子(也就是“嫡长孙”)继承宗脉。

这种规则不仅体现在民间家族,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宗族文化结构。在谱牒上,家族的“宗子”一脉,就是以嫡长子——嫡长孙为主线延续下去的。

哪怕这孩子还在襁褓之中,也要由族人代为主持祭祀,直到他成年。



五、从“宗法”到“平等”:长孙的地位变了

不过,到了现代社会,一切都不一样了。

首先,现在的婚姻制度早就取消了“嫡庶”之分。没有正妻与小妾的区别,所有孩子的身份在法律上完全平等。其次,社会不再强调宗族继承,大部分家庭财产都是平均分配,谁来主持仪式,也多出于便利和感情。

换句话说——在今天,“长孙”更多只是一种称呼,不再具有特殊地位。

如今的“长孙”,可能仍然被老人宠爱,被看作“香火的延续”,但这更多是出于亲情传统,而非等级秩序。

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代际和谐,“长孙”与“次孙”“孙女”没有本质区别,谁承担孝礼、谁守祭祖,不过是家庭内部的情感分工。

六、古今之变:尊重传统,也活在当下

再回到开头那个故事。如果放在古代,那位去世老人的“摔孝盆”,确实该由长子的儿子,也就是年幼的长孙来完成。

但在今天,我们更看重的是仪式背后的心意——只要怀着敬意送别长辈,不论是谁砸盆,都一样尽孝。

社会在变,礼俗在变,但“孝”与“情”永远不变。理解传统,不是为了固守陈规,而是为了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更从容地面对今天。

古代的“长孙”,代表秩序与血脉;现代的“长孙”,代表爱与延续。两种意义,其实并不矛盾。



结语: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规矩

“长孙”是谁?古代是家族正统的象征,现代只是一个辈分称谓。正如那句老话:

“了解历史,尊重传统,也要活在当下。”

今天我们不必再为“谁摔孝盆”争论,但能在争论中重新认识“长孙”背后的文化逻辑,也未尝不是一种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子将社保迁到异地,临退休被告知无法在当地退休 她将社保中心告上法庭,一审二审均败诉

女子将社保迁到异地,临退休被告知无法在当地退休 她将社保中心告上法庭,一审二审均败诉

红星新闻
2025-11-06 00:01:17
男子凌晨打网约车将手机遗忘车内,司机竟因口角将手机“丢”到了300公里外……

男子凌晨打网约车将手机遗忘车内,司机竟因口角将手机“丢”到了300公里外……

红星新闻
2025-11-06 15:21:26
湖南省卫健委通报“省人民医院祖某某、曾某生活作风问题”:情况属实

湖南省卫健委通报“省人民医院祖某某、曾某生活作风问题”:情况属实

新京报
2025-11-06 16:16:07
中央定调,退休新政落地,1970年以前出生的更加受益?一起看看

中央定调,退休新政落地,1970年以前出生的更加受益?一起看看

好贤观史记
2025-11-06 08:21:45
大瓜!网友爆料副院长和女医生私情,视频画面流出,女方十分主动

大瓜!网友爆料副院长和女医生私情,视频画面流出,女方十分主动

派大星纪录片
2025-11-06 11:07:07
江浙沪某高校病态的“三朵桂花”事件:新型垃圾,逼疯中国年轻人

江浙沪某高校病态的“三朵桂花”事件:新型垃圾,逼疯中国年轻人

小椰子专栏
2025-11-06 13:02:38
时长17分钟的不雅视频在网络热传,矛头指向两位医生,详情曝出

时长17分钟的不雅视频在网络热传,矛头指向两位医生,详情曝出

胡侃社会百态
2025-11-06 09:33:43
专家最新回应“康熙生父为洪承畴”:采样过雍正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后代,DNA证实其努尔哈赤支系

专家最新回应“康熙生父为洪承畴”:采样过雍正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后代,DNA证实其努尔哈赤支系

扬子晚报
2025-11-06 12:13:35
陈永胜已任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由辽宁跨省调任

陈永胜已任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由辽宁跨省调任

澎湃新闻
2025-11-06 20:26:41
“演练对俄核打击”,最新曝光!

“演练对俄核打击”,最新曝光!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06 23:56:30
辣眼!副院长与主任欢愉被扒,女方奔放又丰腴,多张生活照曝光

辣眼!副院长与主任欢愉被扒,女方奔放又丰腴,多张生活照曝光

吃瓜局
2025-11-06 14:12:26
全运会女双10米台:陈芋汐/掌敏洁轻松摘金,全红婵无缘领奖台

全运会女双10米台:陈芋汐/掌敏洁轻松摘金,全红婵无缘领奖台

全景体育V
2025-11-06 18:52:10
原来她就是邵佳一妻子,怪不得能成为国足主帅,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原来她就是邵佳一妻子,怪不得能成为国足主帅,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素衣读史
2025-11-06 18:17:09
菲律宾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

菲律宾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

环球网资讯
2025-11-06 10:44:01
354票赞成,15票弃权。泰国为泰党就这么选出了新老大。

354票赞成,15票弃权。泰国为泰党就这么选出了新老大。

百态人间
2025-11-06 05:50:03
韩网友提问:在铁证面前,中国人为什么还不承认汉字起源于韩国?

韩网友提问:在铁证面前,中国人为什么还不承认汉字起源于韩国?

通文知史
2025-11-06 03:25:03
湖南人民医院祖某某、曾某东窗事发,两人都是高学历,官方通报了

湖南人民医院祖某某、曾某东窗事发,两人都是高学历,官方通报了

平老师666
2025-11-06 22:09:11
特朗普:要求内阁全面向中国官员看齐,本周内必须做到

特朗普:要求内阁全面向中国官员看齐,本周内必须做到

头条爆料007
2025-11-06 18:21:14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扬平说史
2025-11-06 20:22:42
副院长和女主任的瓜,细节越挖越多,视频曝光后,网友直呼辣眼睛

副院长和女主任的瓜,细节越挖越多,视频曝光后,网友直呼辣眼睛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06 14:27:10
2025-11-07 05:32:49
七分日记
七分日记
关注时事如同鱼关心水质
1304文章数 4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参议员提议:政府不“开门”国会议员就停薪

头条要闻

美参议员提议:政府不“开门”国会议员就停薪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健康
房产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旅游要闻

11月6日最佳情报|济南郎茂山日出美如画,三媳妇山奇峰峻美!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房产要闻

锚定居住新趋势!广佛新世界重构湾区“理想生活投资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