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顿涅茨克前线的“红军城”现在叫波克罗夫斯克,成了整个乌东战场的焦点。这座城市,名字听起来有点老派,却是乌军目前在顿涅茨克州控制区里最后的防线之一。谁掌握这里,谁就掌握了乌克兰东部的命脉。
如今,俄罗斯军队几乎已经把这座城市围成一个“口袋阵”,乌军第7集团军的4个旅被紧紧困在城内及附近的矿区里,总兵力加起来已经不足5000人。更糟的是,这些部队的补给线早已被切断,弹药、医疗、粮食全都在告急。
![]()
但与此同时,俄军并没有选择“立刻收口”,在包围圈西北角还留着不到900米的缺口。这段路看似微不足道,却成了乌军残部唯一的生路,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很多人不理解,都打到这个程度了,为什么俄军不干脆“关门打狗”,一次性把这几千乌军歼灭?
要说红军城的局势,确实已经是十几个月以来俄军最接近彻底突破顿涅茨克州防线的一次行动。这座城市南连顿涅茨克、北接库拉霍韦,是乌军在东部地区的指挥节点,不仅能支撑周边防线,还能向后方输送补给。
俄军如果能彻底拿下这里,乌克兰在顿巴斯的防线将整体崩塌,顿涅茨克州剩余乌控区几乎无险可守。从战术层面看,红军城周边的俄军人数接近3万人,比乌军6倍还多,装备上更是碾压:有100辆坦克、260辆装甲战车和160门火炮在支援作战。
![]()
乌军的阵地再坚固,面对这样的火力差距,也就只是时间问题。眼下,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被俄军控制,乌军的防御阵地只剩下西北角和矿区一线。这些阵地经过几轮猛烈交火后已经七零八落,很多乌士兵不得不依靠地下矿坑和废弃厂房坚守。
乌军高层当然明白红军城的分量。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前几天亲赴前线,抵达靠近红军村方向的第7集团军指挥部,亲自调度反击。他希望能通过突击打开一条走廊,把被围的部队救出来。
![]()
按照他的设想,如果能抓住俄军还未完全封死西北缺口的时间差,这些残部也许能向赫里希涅方向突围,再往西整编防线。但理想和现实总是带着差距。俄军的侦察无人机几乎铺满天空,任何大规模部队移动都会被立即发现。
即便真能从这900米的“缝隙”里冲出去,还得顶着俄军的重炮和无人机轰炸。乌军在这个区域已经没有像样的防空掩护,只能靠车队夜间奔袭尝试突围,而那种情况下,损失其实并不比死守小。
![]()
一句话,现在的红军城,基本就是一个“半封闭的锅盖”。从北到东,从南到西,俄军已经形成了合围,但最西北那小段路,俄军却迟迟没有封死。从外界角度看,这实在奇怪。社交媒体上不少俄罗斯博主调侃,说俄军这波战术像是在“养鱼”明明可以一刀切,却偏偏要等。
更有人批评说这是“过度谨慎”,担心“跑了的鱼”让战果打了折扣。但在俄方军事专家眼里,这其实不是胆怯,而是一种调整后的打法。经验告诉他们,直接去“关门歼灭”,代价太大。马里乌波尔的战斗打了三个月,拿下城市时俄军自身伤亡也很重,这种“硬啃式攻坚”虽能拿下成果,但在长期作战里是不划算的。
![]()
现在的俄军思路比之前灵活多了。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火力封锁和机动包围,让乌军自己背水撤出半包围圈。这样虽然表面上没有“一锅端”的气势,但能以最小代价拿下大片区域。
在红军城这个案例上,俄军当前的目标不是“歼灭”,而是“削弱”。他们通过不断压缩阵地,调整炮火覆盖范围,逼迫乌军消耗弹药、士气,然后在适当时刻再推进。
可以说,这900米的缺口,其实是一个诱导空间,既给乌军制造“突围希望”,又能在他们试图突围时发动火力打击,把损失降到可控范围。对俄军来说,如果能让对手主动撤出,他们既节省人力,也能继续保持战略节奏,不至于在一座城市上陷入长期鏖战。
![]()
有人可能会问,那俄军就不怕乌军真的从缺口跑掉吗?其实,从战术层面看,“跑掉”这事并不会改变战局。首先,乌军要突围,必须动用车辆或大规模步兵集结,这在俄军无人机监控下几乎不可能不被发现。
其次,他们即使撤出,也不过是从一个包围圈跑到一个新防线,而后方的赫里希涅地区纵深有限,没有坚固防御工事,很难形成新的稳固阵地。更何况,突围意味着放弃重装备、炮阵地和弹药库,也就是临时逃命。
这样的撤离,从军事上讲其实就是“有组织撤退”,而不是成功逃脱。对俄军而言,这样的“逃”反而方便他们推进,因为乌军后方已经没有足够力量重组抵抗。
![]()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俄军在多个战线同时作战,兵力虽然总体充足,但分配必须精打细算。他们不想在红军城再陷入一场城市巷战泥潭。
每一栋楼、每一个地下矿坑都要靠士兵去攻、去清理,那意味着大量伤亡。而相比之下,保持包围圈,让乌军“自己出坑”,才是成本最低的打法。
如今的红军城已成为一个实战“实验场”,俄军正在用新的节奏去打磨他们的围城战术。从过去的高强度对冲,转向现在的限制性包围、火力控制,这是俄方最新的战略逻辑——牺牲时间,换取更低伤亡和更稳推进。
![]()
乌方的处境则越来越尴尬。第7集团军残部即便能在缺口处组织反击,也只是短暂缓解。西尔斯基到前线坐镇说明事情到了极点,乌军高层不敢轻易放弃这座城市,因为它一倒,整个东部防线就要连锁崩塌。
顿涅茨克城市群北部的克拉马托尔斯克、斯拉维扬斯克会被直接暴露在俄军炮火之下,到那时,整个乌东地区的防线几乎就守不住。但他也很清楚,以目前的兵力和装备根本无法反攻。乌军前线报告普遍缺乏弹药,后方的援军又被俄军炮火封锁在几十公里外,即使空投物资,也难起决定性作用。
![]()
从更大的层面看,红军城战役其实是俄军整体作战思路变化的缩影。早期他们喜欢用“坦克洪流”硬打,从一线冲进城市,现在他们更擅长用包围、火力压制、心理战组合。
整场战斗打得像一盘围棋,不再是“攻城拔寨”的热血战,而是效率优先的理性战争。俄军内部流出的战报也显示,他们正在快速调整兵力部署,一旦红军城彻底稳定,就能把多余部队转向南线的查索夫亚尔方向,继续压缩乌军防线。换句话说,红军城并不是终点,而是下一阶段整体推进的跳板。
![]()
或许再过一两周,外界就能看到红军城被正式宣布“完全控制”。但当那一天来临时,这场胜利的意义不会只在地理上。它标志着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几乎完成战略包围,也意味着乌军的主动权彻底消失。
从马里乌波尔到巴赫穆特,再到红军城,每一场战斗,俄军的作战节奏都变得更“经济”,伤亡更小、推进更稳。那些被包围的乌军不是没机会突围,而是他们自己也知道,面对一个几乎掌握整个战场节奏的对手,突围只是慢性消耗。
所以,现在那900米的缺口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通道,更像是一场心理战。乌军盯着它,把希望寄托在那条路上;俄军留着它,用最小代价等待对手崩溃。
![]()
战争的智慧有时候就在这里:赢的,不一定是开火最多的一方,而是让对手选择了“必须逃”的那一刻。红军城的结局似乎已定,只不过俄军选择的是更稳、更省、也更冷静的方式,他们要的不只是胜利,而是以最小伤亡换最大的收益。
参考信源:普京谈"海燕":核反应堆启动时间极短 可助力登月
2025-10-30 17:51
看看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