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雷管是什么?别把雷管当 “小引信”!它能炸穿坦克,还藏着诺贝尔的安全密码

0
分享至

“1944 年 6 月 6 日,诺曼底奥马哈海滩,美军工兵约翰・米勒趴在德军碉堡前,颤抖着将一根金属管插入炸药包 —— 这根仅 5 厘米长的‘小管子’,就是雷管。他按下引爆器的瞬间,冲击波掀翻碉堡铁门,后续士兵得以冲锋。这场改变二战走向的登陆战中,盟军用了超过 10 万枚雷管,炸毁德军 80% 的海岸工事。很多人觉得它只是‘炸药的引线’,却不知这个‘小部件’能炸穿坦克装甲,还曾让硝化甘油从‘死亡炸药’变成可控的工业利器。”

提到雷管,多数人会联想到 “鞭炮引信”“矿山爆破的小零件”,却忽略了它是 “掌控爆炸能量的核心开关”—— 没有雷管,再猛的炸药也只是稳定的化学物质;有了雷管,人类才能精准控制爆炸的时间、范围与威力。今天结合诺贝尔的发明、现代工程爆破案例,拆解雷管的 “真面目”,告诉你这个 “小管子” 里藏着的科学智慧与安全红线。



一、先破 2 个认知误区:雷管不是 “引信”,更不是 “小鞭炮配件”

聊雷管前,必须戳破两个最容易误导人的误解,否则连 “它到底是什么” 都搞不清:

误区 1:“雷管就是引信,点着就能炸炸药”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引信的作用是 “传递火焰”(比如鞭炮的棉线引信),而雷管的核心是 “产生足够强的冲击波,引爆主炸药”。要知道,TNT、硝化甘油等主炸药非常稳定,用火烧、锤子砸都很难爆炸 ——1867 年诺贝尔曾做过实验:用明火点燃硝化甘油,它只会燃烧不会爆炸;但插入雷管后,轻微触发就能引发剧烈爆炸。

简单说:引信是 “导火索”,雷管是 “点火开关 + 能量放大器”。比如矿山爆破时,工人会先接通电雷管的电线,电流触发雷管内的炸药产生冲击波,这个冲击波再引爆吨级的铵油炸药 —— 没有雷管,即便接 100 米长的引信,也炸不爆主炸药。

误区 2:“雷管都很危险,碰一下就炸”

错!雷管分 “敏感型” 和 “安全型”,现代工程用的雷管有严格的安全设计。比如煤矿用的 “煤矿许用电雷管”,能抵御静电、冲击和高温,只有通上特定电流才会引爆;而二战时的 “诡雷雷管” 才是 “一碰就炸”—— 德军曾将雷管藏在钢笔、书本里,打开瞬间触发,专门对付盟军工兵。

更关键的是 “能量阈值”:普通工业雷管需要 0.2 焦耳的能量才能触发(相当于从 1 米高扔一个 20 克的硬币),而人体日常的轻微触碰(约 0.05 焦耳)根本不够。2023 年某工地曾有工人误拿电雷管,因未接电流,即便摔在地上也没爆炸 —— 这说明,只要不触发 “特定条件”,雷管没那么容易炸。


二、雷管是什么?—— 炸药的 “精准点火开关”

科学定义里,雷管是 “装有起爆药,能产生冲击波或火焰,引爆其他炸药的小型爆炸元件”。它的核心使命就一个:用 “小能量” 撬动 “大爆炸”,实现对爆炸的精准控制。

(一)核心结构:3 层设计,缺一不可

现代雷管看似简单,实则是精密的 “微型爆炸系统”,主要分 3 层:

发火层:负责 “接收信号”,比如电雷管的发火层是 “桥丝”(细金属丝),通电后发热点燃起爆药;火雷管的发火层是 “导火索接口”,接收火焰信号。

起爆药层:核心是 “放大能量”,常用雷汞、氮化铅等敏感炸药 —— 这些炸药只需少量能量就能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强度是发火层的 100 倍,刚好能触发主炸药。

外壳:用铜、铝或塑料制成,作用是 “约束冲击波”,让起爆药产生的能量集中向前传递,避免向四周扩散导致威力不足。比如军用雷管的铜外壳,能承受 200 兆帕的压力,确保冲击波精准引爆坦克地雷的主炸药。

(二)分类:3 大类型,适配不同场景

根据触发方式,雷管主要分 3 类,每类都有独特用途,从矿山到航天都离不开:

1. 火雷管:最原始,靠火焰触发

特点:没有电子元件,只有导火索接口 + 起爆药 + 外壳,插入导火索后点燃即可引爆,成本仅 1-2 元。

用途:早期矿山、民用爆破,比如修路时炸石头;但因无法精准控制时间,现在逐渐被电雷管替代。

历史故事:1865 年诺贝尔发明的首款实用雷管就是火雷管,用雷汞做起爆药,解决了硝化甘油 “难引爆、易误爆” 的问题 —— 在此之前,硝化甘油运输时经常因震动爆炸,有 “移动炸弹” 之称,雷管的出现让它成为可安全使用的工业炸药。

2. 电雷管:靠电流触发,精准可控

:内置桥丝和延期药,能通过电流控制引爆时间(从毫秒级到秒级),比如 “100 毫秒延期电雷管”,通电后 100 毫秒才炸,适合需要分段爆破的工程。

:矿山、隧道、高楼拆除,比如三峡工程修建时,用了 20 万枚电雷管,通过精准控制爆破顺序,让大坝基础的岩石按设计方向坍塌,不影响周边结构。

现代升级:现在的 “数码电子雷管” 更厉害,能通过芯片设定引爆时间,精度达 1 毫秒,2024 年广州某高楼拆除时,用它实现了 “从顶部到底部,每秒塌 1 层” 的精准控制,周边百米内的建筑毫发无损。

3. 非电雷管:靠导爆索触发,防干扰

:不用电线,靠导爆索(内部装炸药的软管)传递冲击波触发,避免静电、电磁干扰,适合油田、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景。

:石油开采、化工园区爆破,比如新疆油田开采时,用非电雷管引爆压裂炸药,不用担心抽油机的静电引发意外;美军在伊拉克的油井爆破任务中,也优先用非电雷管,防止敌方电磁干扰导致误爆。


三、雷管的进化史:从 “死亡发明” 到 “安全工具”

雷管的发展,是人类 “掌控爆炸能量” 的历史,三个关键节点彻底改变了它的命运:

1. 1865 年:诺贝尔发明雷汞雷管,让炸药 “可控”

在诺贝尔之前,人类用的炸药要么太敏感(硝化甘油),要么太难爆(黑火药)。1865 年,诺贝尔发现雷汞(Hg (ONC)₂)既敏感又能产生强冲击波,于是将它装进铜管,制成首款实用雷管 —— 这一发明让硝化甘油的引爆率从 10% 提升到 100%,且运输时只要不装雷管就很安全。

1867 年,诺贝尔用这种雷管搭配硝化甘油,发明了 “达纳炸药”,广泛用于铁路、矿山建设,人类从此进入 “大规模爆破时代”—— 美国太平洋铁路的隧道开挖、苏伊士运河的疏浚,都离不开这种雷管。

2. 1907 年:电雷管诞生,实现 “精准定时”

随着电力技术发展,1907 年德国工程师发明了电雷管,用电流替代火焰触发。这种雷管的优势是 “定时精准”:比如矿山爆破时,可通过延期药控制不同雷管的引爆顺序,让岩石从里到外逐层破碎,减少飞石危害。

1914 年一战爆发后,电雷管被用于军事:德军用它制造地雷,通过电线连接触发装置,盟军踩中后电流接通,雷管引爆地雷 —— 这种 “电雷管地雷” 比传统触发地雷的杀伤力提升 3 倍,成为战场 “死亡陷阱”。

3. 2000 年后:数码电子雷管,进入 “智能时代”

21 世纪后,芯片技术让雷管变得 “智能”:数码电子雷管内置微型芯片,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设定引爆时间,精度达 0.1 毫秒,还能实时反馈状态(是否正常、是否被干扰)。

2020 年我国珠峰测量时,修路队用数码电子雷管爆破冰川路段,通过精准控制爆炸能量,避免引发雪崩;2024 年 SpaceX 火箭回收时,也用类似原理的 “爆炸螺栓”(内置微型雷管),通过雷管引爆螺栓内的炸药,实现箭体与助推器的精准分离 —— 雷管从 “工业工具” 走进了航天领域。


四、冷知识:5 个关于雷管的 “反常识” 真相

1. 雷管的保质期只有 2-5 年,过期会 “失效不炸”

和食品一样,雷管也有保质期:起爆药会随时间分解,比如雷汞雷管保质期 2 年,氮化铅雷管 5 年,过期后可能无法引爆主炸药。2021 年某工地用了过期雷管,导致 10 吨炸药只炸了一半,不得不重新爆破 —— 这也是为什么工程用雷管必须 “先进先出”。

2. 航天用的雷管,精度比手表还高

火箭分离用的 “爆炸螺栓雷管”,引爆时间误差仅 0.01 毫秒(1 毫秒 = 1000 微秒),相当于手表每天误差不超过 0.86 秒。这种精度是为了确保火箭 stages 分离时 “分毫不差”,否则可能导致箭体碰撞解体。

3. 二战时的 “钢笔雷管”,是最阴险的 “诡雷”

德军曾将雷管藏在钢笔、打火机里,笔帽打开时触发弹簧,撞击雷管引爆 ——1944 年盟军在法国曾缴获过这种钢笔,拆开后发现里面的雷管仅 1.5 厘米长,却能引爆 500 克 TNT,专门用来对付搜缴武器的士兵。

4. 中国是雷管生产大国,占全球产量的 70%

我国每年生产约 20 亿枚雷管,主要用于矿山、基建和民生工程,其中数码电子雷管的产量占全球 90%——2023 年雅万高铁修建时,用的就是国产数码雷管,实现了隧道爆破的 “零飞石、零震动”。

5. 雷管能 “炸穿坦克”,靠的是 “聚能效应”

军用破甲弹的核心就是 “雷管 + 聚能装药”:雷管引爆后,聚能装药形成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速度达 8000 米 / 秒,能穿透 600 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 ——1991 年海湾战争中,美军 “陶式” 反坦克导弹,就是靠这种原理击穿伊拉克 T-72 坦克的装甲。

五、结语:雷管虽小,却是 “掌控能量的文明符号”

从诺贝尔用雷管驯服硝化甘油,到现代用数码雷管精准拆楼、航天分离,这个 “小管子” 的发展,本质是人类对 “能量” 从 “恐惧” 到 “掌控” 的过程。它既是工业建设的 “帮手”—— 没有它,就没有高铁隧道、大坝桥梁;也是国防安全的 “卫士”—— 没有它,就没有精准打击的反坦克武器;但同时,它也是 “安全红线”—— 一旦流入黑市,就可能变成恐怖袭击的工具。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安全地使用炸药,靠的不仅是雷管的技术进步,还有严格的管控:我国对雷管实行 “定点生产、实名购买、全程追踪”,每一枚雷管都有唯一编码,从生产到使用的全流程都可追溯。这也提醒我们:任何掌控能量的工具,都需要 “技术 + 规则” 的双重约束,才能真正服务于人类文明。

你还在哪些场景见过雷管?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李嘉诚时代真的结束了!全运会四大家族去了三家,唯独缺了李家!

李嘉诚时代真的结束了!全运会四大家族去了三家,唯独缺了李家!

青青子衿
2025-11-05 21:02:56
100%的责任!中国对荷兰下达“最后通牒”,外媒:这次真的麻烦了

100%的责任!中国对荷兰下达“最后通牒”,外媒:这次真的麻烦了

大卫聊科技
2025-11-05 13:47:37
澳门知名娱乐场英皇宫殿宣布停运,老板为英皇集团掌门人杨受成;曾以大堂铺满78公斤千足黄金闻名,开业时成龙、刘德华等艺人捧场

澳门知名娱乐场英皇宫殿宣布停运,老板为英皇集团掌门人杨受成;曾以大堂铺满78公斤千足黄金闻名,开业时成龙、刘德华等艺人捧场

极目新闻
2025-11-05 16:19:29
安世半导体风波仍在持续,闻泰科技重要股东突然宣布减持:最高价值超16亿元!公司第三季度净利大增279%

安世半导体风波仍在持续,闻泰科技重要股东突然宣布减持:最高价值超16亿元!公司第三季度净利大增27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22:59:09
雷军回应造车争议,一切都结束了

雷军回应造车争议,一切都结束了

新浪财经
2025-11-05 20:36:42
阿里高管空降山姆引爆退卡潮,网友一片抵制,山姆员工天塌了?

阿里高管空降山姆引爆退卡潮,网友一片抵制,山姆员工天塌了?

眼光很亮
2025-11-05 11:43:46
潘石屹再次预判我国楼市,不出意外,未来3年楼市将迎来“三大走向”

潘石屹再次预判我国楼市,不出意外,未来3年楼市将迎来“三大走向”

亚哥谈古论今
2025-11-03 20:27:36
民主党横扫多州选举,共和党失利背后的政治极化趋势

民主党横扫多州选举,共和党失利背后的政治极化趋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5 19:04:11
连爆大冷!世界第1第3出局,墨菲6-2胜卫冕冠军,8强对阵具体如下

连爆大冷!世界第1第3出局,墨菲6-2胜卫冕冠军,8强对阵具体如下

小火箭爱体育
2025-11-05 22:45:41
你敢违约,我就用最大杠杆,特朗普政府开始掀桌,中美迟迟不签约

你敢违约,我就用最大杠杆,特朗普政府开始掀桌,中美迟迟不签约

云鹏叙事
2025-11-05 16:22:46
网友好奇,国外全球反诈论坛我们为什么不参加?评论区一言难尽

网友好奇,国外全球反诈论坛我们为什么不参加?评论区一言难尽

眼光很亮
2025-11-05 10:40:13
目瞪口呆,德国又炸发电厂!核电煤电统统炸掉,准备靠中国发电?

目瞪口呆,德国又炸发电厂!核电煤电统统炸掉,准备靠中国发电?

boss外传
2025-11-05 02:00:03
玩偶真的不能乱买!一件来自 Shein 的“娃娃”,让整个法国炸了锅

玩偶真的不能乱买!一件来自 Shein 的“娃娃”,让整个法国炸了锅

新欧洲
2025-11-05 20:27:13
柬埔寨“太子集团”资产又遭冻结:涉26辆豪车、11处豪华公寓等,总值超35亿元

柬埔寨“太子集团”资产又遭冻结:涉26辆豪车、11处豪华公寓等,总值超35亿元

极目新闻
2025-11-05 15:06:20
张强(句容人,1995年生),被执行

张强(句容人,1995年生),被执行

句容日报
2025-11-05 16:59:09
西贝迎来“闭店潮”,一切都结束了

西贝迎来“闭店潮”,一切都结束了

首席品牌观察
2025-11-05 15:58:18
全运会神剧情!王钰栋传射助浙江2-1山东 将与新疆抽签决定谁出线

全运会神剧情!王钰栋传射助浙江2-1山东 将与新疆抽签决定谁出线

我爱英超
2025-11-05 21:57:31
女子申请改名多次被拒,“我的名字”谁说了算?

女子申请改名多次被拒,“我的名字”谁说了算?

环球网资讯
2025-11-05 10:51:03
“天河机场飞机冲上街头”?官方回应来了

“天河机场飞机冲上街头”?官方回应来了

鲁中晨报
2025-11-04 18:11:04
京剧大师周信芳不听夫人劝告坚决留大陆,卷入政治洪流成为牺牲品

京剧大师周信芳不听夫人劝告坚决留大陆,卷入政治洪流成为牺牲品

南极狼人
2025-11-05 17:44:34
2025-11-06 04:04:49
娱乐圈的哔哔王
娱乐圈的哔哔王
带你深扒娱乐圈的人和事儿
469文章数 130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俄士兵连遭乌军7架无人机袭击奇迹生还 视频披露

头条要闻

俄士兵连遭乌军7架无人机袭击奇迹生还 视频披露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时尚
手机
公开课

一份游戏双平台玩!PS5/PC跨平台购买标志新发现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今年一定要拥有这件大衣,复古又时髦!

手机要闻

苹果Shazam更新26.0版:液态玻璃界面焕新登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