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变“淘宝”?山姆APP成了高饱和滤镜灾区。
“点开山姆APP,我还以为误入了盒马!”最近,不少会员发现,山姆的商品图从过去“接地气的实拍”变成了“亮到刺眼的精修海报”——牛排泛着不锈钢反光,草莓红得像塑料模型,连卫生纸都要配上ins风摆拍。更绝的是,商品详情页开始教用户“怎么摆盘”“怎么搭红酒”,仿佛在说:“来,学点中产生活仪式感。”
![]()
图片来源于微博
网友辣评:“原来山姆的牛排要配玫瑰花瓣吃,我过去十年白活了。”
阿里系操作密集轰炸:碰一下付款、凑满减、先用后付…
前阿里高管刘鹏上任不到两个月,山姆的“阿里化”改造已疾驰到让人眼花缭乱:
支付“淘宝化”:强推支付宝“碰一下付款”,会员卡?扫码?对不起,请先习惯被阿里系支付包围。
营销“拼多多化”:页面开始暗示“满减优惠”“跨店凑单”,过去明码标价的山姆,终于对价格敏感用户伸出橄榄枝——尽管老会员们吐槽:“我交260元会费是为了不用算数学题!”
联动“生态化”:网友预言成真:“下一步是不是要跳转淘宝领券?”
中产怒吼:我要的是“笨”,不是“精”。
为什么有人愿意为山姆付费?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它曾像个“耿直理工男”。
不修图的商品图:能看清肉的血水、菜的斑点,甚至包装盒的瑕疵;
不套路的定价:大包装单价低,但绝不搞“买三免一”“限时秒杀”;
不跪舔的服务:退卡干脆,售后直接,没有“亲”“哒”“好评返现”。
如今,这套“中产信任体系”正在被动摇。有用户晒出退卡流程截图,配文:“你变盒马,我变路人。”
![]()
图片来源于微博
深度锐评:山姆的危机,本质是“精英思维”与“互联网打法”的肉搏。
阿里基因的入侵:高饱和美图、凑单玩法、支付捆绑,本质是互联网公司擅长的“流量收割逻辑”——用视觉刺激冲动消费,用规则绑定用户时长。
山姆基因的抵抗:会员制核心是“筛选用户”,通过降低决策成本建立信任。当山姆开始讨好价格敏感群体,老会员的优越感和效率感即刻崩塌。
残酷的现实:中国零售战场早已卷成红海,山姆若不变,可能被Costco、奥乐齐等后来者夹击;若变,却可能丢失基本盘。
未来预言:山姆会变成四不像吗?
短期阵痛:退卡潮难免,但阿里系打法或能吸引一批“盒马跃迁用户”;
长期隐患:若失去“中产信任”这个护城河,山姆不过是个贵价版盒马;
终极考验:沃尔玛能否顶住财报压力,在“互联网化”和“会员本质”之间找到平衡?
当山姆的苹果从“带泥巴”变成“打蜡抛光”,当中产们发现连买卷纸都要被教育“生活美学”——或许这场争议的本质,是当代人对“真实感”的最后倔强。
你说,一个超市的APP修图,怎么就修出了阶级焦虑?
![]()
图片来源于微博
互动话题:
你现在去山姆,是因为品质,还是因为习惯?
如果山姆彻底“盒马化”,你会转投Costco还是回归菜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