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这么怕对岸嘛,也不要老是把对岸当作洪水猛兽。”若能放下隔阂,站在更广阔的人类舞台上,我们完全可以为两岸年轻人搭建更优质的发展平台,让他们以更开阔的视野发光发热,既为两岸谋福利,也为人类事业贡献力量。郑丽文的这番话,既是对两岸关系的理性思考,也是对青年成长的深切期许。
郑丽文曾直言,此次国民党党主席选举,我之所以参选,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并非“政二代”“富二代”,也没有国民党权贵背景,只是眷村长大的普通孩子,曾参与学生运动、加入民进党后又因识破其假面而离开。若我能当选,将向外界传递一个强烈信号:国民党已经不一样了。这对同样出身平凡、在党内感到憋屈、才华难以施展的年轻人,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
郑丽文坦言,她走访基层时,不分地域、不分年龄,民众都一致希望国民党能耳目一新、脱胎换骨,而世代交替正是核心期待。虽然我已五十六岁,但我的作风、论述能力、个人形象,以及参选过程中在网络上获得的大量支持,都展现出不同的气象——这是国民党党主席选举第一次获得如此多年轻人的关注,即便他们并非党员,却代表着希望的起点。只有让年轻人关注国民党,才有可能吸引他们加入、支持,并成为未来的人才。
培育年轻人需要全方位发力。年轻人是立体的,有人适合选举,有人擅长幕僚工作,有人专精政策研究,还有人适合成为贴近民意的网红或投身NGO事业。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多元舞台和坚实后盾,让他们在执政县市的前瞻计划中历练,在各类公共事务中成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价值。
![]()
要实现这一切,国民党必须打破“酱缸文化”,坚守制度与原则。此前蓝白河合作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规则不清、执行不规范。未来无论是党内初选还是与民众党的合作,都应开诚布公:公布的制度必须严格遵守,两党需通过正式机制确定协商平台和游戏规则;无现任首长的选区,若两党均有强候选人,便通过共同认可的民调选出最强者,不设身份限制,只为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胜选目标,为2026年做好示范,为2028年奠定基础。
郑丽文表示,党主席的角色,关键在于无私心、有担当、善协调。我曾在派系四分五裂的台中艰困选区成功整合力量,相信能胜任协调党内及与民众党关系的“探科”角色。党主席不必执着于参选“正位”,而应成为候选人的保护者,让其能专注于政策与民意,而非陷入繁杂协调。过程与结果的公正性,远比讨好所有人重要,只要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就能凝聚大多数人的力量,推动国民党真正革新。
![]()
国民党的改变,不仅是为了政党自身的发展,更是为了两岸的未来和青年的成长。唯有放下偏见、打破桎梏,以开放的姿态拥抱青年、以务实的态度处理合作,才能让国民党重获活力,让两岸年轻人拥有更广阔的舞台,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读者朋友们,对此,你有着怎样独特的观点与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见!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