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舒淇,这场复仇来得太晚

0
分享至

先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然后在釜山国际电影节拿最佳导演。

对于一个新人导演实在梦幻。

更没想到,竟然是她。



多次随侯孝贤出征国际电影节,也担任过评委,过去报道里传来的都是她在红毯上的。

但这一次,她成为故事的讲述者。

新片,有点意思——

女孩



半自传性质。

这是属于舒淇的“我经过了风暴”。

但你以为这是网络议题的命题作文时,它却很隐私。

用舒淇恩师的话说——

“我的作品里面大都是探讨人。至于对社会结构和政治的批判,我不太重视……让角色活起来,把背景设在那个时空,自然就会有批判,甚至那比批判的力量还要大。批判人是小事,把人拍活了才是大事。”

侯孝贤的习惯,影响了舒淇。

Sir很确定。

而《女孩》也配得上此般形容。

p.s:本篇内容不复述剧情,但涉及一处关键情节的讨论,特此预警。

01

先回到那个夜晚:

幽蓝的灯光、迷离的电子乐、一条仿佛要延伸到世界尽头的廊桥,真颓丧啊。

新世纪啊,好像没指望了。

但,有她。

一回眸,为华语电影找到了这个浮躁时代里,最动人的生命力。



这是对于侯孝贤,对于华语电影都至关重要的《千禧曼波》的开场,也是舒淇演艺生涯的转折。

取景地:基隆中山廊桥。

24年后舒淇还是舒淇。

没有扭捏,她让首部导演作品的第一个镜头,就在同一个地点,回到过去。

可能只是致敬。

但这种银幕外的“空间叙事”,有种令人心头一颤的爽朗和坦然:

嘿,这个过去,就是我的过去。

请多关照。





拍一部关于自己的电影——这是早在拍摄《聂隐娘》期间,侯孝贤给她的鼓励与启发。

《女孩》也的确是舒淇的《童年往事》。

四口之家、生活极度拮据、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暴力频发、爱与教育同时缺失,都与现实中别无二致……

主角名叫林小丽,也是来自舒淇的本名,林立慧。

然而,Sir仍需提醒你的是:

“真人真事”不是噱头,不是卖点,而是因为真实的生命体验,才孕育了那些食髓知味的细腻刻画。

比如,一张饭桌。

吃饭前,林小丽铺报纸当桌布,接连被风扇掀起,手忙脚乱中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妹妹想吃煎蛋,张嘴就要,母亲起身两步才回过头来问林小丽“你也要吗?”,她小心翼翼地点头;

也包括,母亲打开冰箱鸡蛋只有一个,轻轻叹一口气。打发女儿去买,打开钱包时,叹气更重了一点。

不哭不闹。

是开水白粥,但掺着沙子。



如此真实的肌理感,一次次打破着类型片范式。

从细节,到行为。

一个原本很俗套的“童年委屈”桥段:

母亲发现钱包少钱,想都没想就拉来姐姐小丽一顿训斥,根本不问是不是妹妹干的。

小丽奋力反驳,最大程度地表达了自己的委屈。

是她拿的吗?

影片没有正面交代,从后续剧情推测,很有可能。

而导演也在一场映后中证实,是她偷的。

没错,这种“不正确”,才是童年,而非我们长大后一味构造的“纯真”。

因为孩子很少从外部去观察对错,他们的感受更直接,更自我(私)。

比如ta就是爱吃零食,不爱吃饭。这样好吗?这个问题只有大人才会考虑,对与孩子来说,你不让吃,ta就是要哭。

错是真的,委屈也是真的。

再来看妹妹这个角色。

家里受宠的小太阳,平日里天真活泼。

类似片子中的善良小棉袄对吧?

但一旦父亲爆发,她就会原地隐身,直到父亲离去才去安慰妈妈:从背后抱住但一言不发;而姐姐因为父亲而惊恐,她也像是见怪不怪一样,独自安然睡去。

狡猾?

她只是习惯了。

在这个经常爆发冲突的家中,本就“占有优势”的她,不得不学会名为“冷漠”的生存策略。



最浓墨重彩的刻画:

来自父亲的暴力。

像恐怖片。

深夜,父亲醉酒归来,小丽立刻惊醒,本能躲进塑胶衣柜。

如点燃引线,倒计时般的声音依次响起——

摩托车声,晃晃悠悠由远及近,熄火;上楼的踉跄脚步;意识不清,艰难打开的房门;接着脚步渐进……

而这,完全来自舒淇的童年经历。

小时候的舒淇害怕摩托车的声音。她最怕发动机的声音听起来“不顺”,那代表着刚回家的父亲已经喝醉了。如果听见摩托车不顺的声音,她要立刻找地方躲起来,比如衣柜。



一个因醉酒而失控的魔鬼由远及近。

直到一只手的影子,映在衣柜表面。



要发生什么?

不知道。

戛然而止。

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展现父亲对小丽的直接暴力,甚至话都没有说过一句,几乎都很少同屏出现。

沉默,是在表达“不可说”。

一个成年人,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式,都不可能复原一个幼小的心灵,当初独自面对生活暴击时的震颤。

02

除了《童年往事》,《女孩》还让Sir很不自然地想起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除了同样是私人的青春回忆,同样是令人难以忍耐的阳光明媚。

以及最重要的——

原发自主角(导演)内心,基于多年后回忆的魔幻现实主义。

《阳光》中“我悲哀地发现,我根本就无法还原事实”的回忆欺诈,在《女孩》中同样上演着。

一个关键问题:

主角林小丽是舒淇自己吗?

看起来不像。

至少与舒淇“白羊座、O型血”的公众形象相距甚远,小丽话少、阴冷、心思细、拒绝跟任何人接触。



像是一场“IF线”:

如果当年是她是否好一点?

或者说:她是怎么变成她的?

她不(全)是舒淇本人的一个关键证据是,电影里明显有另一个女孩更像她。

突然出现的插班生,莉莉。

开朗、活泼、爱玩,擅长和同龄人打成一片,尤其是男孩。



对于小丽而言莉莉无疑是拯救者。

两人认识不久,莉莉拉着小丽逃学时,镜头给到特写:莉莉的书包上绣着一只大大的蝴蝶。

是的,一场蜕变。

电影没有明确回答,但种种迹象表明,眼前的莉莉并不真实存在。

她是她的幻想。

比如逃学时,莉莉带她走的路,原本是小丽发现但没敢去走的;比如去玩赌博游戏机,小丽本能抗拒但下哪个注也是由她说了算;当小丽受够了之后离家出走,莉莉就在原先分手的地方准时出现(这些也都解释了小丽从妈妈那偷的钱用于何处)……

是引领者,也是倾听者。

至少在她出现前小丽没怎么笑过。

原来你会笑

但是为什么你笑起来的样子也是那么苦啊



是她的米兰,更像是她的泰勒·德顿——

一场属于青春期的反叛幻想。

最打动Sir的一场。

超现实,但又像是你童年也可能经历过的瞬间(至少Sir有过):

莉莉和小丽在野外,看见了一棵大树,站住了,接着镜头随着小丽视线“爬”上树冠,小丽“瞬移”了上来莉莉却消失了。

她想“一了百了”。

像事先排练过一样,冷静地挂好背包带,又利索地挂上了自己。

树枝“啪”一声断裂,她摔下,此时镜头不合逻辑地跳切:

下一秒,她已躺在莉莉身边并肩看星星,寻死未遂,却无缝衔接成一场“没事发生”的平行现实。

也可以说,她接住了她。

看到这时Sir滴下泪来。

童年的寻死,的确是不谙世事的,因为天真所以更加决绝。

这甚至是每个少年少女的共有记忆:那一刻好想消失。

而舒淇把这种苦涩的幼稚,拍得像一阵风,吹过就散,留下的只有夜空里两道平行的呼吸。

所谓成长。

不是成熟,而是存活。



03

没聊剧情?

抱歉。

但聊女孩这部《女孩》,“怎么拍”的确比“拍什么”要重要的多。

它展现的,依旧是东亚家庭女性的处境:

一个现实落魄、于是在家发泄的男人;一个饱受虐待、又无法控制地将暴力转嫁孩子的女人;一个受够了,想以“学坏”反抗的女孩。

暴力与不幸在困局中代际传递。

如先前所说,电影并没有展现父亲对小丽的直接暴力,她挨得最多的是来自母亲的耳光——那个气喘吁吁又遍体鳞伤的人,没有力气和办法去体面地爱了。

她早早地被她的家庭抛弃过。

而此刻最煎熬的是:

想要让女儿小丽幸福,自己也必须将她推出去。

可是,她又明明连自己都送不出去。



无人清白,无人幸免,无处可逃。

谁更坏?

都被困住了。

被时代,也被人心。

有一段将这种困境具象化的情节:

那一天,酗酒的男人收手了,想要浪子回头。

回到家惯性一样地打开一罐啤酒,但短暂思考后,把酒随手放到佛龛前,转去喝水,接着给菩萨上香,保佑一家人好运。

女人那天因为女儿离家出走光火。

回来后,她将那罐佛龛前的啤酒抄起,一饮而尽,大发雷霆。

原本想要浪子回头的男人,又动手了。

镜头切远。

男人对女人施暴,背景仍是那尊冷漠的菩萨——

不幸的轮回宿命。



没有那么容易逃脱,也没有那么容易和解,也没那么容易去爱得明白。

包括电影的结尾。

没有和解。

“获救”的女儿,仍活在童年没被说出口的委屈里;没爬出来的母亲,也依旧没法将她的爱说出口。

相互理解。

但难以拥抱了。

在女儿仿佛永远不会停下的哭声之中,回应的也只有一句:别哭了,等我走那天你再哭......

发现了吗?这部《女孩》相比较于一些女性议题类型片,没有那种迎合,充满了冷冽的白描。

这只是导演个人的自我坦诚——

处境要抗争,可灵魂的相互拯救没那么简单,大多数时候,是带着委屈,长出翅膀,飞出去。

而舒淇把这份“熬下去”的重量,拍成了轻盈的诗。



何尝不勇敢呢?

归根结底,《女孩》并非冲着女性议题而去,它只是一封私人的迟到家书,写给那个躲在衣柜里的小女孩。

只不过。

“恰好”也写给每一个,拥有类似经历,曾在冰冷家中僵直身体的你我。

信里没有怨恨。

没有控诉。

只有一句:我看见你了,我飞出去了,你也会的。

不是因为一切都会好起来。

而是因为——

黑夜仍在,但风会吹过,而你已在呼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他曾是北京副市长,爱上夜总会模特,长期挪用公款,60岁畏罪自杀

他曾是北京副市长,爱上夜总会模特,长期挪用公款,60岁畏罪自杀

历史茶坊
2025-11-05 17:43:04
东北将领五大憋屈之首:调离军队理由都没给,林总为何区别对待

东北将领五大憋屈之首:调离军队理由都没给,林总为何区别对待

有历史
2025-11-05 15:37:05
南非大选惊天逆转:腐败总统“王者归来”,30年执政神话破灭

南非大选惊天逆转:腐败总统“王者归来”,30年执政神话破灭

云上乌托邦
2025-11-04 17:15:48
卢浮宫监控系统密码竟然就是“louvre”(卢浮宫法语拼写)

卢浮宫监控系统密码竟然就是“louvre”(卢浮宫法语拼写)

环球网资讯
2025-11-05 15:46:15
欧盟公开指责中国 “冷酷无情”,称处决叛徒影响中欧互信,遭中国揭双重标准

欧盟公开指责中国 “冷酷无情”,称处决叛徒影响中欧互信,遭中国揭双重标准

暮光视界
2025-11-05 23:50:24
北京摔童案韩磊伏法前最后一小时:连抽两根烟,全身止不住地颤抖

北京摔童案韩磊伏法前最后一小时:连抽两根烟,全身止不住地颤抖

谈史论天地
2025-10-12 19:50:03
贵州茅台:拟以15亿至30亿元回购股份并注销

贵州茅台:拟以15亿至30亿元回购股份并注销

财联社
2025-11-05 21:00:37
张柏芝被厨子气出隐疾的瓜

张柏芝被厨子气出隐疾的瓜

热闹吃瓜大姐
2025-11-04 21:11:14
因慎战言论引争议,国防大学马骏回应:军人的使命是和平不是战争

因慎战言论引争议,国防大学马骏回应:军人的使命是和平不是战争

麦大人
2025-08-22 14:33:36
蔡孝乾叛变之后,李克农还留了最后一张底牌,他是谁?结局如何?

蔡孝乾叛变之后,李克农还留了最后一张底牌,他是谁?结局如何?

凡人侃史
2025-11-05 11:20:09
00年空姐女神!超模身材+明星脸,这身材颜值真的绝了,你喜欢吗

00年空姐女神!超模身材+明星脸,这身材颜值真的绝了,你喜欢吗

素然追光
2025-10-17 02:45:03
全红婵复出夺冠仅2天,三大恶心情况发生了,爸爸全文茂很有格局

全红婵复出夺冠仅2天,三大恶心情况发生了,爸爸全文茂很有格局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5 14:39:00
南京那些改得很失败的地名

南京那些改得很失败的地名

黑哥讲现代史
2025-11-05 12:48:01
中国买家杀了个回马枪,订了20船巴西大豆!

中国买家杀了个回马枪,订了20船巴西大豆!

新农观点
2025-11-05 21:13:54
反华总统国家面临亡国,妄想向中国请求援助,最终结果是什么?

反华总统国家面临亡国,妄想向中国请求援助,最终结果是什么?

云舟史策
2025-10-10 07:25:35
全运会|1:2不敌浙江队,山东U20男足惊险晋级八强

全运会|1:2不敌浙江队,山东U20男足惊险晋级八强

齐鲁壹点
2025-11-05 22:37:14
美股涨幅扩大

美股涨幅扩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23:09:07
依依向北风大结局:刘达生出手,暖暖扳倒乔正君!王潇被小三甩

依依向北风大结局:刘达生出手,暖暖扳倒乔正君!王潇被小三甩

君笙的拂兮
2025-11-06 00:55:30
轰21脚输0-1!4连败后62岁穆帅破防再喷裁判:丑陋纵容药厂不道德

轰21脚输0-1!4连败后62岁穆帅破防再喷裁判:丑陋纵容药厂不道德

我爱英超
2025-11-06 07:30:55
哈佛大学教授一句话,解决人生90%的问题

哈佛大学教授一句话,解决人生90%的问题

洞见
2025-11-04 21:50:08
2025-11-06 08:08:49
听风听你 incentive-icons
听风听你
你笑起来,比风温柔。
8200文章数 18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头条要闻

外媒:中方强硬抨击荷兰 安世半导体僵局持续发酵

头条要闻

外媒:中方强硬抨击荷兰 安世半导体僵局持续发酵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科技要闻

何小鹏连发四大黑科技!人形机器人走猫步上台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时尚
亲子
健康
旅游
公开课

今年一定要拥有这件大衣,复古又时髦!

亲子要闻

佛山3岁男童从摩托车跌落,额头“深度撕裂”!医生提醒:这种部位最易受伤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旅游要闻

外媒:中国“深蓝梦想”科考推动科普研学旅游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