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双方就关税、稀土等贸易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经贸关系出现回暖迹象。
会晤结束后不到24小时,俄罗斯官方迅速宣布:总理米舒斯京将于11月3日至4日访华,在杭州举行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
在美俄关系降至冰点、俄罗斯遭受新一轮制裁的背景下,普京急遣心腹访华,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
“中美釜山会晤结束不到24小时,普京就派米舒斯京访华”,如此紧锣密鼓的安排绝非偶然。
中美釜山会谈确实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双方不仅达成了下调关税、暂缓互相限制措施的共识,特朗普还透露他计划明年4月再次访问中国。
中美还有意扩大合作,中国可能“大量”进口美国大豆,而英伟达也可能被允许向中国出口高端AI芯片。
与中美关系回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俄关系正陷入僵局。半个月前,美俄元首通话还约定在布达佩斯会晤,结果特朗普转头就以“没取得进展”为由无限期推迟。
更让莫斯科恼火的是,美国随后将两家俄罗斯石油公司列入制裁名单。这种“戏弄式”操作,无疑加剧了美俄之间的不信任。
军事层面,俄罗斯四天内连续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普京亲自站台强调这些武器“现有防御系统根本无法拦截”。
而美国则直接以重启核试验作为回应,双方硬碰硬的架势让直接对话渠道基本关闭。
表面看来,米舒斯京此行是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一部分,但实际议程远不止于此。俄罗斯国立研究型大学经济学教授齐普拉科夫指出,米舒斯京这次来华,主要就是要跟中方讨论加强经贸合作的问题。
中俄贸易数据的变化揭示了俄方的焦虑。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至9月,中俄贸易总额为1636.21亿美元,同比下降9.4%。
其中中国自俄罗斯进口900.55亿美元,下降7.7%。这一下降趋势若持续,今年中俄贸易总额可能无法超过2200亿美元。
更令俄罗斯担忧的是,中美经贸关系回暖可能导致中国进一步减少从俄进口。一些原本给俄罗斯的民间企业订单可能会转向美国,这对本已面临西方制裁的俄罗斯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能源领域的情况更为复杂。今年前四个月,俄罗斯对华石油供应量同比减少14.3%,按价值计算更是下降24%。
路透社10月31日的报道更爆出猛料:中国国有石油巨头已暂停购买俄罗斯海运石油。
![]()
除了紧迫的经济诉求,俄罗斯此行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莫斯科急需确认中美关系缓和会不会影响中俄的“背靠背”协作。
特朗普在釜山会晤后表示“中美同意在乌克兰问题上展开合作”,这句话在莫斯科听来无疑是拉响了警报。
俄乌冲突已进入消耗战,俄罗斯在西方持续制裁下,经济命脉越来越依赖东方市场。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任何立场变化,都能牵动莫斯科最敏感的神经。
对俄罗斯而言,确认中国在复杂三角关系中的战略定力,比任何具体经济合作都更为迫切。俄罗斯需要明确,中美关系的缓和不会以牺牲中俄关系为代价。
米舒斯京此行也将推动讨论多年悬而未决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在欧盟市场持续萎缩的背景下,这条管道对俄罗斯能源出口东移具有战略意义。
此外,核军控议题也是俄方关注的重点。美国提议重启谈判并希望中国加入,普京却一改常态地称此建议“具有建设性”。这种态度变化需要中俄双方面对面沟通,以避免出现战略误判。
![]()
面对俄罗斯的急切,中方保持着一贯的战略定力。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不针对第三方、不受第三方影响的合作原则。
对中国而言,与俄罗斯保持稳定协调的关系同样是战略需要。西部方向有合作默契的伙伴,中亚地区的稳定安全就有了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