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一点睡意也没有。风在破碎窗户的缝隙间呼啸,我们和伙伴们裹在睡袋里,在这座空荡潮湿的营房中辗转反侧。我们已经在这里待了将近一天——探查这片广阔、极其古老的废弃军事基地,它藏身于深邃的森林之中。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地板下老鼠窸窣的声音。
“管他睡不睡!”——我们异口同声地决定。拿起手电筒,踏入夜色。地底的密室在等着我们。
我们沿着白天才刚开出的杂草小径前行。手电的光束从黑暗中撕出树根的影子,那些树根从混凝土板缝中盘根错节地钻出。空气又厚又湿,弥漫着霉味和苔藓的气息。突然,在前方山脚下——出现了那座地窖。
那是一个混凝土结构的“门户”,也就是入口,深深嵌入山坡。厚重而斑驳的混凝土墙围出一道向地底延伸的通道。我们停下脚步。无人出声,只听见右边的同伴在沉重地喘气。这个地下设施位于相当偏僻的地方——深藏于幽密的森林腹地。从主干道(混凝土路)走来并不容易:路早已被茂密的植被覆盖,行进艰难,也正因此,入口被完全隐藏在外人视线之外。
![]()
在其中一个画廊里有几张照片,别忘了翻页查看。
我们一齐用手电筒照向那幽暗的入口,只能驱散前方几米的黑暗。接下来呢?那是个问题。我们对里面将会看到什么——一无所知。像往常一样。这种未知总是让人神经紧绷、血脉偾张。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感觉不仅不会消退,反而愈发强烈。心脏在喉咙里狂跳,手不自觉地紧握手电和相机。我能感觉到背后的伙伴们也在同样的紧张姿势中僵立着。等待。大脑疯狂地浮现各种画面:
——空荡的走廊?
——遗留的设备?
——或者,也许是我们之前找到线索的那处古老神秘军火库?
肾上腺素在血管中急速奔流。是时候深吸一口气,迈步进入这座神秘建筑的黑暗之中了。
![]()
人工山丘的入口处十分醒目,一个结实厚重的混凝土门框格外引人注目。
![]()
一进入内部,便是一个通往小房间的通道,那里还残留着通风系统的痕迹。地板上散落着生锈的风管,昭示着这里早已被遗弃多年。
![]()
手电的光束照亮了一幕宏伟的景象:一道巨大的钢筋混凝土闸门,牢牢嵌在门户的墙体之中。这庞然大物的重量至少有十吨。你能想象吗?但最关键的是——它微微开启着。仅仅一米的缝隙,却足够我们钻进去。
![]()
闸门后面,是一个过渡舱——狭窄的空间,两侧设有厚重的钢门。
![]()
看起来这里像是一个用于空气净化的“扩散舱”。显然,这里曾储存过某种危险物质。
![]()
![]()
![]()
![]()
穿过气闸的钢门,我们来到一个狭小的混凝土方室——大小大约相当于一间“赫鲁晓夫楼”的普通房间。厚实的墙壁、坚硬的地面、冰冷的天花板上还留着悬挂灯具的挂钩。角落里散落着几截电线残端和空的固定支架。乍一看,这里似乎毫无意义——为何这样一个小房间需要如此严密的防护?
一种推测是:这里曾储存用于核弹头的引发物质。并非真正的“核心部分”,而是化学起爆装置及一些特殊组件(例如中子源)——这些装置用于引发链式反应。小巧的空间、厚重的墙体、完善的通风系统——一切都对得上。此类物质对隔离、温度控制和防震保护都有极高要求。
![]()
![]()
继续向前,隧道被一堵厚实的混凝土墙堵死。另一端与入口对称的出口已被彻底用砖砌封。
到这里,旅程结束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返回那片森林——回到风声、潮湿的空气、星光与林间猫头鹰的叫声之中。
![]()
就这样,看似普通的森林小丘——长满了白桦树和荨麻——内部竟隐藏着多吨重的装甲门、复杂的气闸系统,以及一个专为储存致命“滴答装置”的安全密室。军方藏东西的本事,真不输地底的鼹鼠:这些人工堆起的山丘,往往掩盖着整个地下城市。
![]()
最可能的解释是:
☢️ 核武器组件专用储藏库(一切迹象都指向这一点);
高危险级别炸药仓库;
️ 大型地下掩体的应急出口(但如果是这样,那主入口又在哪?)。
如今,这里不过是山体中一条“混凝土巨虫”的残骸。谁知道呢——也许在你郊外的别墅旁,也埋着这样的“惊喜”?
![]()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次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