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前期,我军有两位颇具才华的“乔木”。他们中的“北乔”,是从1941年开始就陪伴在主席身边做了25年秘书的胡鼎新。
![]()
另外一位“南乔”,则是同样笔名为“乔木”的乔冠华,当时他在香港的《时事晚报》担任主笔。
两人都擅长文字工作,重庆谈判时两个颇有名气的乔木都出现在了毛主席的面前,眼看着两人因为重名的问题而苦恼。
![]()
毛主席索性做主,乔冠华直接使用自己的名字,反正乔木中的“乔”就是他的姓氏。另外一个就以乔木为名,加上自己的姓氏,索性叫胡乔木就好了。从这以后,我国历史上不仅有大小二乔,还有南北二乔。
那么这两个人身上都发生过什么事情?他们又曾经写过什么经典的作品?
颇受倚重的“乔木”
1912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的胡乔木,是毛主席最为信任和倚重的秘书之一。
6岁那年他成为了鞍湖小学的学生,并在此地就读6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扬州中学读书,他也是本校唯一一个考入这所重点中学的学生。
![]()
在中学期间,他不光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还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通过这段经历他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文化。高考那年,18岁的他成功考进了清华大学,并就读于物理系。
在物理系他的成绩也相当突出,以至于不少老师同学认为,他有足够的能力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他并未满足于在本专业获得成绩,与此同时他还选修了不少其他课程,当时的系主任以为胡乔木对物理不感兴趣,还劝说过他实在不行就去历史系读书。
1930年,他在学校加入了共青团并承担了重要职务。次年,因为在九一八事变的革命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北平市公安局直接将他纳入了黑名单,为此本校的校长特地找到他谈话。
但胡乔木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并决定直接从学校离开,索性一心投入革命1932年后他于盐城加入了我党,并从此进入地下党开始工作。
可是很不幸的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没过多久就背叛了我党,他好不容易才逃过敌人的追捕,后来朱自清帮助他进入浙江大学读书,可1934年他又因为“赤色分子”的身份被学校开除。
1937年7月,他到达延安工作,并在青训班负责教学工作。在这些过程中,他写的很多东西被毛主席看到,主席甚至开口夸奖他是个人才。在这里工作2年后,他和同为指导员的谷羽相恋并成为了夫妻。
![]()
他在从1941年开始给毛主席做秘书,一直到1966年才结束。而之所以能够那么多年常伴主席左右,就在于此人颇有政治智慧,且是能写文章的“笔杆子”。
毛主席写诗歌出彩,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其实在撰写诗歌时,毛主席也时常会询问他的意见,希望他能够给自己出一些好主意,当胡乔木写诗词时,他也会特地找到主席帮忙修改。
因为两人之间的感情很是深刻,胡乔木也从主席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他特地写了一句“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
在给毛主席担任秘书的同年,28岁的胡乔木迎来了自己的读给女儿胡木英。在当了秘书以后,胡乔木的嘴巴可谓是非常的严,他从来不会将在工作场合听到的话,拿回家同家人说,甚至连妻子都未曾知道他在工作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后,他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苏必胜,德必败》的文章,写完以后,毛主席看了一遍,只简单改了几个字,便让他拿去发表,这也是为何毛主席能够一直任用他做秘书的原因。
1961年,已经将近50周岁的胡乔木因为神经衰弱的缘故,经常有头疼的毛病,所以他告知主席自己希望能够离开休息一段时间。而主席看到了以后,当真是非常担心他的情况,安慰他好好休息。
1966年,胡乔木得知社会上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很希望能够回到主席身边,陪伴着他,但因为一些缘故,所以他也未曾与主席见面。后来还是他到了上海以后,主席安排人给他打了电话,两人这才在杭州匆匆见了一面。
从香港而来的“乔木”
说完北乔,接下来咱们来聊聊南乔。这位香港而来的“乔木”和胡乔木一般,都是盐城人,且他们二人还算是校友。乔冠华出生于1913年,只比胡乔木小了1岁。
![]()
16岁那年他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并在4年后前往日本留学,不过因为在该国内部反抗日寇对我国的侵略,他直接被日本人从学校赶了出来。
后来他前往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系就读,并在24岁时拿到了这所历史悠久的大学的博士学位。
![]()
从博士毕业后,他前往香港工作,并在《时事评论》杂志当了主笔。26岁那年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他成为了我党的一员。在1940年,他在重庆《新华日报》工作,并接受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主要负责党的外事活动。
乔冠华在写国际时事分析时,总能够一眼看出问题的本质。当时法德两国发生战争,几乎所有媒体都一致认为这场战争势必会以平局告终。
![]()
毕竟法国的陆军战斗力也很强,并不会弱于德国的战斗力。但乔冠华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法国军队在一战当中被打光了所有的斗志,所以他们压根不会有当年的那般战斗力,因此他觉得法国在短时间里输给德国是必然结果。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战场上就传来消息,法国主动向德国人投降了。在这件事后,周总理还亲自赞扬过乔冠华,认为他的分析确实很到位,还表示他的分析能力确实非一般人所能够相提并论。
就连身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此事后,都感慨乔冠华此人所写的文章,可以比得上几个坦克师的战斗力。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抗战胜利后,他就被第一时间被安排到了新闻和外交部门,专门负责对外事务。
![]()
在同其他国家的领导及外交人员交流沟通的过程当中,他在谈笑间能够维护本国的利益,不管对方到底是谁,他也不会退后将本国的利益让出来。在抗美援朝期间,他更是前往该国同美方代表进行谈判。
当时谈判团的负责人是李克农,而代号为“指导员”的乔冠华在谈判过程当中深谙谈判的原则,看着对方没打算好好谈,乔冠华等人索性沉默不言,直到2个小时后,美国人才终于忍不住表示希望能够休会。
后来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美国人只得选择向我方低头。通过本次谈判,全国上下都看出了他在外交方面的天赋和才华,所以周总理在之后参加国际会议时,总会喜欢带着他跟在自己身边。
一直到1964年做了外交部副部长后,他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人,也开始像曾经周总理带着自己一般,带着其他年轻人慢慢走上前进的道路。而他也给全世界留下了一个看着亲切但不好得罪的人。
两棵乔木的结局
这两棵乔木在生命中都曾经经历过非常辛苦的阶段,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曾经表示过,若非是因为主席曾经点明要见胡乔木,恐怕他在那段特殊时期会过得更加艰难。
当主席逝世的消息传出来后,胡乔木非常希望能够到现场送别自己敬佩的领导人,但很可惜的是,因为一些现实原因,他的想法并未得到满足。
![]()
由于内心过于遗憾,他只能将自己对主席的敬意和不舍都写到了《七一抒情》和《有思》两首诗歌当中。后来到了1977年,他被国家任命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第一任院兼党组书记。
相较于做其他岗位,胡乔木当真很是喜欢这份工作,毕竟他当了社会科学院院长以后,他很清楚到底应该从哪些地方寻找专家和学者。
如果不是1982年他又被安排当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恐怕他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社会科学院的工作上。在工作之余,他还专门编撰了毛主席的作品集,他所出版的版本也是如今读者们最为认可的一版。
而另外一棵“乔木”乔冠华在1971年带领代表团,与23个提案国的代表们进行沟通,并力求他们能够帮助我国,并为我国重新回到联合国扫清了所有障碍。
![]()
在联合国说完所有想说的话后,在座掌声雷动。乔冠华高兴地笑了起来,他大笑的表情也被拍摄了下来。而这张开心的照片,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存在。
1983年9月,身体上已经出了问题的乔冠华因病离开人世,只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多年后,他的骨灰才被妻子安葬到了苏州的一处偏僻的山林当中。后来,他的家乡才将他迎回盐城安葬。
这两棵乔木都在我国发展历史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经受过挫折甚至抹黑,但并不影响如今的人们会永远记得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