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俄乌冲突愈演愈烈。
在被称为顿巴斯地区“东大门”的战略要地红军城,乌克兰称波克罗夫斯克,战场尤为关键。
11月1日俄方称,已在该地区包围了部分乌克兰军人,并称对方已开始投降。
然而,乌克兰高层迅速否认了这一说法,表示该城市群并未被俄军封锁。
双方说法是截然不同的。
![]()
乌方称乌军正在当地实施综合性行动,并加强了突击小组的力量。
这座城市的战略价值极高,它是顿巴斯地区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还是乌克兰重要的煤炭工业中心。
谁能够完全控制这里,谁就可能掌握乌方在东部地区补给线的命脉,并对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冲突的另一条战线延伸至远离陆地战场的基础设施。
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图阿普谢港,是一个重要的石油输出枢纽。
11月2日凌晨,该港口的设施遭到了乌克兰无人机的袭击。
港口的输油终端建筑和一些基础设施也遭到了破坏,甚至波及到了附近的火车站。
这处能源设施在今年已经成为多次无人机攻击的目标。
在国际层面,美国的动向持续引发关注。
![]()
据外媒10月31日报道,美国在经过评估后,已经为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一事“开了绿灯”,最终的决定权将交到特朗普手中。
这款导弹的射程非常远,超过了2000公里,如果乌克兰获得它,其打击范围将能覆盖到俄罗斯莫斯科。
对此,俄方迅速做出回应,重申向乌克兰输送武器无助于冲突的和平解决。
10月中旬,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闭门会谈中,还被报道称暂时不会提供这款导弹。
普京此前曾表示,即使美国提供了“战斧”导弹,也不会改变战场上的整体态势。
在欧盟这个大集体里,并非所有国家都想继续大力支援乌克兰。
![]()
逐渐形成了一个被称为“疑乌联盟”的小群体,主要包括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
匈牙利率先表态,在十月底公开反对启动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谈判。
斯洛伐克紧随其后,明确表示不会在军援上出钱了,其高层甚至直言“反俄只会导致冬天烧柴取暖”。
捷克的立场转变,则补全了这个团体的最后一块拼图。
匈牙利已多次阻挠欧盟对乌军援、反对乌克兰入盟,同时仍与俄罗斯保持石油贸易;
捷克和斯洛伐克在能源方面也难以完全摆脱对俄依赖。
匈牙利还透露,已为可能举行的俄美峰会做好准备。
![]()
然而,同为邻国的波兰却持截然相反的态度。
波兰认为一旦乌克兰战败,自身安全将受到直接威胁,因此在援助问题上与匈牙利多次激烈争吵。
表面上看,这是关于是否继续援助乌克兰的分歧。
实质上却折射出欧盟内部在能源安全、防务和未来战略方向上存在的深层矛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