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认真研究了《十五五规划》,按照国家的战略规划,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这三个阶段,总共预计花15年的时间,让我们进入繁荣昌盛的好时代。
十四五是打基础的5年,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5年,十六五是冲刺收官的5年,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色,都很刺激。
每次我都会把文件打印出来,认真学习研究,平时经常会翻一翻,你要相信,文件里面的每个信息,都是经过智囊团斟酌设计过的,千万别只走马观花的浏览一下。
现在发布的十五五规划,2万字左右,有15个部分,总共61条内容,其实并不长,正常情况下大概再过5个月左右,会发布更详细的文件,现在算是提前看看大纲。
实际上从2023年12月18日开始,就已经正式启动十五五规划的研究,到今天近两年的时间,已经发布了很多文件,应该要系统性的去研读。
![]()
这次的建议内容,如果按照板块来划分,主要是三个板块,第一个是回顾十四五规划,然后阐述十五规划的思想和目标,第二个板块是具体部署,第三个是立正稍息。
我会结合之前的多份文件,讲一讲十五规划的重点,宏大的东西,虚的东西就不讲了。
如果把十五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仔细去对比,就会发现其实是一脉相承,只是侧重点和顺序不一样而已。
如果从时间顺序来看,2026年的重点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低空经济,2027~2028年的重点是新能源和传统产业升级,2029~2030年的重点是产业链安全和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收官项目。
如果从思想上来看,主要就两点,第一点是产业升级,第二点是碳达峰。
如果从主线脉络来看,有五条线:
1、科技创新(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
2、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
3、绿色低碳(风光储氢、节能环保);
4、基建与民生保障(智慧城市、地下管网、医疗);
5、产业链安全(工业母机、基础软件)。
覆盖面非常广,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肯定没法每个领域都去研究透彻,所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领域去研究即可。
我后面也会经常讲这些领域的公司,老朋友都记得把公号设个星标,漏了别怪我。
半导体的核心就两个东西,一个设备,一个材料,只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工艺不是问题。
设备在十五五期间,一定会解决“卡脖子”问题,国产替代是主旋律,现在部分设备的国产化率还太低了,这个我讲过很多了。
不止是光刻机,多个核心环节的设备我们都很依赖国外的零配件,或者国外企业拿走了市场份额的大头。
随着国产化率的提升,成本就会下降,随着国产替代的进程加快,销量就会上升,也就是对于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来说,结果就是量价齐升。
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肯定是有泡沫的,但是跟当年的互联网一样,资本市场的泡沫不影响行业的进步。
![]()
未来五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两个,一个是基建,另一个是应用落地。
基建在任何行业都是最重要的,根基不牢,说什么都是假的,所以人工智能基建在十五五期间肯定会有一轮建设高潮。
其实从去年开始,新基建就一直在研讨推进,比如去年的11月,中办和国办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说了要在2030年之前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
这个文件里面的基建,就包含5G基站、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个领域。
我建议大家多关注新疆,我之前买特变电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在新疆,新疆未来是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新疆,会是能源大省,也是基建大省,还是科技大省,非常重要,我称为中亚的香港。
新基建需要用到哪些产品,这个就不用我说了吧,要是一个数据中心或者算力中心的核心结构都不清楚,就不应该关注这个领域。
提醒一下,电力也是其中一部分,这东西很耗电,随着规模的扩大,效率的提升,耗电量是天文数字。
再提醒一下,文件里面提到“绿色算力”,新疆正好是一个发展绿色能源的好地方。
至于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肯定不是像现在的智能体回答一下问题,生成一些内容,也肯定不是机器人转个手帕或者东倒西歪跑步那么简单。
量子科技现在国内基本上都是炒作,我估计看懂的人都很少,因为这完全是一个新东西,今年才正式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意思是量子科学终于从实验室开始走向商业化了。
才刚从实验室走出来,不是炒作是什么,而且纯粹是炒概念。
但是后面不一样,即便是炒作,多多少少也还是有点实在的东西,因为每个有实力的国家都在加速布局量子科学,这毕竟是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科技领域之一,都想抢这个制高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中国是最积极的,目前全球的格局是“中美欧”三足鼎立,中国的技术投资占第一位,不是美国。
很多人都只知道谷歌推出了量子芯片,微软推出了量子处理器,我就不评价这两个东西了,然而中国的“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打破世界纪录,好像没什么人讨论。
![]()
按照我们的规划,未来会投入超千亿来发展量子科学,欧洲已经发话了,说2030年要让欧洲成为全球量子技术领导者。
这怎么行,自从我们成功把新能源做成全球领导者之后,就没打算在其他新技术领域落后,欧洲的“量子旗舰计划”,每年投资10亿欧元,持续10年,也才100亿欧元,而且还不一定能落实,更何况还是10年。
所以如果真对前沿科技感兴趣的朋友,放心大胆的关注量子科学,祖国不会让你失望的。
而且我们在量子通信领域已经是全球领先地位,“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经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让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其实说起来这个成果也谈不上多轰动,因为毕竟是起步阶段的技术,但是全球领先啊,高科技领域,就是一步先,步步先。
但是也要提一下,美国在量子科学的专利方面和生态方面,比我们领先,因为他们的风险投资孵化了大量量子科学的创业公司,我们主要还是靠国家。
目前量子计算的市场规模还很小,今年应该是10亿美元左右,但是增速很快,最积极的就是金融行业,那些做量化投资的机构都在使劲布局,比如摩根啊、高盛啊、花旗啊等等,都已经在尝试了,他们就是要快。
平时也有朋友跟我说想学量化,还要我推荐量化软件,我说这没用,你能接触到的量化软件,都是忽悠人的,没什么实际意义,你不说像他们巨头搞量子计算,至少也得自己弄个高配服务器才行吧,否则量什么量。
我觉得未来量子计算在医药和新材料领域,会是一大利器,肯定会大大缩短研发周期。
不过目前国内的发展方向,主要还是量子通信,这也是目前量子技术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不过未来5年应该会和量子计算同步发展。
按照我的预测,到2027年应该能做到50个逻辑量子比特,到2030年应该能做到100个逻辑量子比特,那个时候就可以支持Shor算法了,2035年之后,应该就是百万量子比特级别,很可能这个时间点就是科技大爆发的时候。
随着技术的发展,会有5个领域快速崛起,分别是量子处理器和测控设备、量子软件、量子云服务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量子基础设施运营商。
如果符合我刚才对时间的预测,其实很容易就在每个领域选出不同阶段有潜力的公司,因为选择本来就不多。
再讲一个新能源,剩下的以后再讲,不然文章太长了。
![]()
十五五规划里面新能源是重点,碳达峰是我们反复在强调的,别看光伏现在这么熊,包括风电和氢能在内,未来都还会大规模发展,行业并没有问题。
光伏行业是我讲的比价多的,风电讲的不多,因为风电的使用寿命和折旧没有经过时间验证,尤其是海上风电,我比较保守,总觉得现在公司的算法有问题。
光伏已经经过了验证,把太阳能板架起来,用个70年没问题,转换效率也还过得去。
目前的新能源主要受限于储能,化学储能成本还是太高,抽水储能地理条件有限,其他新型储能五花八门,但是规模都有限。
未来应该还是会以化学储能为主,但是储能的成本问题如果不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就不会得到根本性解决,这是制约新能源的关键。
但是办法总归是有的,储能成本慢慢降,火电调峰继续扛大旗,就地消纳成主流,问题也不严重,无非就是发展速度快和慢的区别。
按照能源局的规划,今年的风电和光伏累计装机已经突破17亿千瓦,未来10年,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都在2亿千瓦以上,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6亿千瓦以上。
在十五五期间,这新增的10亿千瓦以上的风光发电,那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光伏累计装机肯定会突破20亿千瓦,风电少一些,未来5年新增装机6亿千万应该没问题。
这里面最大的机会除了新能源本身之外,还有就是电网和储能,特高压输电通道和数字电网一定会大力发展,不然没法为这么大规模的装机提供保障。
这也是我看好电力和智能电网的原因之一。
储能的话按照能源局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以上,预计带动直接投资大概2500亿元,这也是一个大市场。
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2亿千瓦以上,我相信这个目标能完成,那么关注新能源的朋友都可以动手算一算,需要多少光伏面板,需要多少硅料,需要多少大风车,按照目前的行业格局,那几个光伏巨头和风电巨头会分到多少业绩,是不是很容易就估算出来了。
剩下的领域以后再慢慢讲,总之,要相信国家的意志,规划好的路线和定好的目标,按照我们的国情,你可以选择相信。
反正我是相信的,这也是我的投资系统里面,宏观角度的主要参照物之一。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