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一个政府最核心的公信力,源于取信于民。
然而,近期在甘肃的岷县、山东的博兴,却接连发生了两起政府无视契约精神,强行接管民营供热企业的事件。
甘肃被接管的民企名叫宏源公司,曾是当地的招商引资项目,与县政府签订了30年特许经营协议。企业陆续投入3.7亿元,然而,该公司仅仅运营了5年,便被岷县政府强行接管。
山东的通源热力,是一家投资4亿元深耕当地民生保障15年的民企,同样是在特许经营协议未到期时,遭遇了博兴县的强制接管。
这两家企业惨遭“灭顶”,官方理由如出一辙,就是“服务不好”。
不可否认,作为关乎群众冷暖的民生工程,供热企业是需要做好服务的,供暖不达标的确很不应该。
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如果这两家企业常年供暖不达标,挣的是黑心钱昧心钱,我是支持政府接管的。
但是,这两家企业被接管,真是简单的一句“服务不好”就能让人信服的吗?
据这两家企业负责人透露,企业在被接管前,岷县与博兴县都申请了供热专项债。不过,供热专项债只有国资才可以申请,民企是没有资格参与的。于是,相关部门在发债前试图让当地的城投公司入股民企。
结果,两家企业很不识趣,拒绝了这一提议。
![]()
![]()
不给政府官员面子的后果很严重,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协商不成后,岷县、博兴就动用行政强制力,对两家企业来了个霸王硬上弓,强行接管。
只是,遭遇了灭顶之灾的这两家民企也不是吃素的,服务不好这样的屎盆子,他们不接受。于是,以上的内幕就被曝光出来。
而甘肃的宏源公司,更是与政府撕破了脸皮,说他们3万用户中,有1万多欠费,这些欠费用户里有近1000户,是人情户。而这些人情户包括了当地各个职能部门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
这还了得?作为公职人员,国家本已为他们发放了取暖补贴,这些人却通过人情干预、权力施压等方式逃费。
他们不交取暖费的举动看似是薅了民企的羊毛,其本质上却是侵占公共利益。如果宏源公司的服务的确不好,那我认为这些人也脱不了干系。
![]()
当前经济环境下,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是共识。但营商环境的核心,是稳定的政策预期与坚实的契约精神。
当政府作为签约方主动违背协议,当民企的合法投入与权益被公职人员随意剥夺,那所谓“服务不好”的理由,又如何让人信服?
政府守信,市场才稳、民心才安;政府失信,规则则乱、信心则散。
两家供热民企被接管的遭遇,不仅是企业的个体悲剧,更是对地方治理信用的沉重打击。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作为取信于民的政府,与代表政府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更要坚守契约精神。
营商环境不是口号,而是要体现在每一次公正对待,每一次履约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