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0岁孩子,被同学撞了一下肚子,疼得厉害,送进县医院。检查发现胰腺长了肿瘤,医生紧急手术,切了六个器官。术后靠营养液活着。
消息一出,全网炸了:“好端端的孩子,就撞了一下,怎么就把器官全切了?”“这医院是不是草菅人命?”“医生为了创收,连孩子都不放过?”
键盘侠们冲进医院官网,骂声一片。媒体跟风起哄,标题一个比一个吓人。最后连卫健局都坐不住,立案调查。
![]()
一场针对医生的网暴,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可真相呢?
孩子真得了癌。不是误诊,不是过度医疗,而是实打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
手术是唯一出路,不切,命就没了。
这种手术叫“Whipple术”,切六个器官是标准操作。不是医生狠,是病太要命。病理切片白纸黑字写着“恶性”,金标准摆在那儿,谁也改不了。
可就这么一个救命的手术,硬是被舆论说成了“谋财害命”。
更讽刺的是,卫健局查来查去,发现医院的问题是:病历写得慢了点,知情同意书格式不规范,术前会诊流程有点瑕疵。
全是文书上的小毛病,治疗本身没问题。可即便如此,医院还是赔了20万。赔的不是过错,是“舆情成本”。
![]()
这哪是医疗事件?
这是现代版的“窦娥冤”。医生救人,救活了,还得倒贴钱,挨骂。
我懂医生的难。二十多年前在县医院实习,半夜送来一个腹膜炎病人,休克状态,超声显示右下腹积液,初步判断是阑尾穿孔,立马开刀。
结果一打开,傻了,不是阑尾破,是结肠癌破裂,肠内容物全漏进肚子。再晚两小时,人就没了。主任一边清创一边摸到肿瘤,取了活检,等病理确诊是癌症,天都快亮了。最后根治切除,造瘘,手术做了八小时。
![]()
你说这手术该不该做?
不做,人当场死在手术室;做,风险全背在医生身上。可哪个医生会选“不做”?
换你,你也得赌一把。
成武县这个孩子,也是一样。肿瘤破裂,腹腔大出血,命悬一线。转院?来不及。等上级医院专家?等不起。县医院医生能怎么办?只有硬着头皮上。这不是创收,是救命。可救完命,反被当成“刽子手”。
现在的问题是,人人都觉得自己懂医学,人人都敢对医生指手画脚。
你切六个器官,我就说你“过度治疗”;你做急诊手术,我就问你“为啥不保守观察”;你救活了,是应该的;你没救活,就是杀人。
![]()
可医学不是算术题,没有标准答案。
尤其是基层医院,设备有限,时间紧迫,医生做决定,往往只有几分钟。他们不是神仙,但他们是离死神最近的人。
这起事件最寒心的,不是家属质疑,而是媒体和舆论的集体失焦。没人去讲胰腺癌有多凶险,没人说Whipple术为什么必须切六个器官,没人提县医院能在这种条件下完成手术,技术得多过硬。
![]()
大家只盯着“切了六个器官”这几个字,然后开始审判。
长此以往,后果是什么?
是医生再也不敢冒险。是县医院遇到复杂病例,直接推给上级;是急诊手术前,先录十段视频自证清白;是年轻医生转行卖保险,基层医疗彻底塌方。
河南那位妇产科医生,被投诉后跳楼自证清白,还不够痛吗?
![]()
孩子得病,源头是肿瘤,不是医生。医生拼尽全力,不该换来一场网暴。
健康中国,首先要有的,是健康的医患关系。
这种健康,不是要求医生“零失误”,而是公众能理解:医学有局限,医生有风险,救人的代价,不该由救人者独自承担。
别让下一个医生,在手术刀和键盘之间,先学会自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