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德科
来看住建部部长倪虹的新论述。他写了篇文章,发在一个很有分量的文件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所以倪部长的文章标题当然就是《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他在文章中提出了六个重点任务,包括保障房、稳楼市、现房销售、好房子、物业服务与房屋安全管理资金等。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第一,现房销售的要诀,是政府让利。
先说现房销售。倪部长的文章说要「推进现房销售制,实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同时也允许一部分期房预售)。我们想说的是,现房销售的要诀,是政府让利(比如地价要更低,融资成本也要更低),不然房企根本就没有动力去拿地。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个本质,现房销售根本就没法推行,最多只能是表演性地推行。过去二十多年各地不断推行现房销售不断失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稳楼市的要诀在于启动「棚改2.0」。
如何稳楼市?倪部长的主要办法是「因城施策」与「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这当然没错,但这是常规手段,如今楼市早已是千疮百孔,靠常规手段,已经不会有什么效果。如果能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城市内涵式发展」,有魄力有担当地通过城中村改造启动「棚改2.0」,同时打通金融、土地与需求这三个环节,楼市才能真正止跌回稳。
第三,保障房的要诀在于公租房与租购同权。
倪部长在文章中说,「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这当然没错,但是三种保障房都要建,财政投入只会被分散,保障效率最终只能大打折扣。如果有一天,官方表述变成了「以公租房为主,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辅」,那么保障房的春天才能算是真正到来。过去二十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难免沦为一部分人的套利工具。所以,保障房应该力出一孔,把有限资源主要投向公租房,同时实质性地推进租购同权。让公租房享有应得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第四,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的要诀在于,政府要建立对于欠缴物业费的约束机制。
倪部长说要「要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对于公众来说,物业费贵与物业服务令人不满意,是两大痛点。在痛点背后,物业公司当然有很多值得反思与深刻改进的毛病,但他们也有诸多无奈。比如现在的物业费虚高了至少20%,因为几乎所有物业公司都是按照80%的缴费率来定价的,总有20%的业主出于各种原因欠缴物业费。这也意味着80%按时缴纳物业费的业主,为20%欠缴者买单。对于欠缴行为,物业公司的办法非常有限。
所以,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的要诀在于,政府要建立对于欠缴物业费的约束机制(比如计入个人征信系统),别让那些老实缴存物业费的业主们花冤枉钱、受委屈。
第五,房屋安全管理资金的要诀在于资金管理与使用规则。
倪部长提出来说,要建立房屋安全管理资金制度。除了业主在购房时已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攻占,接下来还要从土地出让金中割出一部分充入这个资金(意思是这笔钱购房者不用出,由地方政府与房企一起出)。但谁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从土地出让金中割走的,最终还是会被房企计入房价,由购房者买单。当然,这也没什么问题,房屋安全管理资金的最大问题在于资金管理与使用规则。此前已经实施了二三十年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混乱,使用麻烦,效能低下,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改革,那么即便再收更多钱,也是无济于事。
第六,好房子的要诀在于住宅工业化。
倪部长说,要「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全链条提升住房标准、设计、材料、建造、运维水平」。这当然好,我们只想补充一点,好房子的要诀在于住宅工业化。这个话题太大,千头万绪,过去十几年政府也制定了很多政策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收效甚微。如果能从小切口做起,比如通过制定政策支持提高室内装修的预制率,很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就匆匆先写这些,不当之处,请指正。
主编-何玲 影像总监-费嘉
编辑-卢丹婷 编导-沈奕飞 摄像-王德正
商务总监-周慧慧 总策划-王冬莺 总编辑-刘德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