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洞庭湖,褪去了夏日的喧嚣,水面泛着粼粼波光,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季节的更迭。这片被誉为“候鸟天堂”的湿地,已经迎来了来自远方的第一批珍贵客人。
“今年的冬候鸟前期刚到不久,大多是侦察鸟。”11月2日,湖南沅江明朗山候鸟巡护员赵迪飞告诉记者,“这些侦察鸟就像是每种候鸟的先头部队,它们提前飞来,为后续的大部队寻找安全的觅食地和栖息地。”
往年此时,洞庭湖早已是候鸟云集的盛景,而今年受气候影响,冬的脚步稍显迟缓,但这并未阻挡候鸟们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赵迪飞给记者发来的照片显示,近日,已有部分黑鹳、白琵鹭等珍稀鸟类率先抵达湖区,开启了它们的越冬之旅。
![]()
△望远镜里,成群的白琵鹭在觅食嬉戏。
赵迪飞守护候鸟的岁月,已如洞庭湖的水一般深沉而绵长。多年来,他见证了无数候鸟的来来去去,也经历了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变迁。从最初的孤军奋战,到如今越来越多人的加入,他深知,这份守护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赵迪飞熟悉它们的身影,如同熟悉自己的老友。他解释着照片中略显稀疏的景象:“现在看到的这些,像黑鹳、白琵鹭,很多都是‘侦察鸟’。你可以把它们理解成候鸟的‘先头部队’。每种候鸟都会先派出一些小分队,提前飞过来,侦察情况,寻找合适的觅食地和栖息点,为后续大部队的到来打好前站。”
![]()
△赵迪飞拍到的越冬白鹭。
这些敏锐的“侦察兵”们,选择在此刻抵达,是它们与自然节律千年契约的体现,也是它们对洞庭湖生态环境投下的“信任票”。
“看着它们一年年地回来,心里就觉得很踏实。我们守护的这片水土,依然是它们愿意选择的家园。”赵迪飞说。
与此同时,在南洞庭湖湿地,另一位巡护员曾耀湘也在进行着日常的监测。“今天气温有点低,湖面上看起来比较安静,鸟还不多。”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现场观察到的只有几只白琵鹭和苍鹭在活动,“大家特别关注的天鹅和白鹤,今天还没看到踪影。”
不过,他也带来了一个具体的数字,显示着“先头部队”的规模:“但在另一片区域,我们观测到了大约200只白琵鹭的群体,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这些率先抵达的身影,已经点燃了这片湿地冬日的生机。它们的存在,如同一封封无声的预告函,宣告着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生命迁徙大幕正徐徐拉开。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