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体检时被告知一切正常
今年却被确诊“晚期结肠癌,伴肝脏、腹膜多发转移”
47岁的王女士(化姓)一家一度陷入绝境
幸运的是
中山六院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和腹膜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的精准救治下
她的病灶最终成功“清零”
达到临床无肿瘤残留状态
“妈妈,我一定要让您活下去!
“母亲每年定期体检,去年的报告还一切正常,即便患病也应该是早期,规范治疗总能控制住。”儿子反复安慰自己。
然而,父亲接下来的话将他置入深渊,“已经是肠癌晚期……扩散到肝脏和腹膜了。””
2025年3月21日,一向注重健康、每年体检的王女士因身体不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竟被确诊为晚期乙状结肠癌(cT4aN2M1c),肝脏多发转移、腹膜转移以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高达12500ng/ml(正常参考范围为5ng/ml以下)。
![]()
图源:豆包AI生成
面对当地医院给予的“转移病灶无法彻底清除,只能姑息性切除”的初步治疗意见,儿子怀着“母亲仍有救治希望”的信念,彻夜查阅医学资料和临床案例,远程问诊。然而,更精准的检查揭示了更严峻的病情:肝转移瘤超过10枚,最大直径6cm,并伴有腹膜和远处淋巴结转移。
在病友互助群中,他们了解到中山六院同时拥有专门针对胃肠肿瘤的肝转移中心和腹膜肿瘤多学科门诊。带着疑惑与焦虑,王女士一家来到中山六院。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肿瘤科邓艳红教授和胰腺肝胆外科潘卫东主任医师以及专注腹膜肿瘤的结直肠外科三区王辉主任医师迅速组织多学科讨论。
先缩瘤、再手术
癌细胞被彻底清除
面对肝转移、腹膜转移、结肠原发肿瘤并存的复杂局面,考虑到肝转移移瘤进展迅速,但往往对药物转化治疗反应极佳,是当前最适合歼灭的一部分“敌人”。邓艳红教授团队决定先采用三药联合靶向的强力转化治疗方案,争取将“不可切除”转为“可切除”,后续再由外科王辉主任医师和潘卫东主任医师团队分别切除对应转移病灶。
这一方案,如同一颗定心丸,让关女士一家决定试试。”
“强力转化治疗的目的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大程度缩小全身各处肿瘤的体积、同时抑制微小转移灶,让原本‘难以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的机会,进而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积极追求临床治愈。”邓艳红教授解释到。”
8周期化疗结束后,复查结果让所有人振奋:CEA 从 12500ng/ml 降到 12ng/ml,影像学提示所有肝转移瘤均显著缩小,与周边重要血管的界限也变得清晰。
![]()
图为患者治疗期间的肿瘤指标监测表
经过我院肝转移中心和腹膜肿瘤多学科团队再次讨论评估认为,患者对全身药物治疗非常敏感,原发肿瘤、肝、腹膜转移以及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均显著缩小,数量减少。可考虑先局部治疗肝转移病灶,最大程度降低体内肿瘤负荷,后续再积极争取手术切除腹膜转移病灶和肠道原发肿瘤。同时,相比于创伤巨大的同期联合切除,分期手术(先肝后肠)患者耐受性更好,恢复更快,能更好地为第二次手术做准备,以及配合后续药物的巩固治疗。因此,制定了先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肝转移灶”,2-3周后再行“结肠原发肿瘤切除 + 腹膜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EPIC)”的局部治疗方案。
![]()
![]()
左图:潘卫东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肝转移肿瘤切除术;右图:王辉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结肠癌切除术+腹膜肿瘤CRS手术
潘卫东主任医师和王辉主任医师分别于2025年8月18日和9月12日为患者实施了肝转移瘤切除术和结肠癌切除术+腹膜肿瘤CRS手术。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病理报告显现奇迹:清扫的第253组淋巴结中,送检的18枚淋巴结均未见癌细胞;切除的大网膜、卵巢组织也未见癌累及。病理分期为ypT3N0M1,实现了原发肿瘤和多器官远处转移病灶的彻底清除!
“谢谢你们在黑暗中给人带来光明!”家属的感激发自肺腑。
“即使确诊晚期肠癌,也绝非生命终点,积极寻求专业团队和科学的多学科诊疗方案,一定会有机会。”儿子感慨地说道。”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近期复查中,其血液ctDNA检测结果为阴性,这从分子层面进一步证实了治疗的有效性,预示了良好的预后。
![]()
![]()
一支笔,一片情。王女士以此表达对王辉主任医师“执笔”为她书写生命新章的深深谢意
体检正常,为何一发现就是晚期?
经了解,王女士每年进行的体检是常规体检,包含B超、CT等项目,对肠道病变的检测敏感度较低,难以有效发现肠道异常。若想更精准地排查胃肠疾病,需借助以下几种检查方式:
1.直肠指检。由于我国大部分直肠肿瘤位于靠近肛门口位置,通过直肠指检,可直接触及病变,发现一半以上的直肠肿瘤。
2.粪便潜血检查或DNA检测。肠道肿瘤生长于黏膜处,会伴随分泌物与粪便一同排出体外,通过检测粪便潜血或DNA,能够精准提示肠道内是否存在息肉、肿瘤等病变。
3.胃肠镜检查。作为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金标准”,胃肠镜能够直观观察胃肠道黏膜,清晰辨别息肉、炎症、肿瘤等异常情况,为胃肠道健康评估提供准确依据。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结直肠癌相对发展较为缓慢,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至10年的时间。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往往容易忽视,所以了解以下预警信号尤为重要:肠道刺激症状,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便秘,或二者交替,肛门坠胀,腹部隐痛等。
便血:多数间歇出现,有时为粘液血便,有时暗红血便。
腹痛、腹胀,大便不容易排除等肠梗阻表现,多为大肠癌晚期表现。
在腹部摸到包块,较硬,排大便后也不消失。
出现乏力、贫血、消瘦等症状
早筛查、早治疗。若您出现以上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排查。
中山六院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是华南地区首家集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与教学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诊疗中心。中心由肿瘤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放射治疗科、介入科、放射诊断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病理科、临床检验科等多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与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组成。拥有国家临床杰青1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6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7人。中心每周二下午固定时间组织多学科门诊会诊(MDT),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及全程管理,为每一位患者争取最大程度的治疗疗效和生存获益。
如您需要特色诊疗服务,可以扫码打开“i六院”小程序,特色服务→肝转移中心→选择任何团队成员进行首诊。首诊医生将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完善相关检查,并联系中心协调员安排MDT会诊。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个体差异可能导致诊疗效果不同,请遵从主治医师的治疗方案。)
本文指导专家
![]()
肿瘤科 邓艳红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高质量发展办公室主任、GCP主任、中山大学医学院肿瘤教研室主任。
留学美国西雅图Fred Hutchinson/华盛顿大学癌症研究中心。主持开展的FOWARC研究3次获得ASCO口头报告,OPTICAL研究获2022年ASCO口头报告,并在J Clin Oncol、JAMA、Lancet Oncolog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3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第六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等。
医疗专长:从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20年。在诊治胃肠道肿瘤方面,具备了国际化视野。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干细胞在结直肠癌化疗耐药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标记物在预测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有效性中的临床应用。
学术任职: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与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专家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秘书长、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雅和门诊)
![]()
结直肠外科 王辉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三区主任
广东省生物医用材料转化与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任职:目前担任中国腹膜肿瘤协作组(CPTCG)执行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腹膜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造口专业委员会委员、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腹膜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肠道保健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分会委员等。
医疗专长:中国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研究的领导者之一,研究聚焦于结直肠癌的基因组学、肠道微生物和生物医学材料等方向。他在Annals of Surgery、Gastroenterology、Advanced Materials和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00篇科学论文。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
胰腺肝胆外科潘卫东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从事肝胆胰外科30余年。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分会肝转移专家工作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超声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肝胆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转移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门静脉高压症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肝癌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医疗专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微创治疗及其基础研究;肝脏,胰腺和胆道外科的微创治疗;胰腺外科手术方法的改良。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感谢胡华斌对本文的帮助
部分图源:豆包AI生成
责任编辑:刘山青
初审:张源泉、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吕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