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事儿得从2024年1月说起,那时候荷兰的ASML公司发布了他们2023年的全年业绩报告。报告里头清清楚楚写着,全年净销售额达到了276亿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2153亿元。
这笔钱主要来自卖光刻机这种高端设备,总共卖出了大约450台。这些机器是芯片工厂的核心家伙事儿,用来刻电路图案的,没它们就没法大规模生产芯片。报告一出来,国际上不少媒体就盯上了,特别是那些外媒,像彭博社和路透社,赶紧发文章分析。
它们重点抓着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不放,说中国买了将近300台,占了总销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然后就开始唱衰中国芯片产业,标题里头还带点幸灾乐祸的味儿,暗示中国芯儿这下子大势已去,得继续靠进口过日子。
![]()
其实ASML这家公司是全球光刻机领域的霸主,技术牛到没边儿,基本上垄断了最先进的极紫外线设备。2023年他们卖的这些机器里头,大部分是深紫外线型号,因为极紫外线那种顶级货色从2019年起就被美国管制了,不让出口到中国。
荷兰政府后来也跟进,2023年9月开始限制部分先进深紫外线机型的对华销售。所以中国企业在管制落地前,就加快了订单节奏,上半年买得特别猛,导致第四季度中国市场占比蹿到39%。
这些买来的设备多半去了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样的本土芯片厂,用来扩产7纳米到28纳米工艺的生产线。市场需求大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国,手机、汽车芯片、数据中心啥的都需要大量产能支撑。
ASML在报告里没说啥坏话,就实打实说明中国是重要客户,销售都合规。可外媒不这么想,它们拿数据说事儿,称中国本土光刻机技术落后,产量跟不上,只能大量进口,这就等于卡脖子了,未来高端芯片难搞。
![]()
外媒的报道一波接一波,2024年1月底彭博社发文,详细列出ASML对华销售金额超过了64亿欧元,还引用分析师的话,说这暴露了中国在高端光刻领域的弱点。
路透社也差不多,强调中国采购的多是中高端深紫外线机型,不是最顶尖的极紫外线,暗示自主化道路还长着呢。有些文章还算出,中国市场贡献了ASML 2023年系统销售额的29%,几乎追上台湾的水平了。
它们觉得这事儿讽刺,因为美国和盟友从2018年起就层层加码出口管制,本想掐住中国芯片脖子,结果2023年中国反而成了ASML的第二大买家。外媒的调调基本是,中国芯片产业短期内离不开进口,自主研发虽有进展,但离取代ASML还远着。
像 Nikkei Asia 在2025年7月的一篇报道里,直接问“中国能造出自己的ASML吗?”,里面分析了光刻机复杂度,高NA极紫外线机器重达15万公斤,长14米,高宽各4米,零部件上万个,中国短期内复制难度大。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就琢磨过自主研发光刻机的事儿,那时候半导体行业刚起步。进入21世纪后,进展才加速。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是主力,他们的600系列光刻机到2023年已经能量产90纳米分辨率的设备了。这水平不算顶尖,但对中低端芯片生产够用。
2024年他们继续推进,计划推出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样机。行业里头传闻,这机器的光源功率还比ASML同代低一半左右,有些关键部件如镜头和光源还得进口。但这不耽误整体迭代。
2025年5月,上海微电子完成了首台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的交付,进入中芯国际这样的工厂验证阶段。成本比ASML同级别低40%,维护响应快得多,因为本土化了。
产业链上,华为、中芯国际还联合成立了技术创新体,目标是2025年底实现28纳米光刻机100%国产化。国家大基金三期投了500亿元支持这块儿,预计到2026年能覆盖国内70%的成熟制程需求。
![]()
ASML的销售数据一公布,全球半导体圈子就热闹了。2024年,中国对ASML的采购占比更高,上半年到了49%,因为管制升级前大家抢着下单。荷兰政府在2024年9月又收紧了规则,禁ASML服务某些可靠设备在美国管制下。
但ASML高管在投资者会议上说,他们会继续供不应管制的机型,还加大了对亚洲的投资。结果呢,2024年全年ASML净销售额280亿欧元,比2023年涨了1.4%。中国市场贡献不小,但外媒还是抓住不放,说这只是暂时的,管制一严,中国销售就得降。
果不其然,2025年ASML的展望显示,对华销售占比掉到20%左右。三季度财报出来,净销售额75亿欧元,净利润21亿欧元,超出预期,但中国部分下滑明显。高管直言,不是因为中国客户囤货囤够了,而是出口管制的影响。
稀土出口这事儿,中国在2025年也加了码,ASML的CFO说他们有库存,长周期备货够用,但长远看供应链得调整。
![]()
中国芯片产业在这些压力下,倒是逼出了新路子。2025年第一季度,ASML财报显示净销售额77亿欧元,毛利率54%,但中国占比已降。本土企业没停步,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机型进入量产测试,覆盖IC前道和先进封装领域。
浙大余杭量子研究院还搞出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羲之”,精度0.6纳米,8月交付多家机构签约测试。这玩意儿不是传统光刻,但对纳米级图案刻画有帮助。整体看,中国光刻机市场份额在涨,预计2025年国产设备能满足更多中端需求。
中芯国际扩产加速,华虹等也跟上,7纳米芯片用本土多重曝光技术搞定,华为手机搭载的7纳米处理器在2023年就上市了,到2025年扩展到5纳米验证阶段。政策上,国家继续投钱,产业链协同更紧。
![]()
外媒的唱衰声没断过,2025年10月,ASML CFO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尝试抛弃他们的光刻机,还可能用稀土卡脖子。但数据摆那儿,ASML 2025年总销售预期300-350亿欧元,中国虽降但全球AI需求拉动整体涨15%。中国芯儿没那么容易倒,自主突破虽慢,但一步步来。
上海微的进展就是例子,从90纳米到28纳米,用了几年时间,未来28纳米DUV覆盖率高了,依赖就少了。行业预测,到2026年,中国能自给更多成熟制程设备。管制是双刃剑,逼中国加速国产化。ASML自己也承认,全球芯片需求在涨,中国市场丢不得。
半导体是未来战场,美国盟友想垄断,但中国没坐以待毙。2023年的450台光刻机数据,只是起点。外媒爱怎么说怎么说,中国企业实打实干事儿。上海微电子的EUV参数图在2025年9月的博览会上公开,显示分辨率和光源在迭代。产业链上,宇量昇等公司也加入,潜力股冒头。
中国芯大势没去,反而在逆风中找路。管制越紧,自主动力越足。2025年11月现在看,进展稳扎稳打,没啥大起大落,但长远有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