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很多时候可以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平原多的地方,讲究集体合作,眼界较为宽广;临近海洋的地方,喜欢探索发现,思想较为开拓;山区多的地方,防备意识极强,思想较为保守;可以说,地理环境能够对人的人文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塑造作用。
![]()
很多历史发展的结果,看似必然,但其实都可以从地理环境找到原因。西方为什么能脱颖而出?中国人为什么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日本人为什么战略眼光不够长远?这些都和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
同样,对于人也是如此。这个国家能够产出什么样的人才?也和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日本侵略我国,已经占据了东三省了,在战术上已经属于战术大家级高招,但岛国造就了日本人胸怀狭隘,只看眼前的思维心态,日本人急功近利迅速进一步扩大战争,导致最后吞到肚子里的东三省都要吐出来。如若日本能够产出一位战略级别大家,有足够的行动力先消化东三省,将东北作为自己的能源补给跳板,中日战争后续的胜负还真不好说。
![]()
在中日战争中,我国就有一位大家级别的战略家毛主席,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论持久战》,后续的战略发展、战术执行就好像毛主席已经设定了电脑程序一样,完全按照他的预想进行,日本人毫无办法破解。
但让人奇怪的是,毛主席似乎跳出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维的历史惯例,他是从一个小小的山疙瘩-韶山出来的大才。韶山顾名思义有一个“山”字,平原面积占31.77%,余下的是山地,韶山确实是深山,说韶山是一个山疙瘩也不为过。在毛主席之前的千百年,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维这个惯例一直存在,因为韶山从没出过一位名人。
![]()
后面,韶山出了毛主席这一位大才。1912年,在韶山这个山疙瘩的农村学生毛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符定一还觉得毛主席可能是关系户混进来,但见到毛主席后,被毛主席的谈吐折服,心里也暗想:这个土得掉渣的农村学生真是大才!
![]()
历史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韶山能够出了毛主席这位大才,很大程度是中华民族的幸运,有偶然性,还有一个重大原因是,当时国难当头,时代也呼唤毛主席这种大才冲破黑暗的束缚。
在毛主席出生的150年之前,清代文人许国焕游历韶山,写下:“何时凤凰来,丹诏召仙媛。”诗词呼唤如同凤凰一般的大才降临山清水秀的韶山;150年后,毛主席真的是凤凰之才出生在韶山,他胸怀家国天下,为寻找一条适合民族发展的道路披荆斩棘、夜以继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