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超市迎来死敌!不装修不陈列,鸡蛋卖成白菜价,大爷大妈疯抢
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大爷大妈们,更是练就了一身“货比三家”的本领。
最近,超市里的价格战可谓是愈演愈烈,各种低价商品层出不穷。
30枚无抗鲜鸡蛋只要11.5元,12瓶550毫升矿泉水仅售7.9元,这样的价格让人心动不已。
京东折扣超市、盒马超合算、快乐猴等超市靠着这些低价商品,在街头巷尾争夺大爷大妈的青睐。
但以前人挤人的传统超市,为啥越来越冷清?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这两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物价悄悄在涨,大家花钱也更精打细算了。
特别是会过日子的大爷大妈,货比三家那叫一个熟练。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门口那几家曾经人挤人的大超市,渐渐就冷清下来了。
不是贴上了“闭店清仓”的告示,就是货架越来越空。
走进去只觉得宽敞,顾客甚至还没工作人员多。
你家附近的大超市,是不是也越来越冷清了?
反观另一边,京东的折扣超市、盒马的“超盒算”、美团的“快乐猴”。
这些新冒出来的硬折扣店,却天天热热闹闹。
![]()
它们不搞虚的,价格直接到底。
30枚鸡蛋11块5,一瓶矿泉水6毛多。
每天天刚亮,不少城市的超市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提着布袋、推着小推车的大爷大妈们,正等着抢限量低价好物。
这一冷一热的背后,是一组让人感慨的数据。
国家统计局显示,2017年到2023年的六年时间里,全国1.5万家超市消失!
就连行业头部的永辉超市,五年间也关闭了超四成门店。
从1440家缩减到800多家,还连续两年亏损超13亿。
![]()
西南的重庆百货也不好过,超市门店从181家减至149家,四年营收下滑超27%。
传统卖场忙着收缩,硬折扣店却一路高歌猛进。
2024年9月30日这天,盒马超盒算一天新开13家门店,总数逼近330家,还计划年内冲击千店规模。
美团快乐猴在杭州开出第三家店,主打约1200种日用品,店里现烤点心不到一小时就补货三次。
涿州京东折扣店的9块9白酒,刚摆上货架就被大爷们囤了十几瓶。
区域商超动作更迅猛,中百集团一天内在武汉、黄石等地开出51家硬折扣店,把商品从3000多种精简到1400种左右。
整体价格降了两成,快速抢占社区市场。
传统大超市为啥越来越冷清?问题出在“赚钱方式”上。
![]()
它们不主要靠卖货赚差价,反而依赖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上架费等额外费用。
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商品价格上。
比如一瓶普通矿泉水,售价会比出厂价贵出近五毛。
等到电商和硬折扣店带着更实在的价格出现,消费者自然会做出选择。
而硬折扣店的低价,从不是靠卖临期品或短期促销,而是换了一套全新的经营逻辑。
卖的都是正常商品,供货稳定、品质不打折,核心就靠三个“省”。
一是省品牌溢价,不盲目追逐大牌,要么挑选小厂优质货源,要么发力自有品牌。
德国奥乐齐超九成商品是自有品牌,价格比同类产品低两三成。
![]()
美团快乐猴推出300多种自有商品,中百的硬折扣店里自有品牌占比近40%。
二是省中间环节,大多直接对接工厂或产地直采,跳过层层经销商。
京东折扣超市依托集团的采购和物流优势,米面油等日用品实现产地直采,补货速度比传统超市快四成。
奥乐齐八成以上商品来自本地供应商,中间只加价不到三成,而大超市要加五成以上。
同时,他们把商品种类精简到1000到2000种。
不搞花里胡哨的冷门商品,只留柴米油盐、零食饮料这些日常刚需。
你不用再在超市里绕半天找东西,还能减轻库存压力、增强议价能力。
三是省门店运营成本,门店装修简洁,部分商品直接拆箱陈列,鼓励自助结账,员工实行一人多岗制。
![]()
有些区域品牌做得更极致,不常开空调,货架上层直接当仓库用,运营成本能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京东走的是5000平米的大店模式,商品种类多,有5000多种。
美团“快乐猴”则靠动态定价和快速配送,更贴近社区即时需求。
面对硬折扣店的冲击,传统商超也在摸索转型,目前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是跟风做硬折扣,二是学习胖东来做优质服务,但两条路都不好走。
做硬折扣可不是单纯降价就行,核心得有扎实的供应链实力。
打通产地直采、精简SKU、打造自有品牌,这些恰恰是传统商超的短板。
有些区域商超转型后,货源单一、品质不稳定,甚至用临期品充数,很难留住顾客的信任。
![]()
而学习胖东来,也不是照搬装修风格和服务话术就能成功的。
它的核心是长期积累的商品筛选体系、员工激励机制和品质管控能力。
如果只学表面功夫,很容易陷入价格上去了、体验没跟上的困境。
就像物美学清路店曾被消费者吐槽,逛着像精品店,结账时却让人肉疼。
有意思的是,物美最近在尝试双轨并行的模式。
一边开出物美超值折扣店,把SKU压缩到1300种以内,自有品牌占比超六成,靠低价吸引顾客。
一边改造老店对标胖东来,优化商品结构和服务质量,想打造品牌溢价。
不过这种模式对资源整合能力要求极高,折扣店的运营效率和体验店的成本控制如何平衡,还得看后续表现。
![]()
目前国内硬折扣市场的渗透率仅为8%,远低于德国的42%和日本的31%,下沉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意味着,不管是传统商超转型,还是京东、美团这些新玩家,都还有机会,但竞争早已不只是单纯拼价格。
说到底,这场零售业的洗牌,拼的是真本事。
谁能做到低价不低质,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守住品质底线。
谁能让服务升级不流于口号,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体验买单,谁才能笑到最后。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商家竞争越激烈、转型越用心,市场上的优质低价商品就会越多,购物体验也会更舒心。
以前货比三家才能省几块钱,现在坐在家里就能等低价商品送上门。
这场超市价格战,咱们消费者才是最终的赢家!
![]()
赶紧收藏这篇文章,转发给爸妈,下次逛超市再也不花冤枉钱!
你还知道哪些宝藏折扣店?评论区分享出来,一起薅羊毛!
零售业的这场变革,说到底,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普通消费者。当商家不再搞花样,而是踏踏实实优化供应链、提升效率,我们就能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合心意的东西。这不仅是购物方式的升级,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上游新闻:《你多久没有逛超市了?传统商超为啥越来越“不受待见”》2024-10-14
2.证券时报:《实探中百集团硬折扣店:51家同步开业,自有品牌占比近40%》2025-09-26
![]()
3.新浪财经:《入局折扣店的大卖场们,“质价比”时代来临》2024-06-0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