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下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处在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
2
比亚迪销量屡创新高,零跑汽车订单不断攀升,各大新势力也纷纷加速产能布局、推进交付节奏。
3
然而,在这片火热图景背后,曾被寄予厚望的拜腾却悄然走向了截然相反的命运轨迹。
4
当年那句“颠覆特斯拉”的豪言壮语仍回荡在耳畔,如今其南京工厂却早已荒草蔓生,铁门紧锁,一片萧条。
![]()
5
近5000万零食开销?
6
拜腾初登舞台时,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7
2017年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首次亮相,便抛出“打造中国版特斯拉”的宏大愿景,瞬间引爆舆论关注。
8
南京市相关部门不仅划拨了1200亩土地用于建设生产基地,还配套出台了多项税收减免政策;
9
宁德时代、一汽集团、腾讯等重量级企业争相注资,短短三年内累计融资高达84亿元人民币。
10
与蔚来、小鹏、威马并称“造车四小龙”,彼时无数人坚信它将崛起为行业领军者。
![]()
11
可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巨额资金并未投入到核心技术研发中。
12
2019年,内部员工爆料:北美总部约300名员工,一年仅购买零食就耗费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逼近5000万元!
13
换算下来,每人每天光是零食支出就高达450元。
14
这哪里是办公场所?简直如同全天候开放的高端自助美食区。
15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层出不穷的“形象工程”。
![]()
16
公司员工使用的名片必须采用德国进口特种纸张,外加烫金工艺处理,一盒成本超过千元,而普通企业印制同等数量仅需几十元;
17
上海体验中心工作人员的制服,坚持从德国空运而来,单套价格动辄数千元;
18
位于慕尼黑的门店服装更是讲究,须由当地裁缝手工量体定制,这一笔开销足以支撑一家初创公司雇佣实习生长达两个月。
19
2019年美国CES展会期间,为了展示品牌形象,拜腾豪掷30万美元将概念车空运至拉斯维加斯;
20
展览结束后又花费巨资通过海运运回国内。这笔费用若用于中小型车企,足以支撑其技术研发半年以上。
![]()
21
反观真正需要投入的整车制造环节,拜腾却显得极度吝啬。
22
南京超级工厂总投资逾110亿元,厂区规模宏大、建筑现代气派,但关键的量产流水线始终未能建成,直至2020年仍未实现规模化下线。
23
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自身毫无技术积累;
24
虽在2019年完成了100台测试样车的组装,但实测行驶总里程甚至不及理想汽车同期验证数据的零头。
25
如此状态,自然无法迈入量产门槛。
26
资金使用混乱无序,管理体系更是形同虚设……
![]()
27
29位副总裁共治?组织架构严重臃肿
28
拜腾在中国南京、德国慕尼黑、美国硅谷设立三大研发中心,名义上是“全球化协同”,实则形成了横跨三大洲的低效决策网络。
29
有前员工透露,仅仅调整车内中控屏的位置,流程竟异常繁琐:先由南京提交邮件申请,转交至慕尼黑团队评估可行性;
30
后者再与硅谷设计部门反复沟通协调,前后发送37封邮件,耗时整整42天才最终敲定方案。
31
这种效率别说造车了,就连开发一款APP都难以承受。
32
高层之间更是矛盾频发,争执不断。
![]()
33
董事长毕福康出身宝马体系,主张优先开拓欧美市场,认为“海外成功等于国内畅销”;
34
总裁戴雷拥有丰富中国市场经验,坚持应以本土为根基,提升性价比抢占用户心智。
35
两人从战略方向吵到定价策略,甚至连发布会上谁先登台讲话这类细节都要较劲半天。
36
更离谱的是公司的管理结构设置。
37
全公司员工总数不足千人,竟然设立了多达29名副总裁!
![]()
38
这些高管分属不同派系——有毕福康带来的“宝马系”,有戴雷引入的“日产系”,还有各投资方派驻代表,彼此互不买账,内斗激烈。
39
今天A派系敲定的动力电池方案,明天B派系掌权后立即推倒重来;
40
好不容易完成的样车因无人负责质量管控,上百台车辆中能稳定运行的寥寥无几。
41
对比同期发展的小鹏汽车,仅设7名副总裁,从首款概念车发布到G3正式量产仅用18个月,效率之差令人唏嘘。
42
尤为讽刺的是,多数高管并未持有公司股权,花的全是投资人资金,毫无成本意识。
![]()
43
出差一律选择头等舱航班,住宿必住五星级酒店,商务宴请频繁点选顶级红酒,单餐消费数万元司空见惯,所有费用均由公司承担。
44
后来毕福康离职接受媒体采访时,仅轻描淡写表示“公司管理略显松散”,对自身责任只字不提,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甩锅艺术”。
![]()
45
8.18亿低价拍卖工厂!
46
2020年7月,央视财经频道公开点名称批评拜腾,“手握巨额融资却偏离主业,资金管理严重失控”。
47
此时投资方才猛然惊觉,经审计发现,企业已拖欠供应商货款超5亿元,账户余额几近枯竭,现金流彻底断裂。
48
无奈之下,拜腾宣布暂停中国大陆全部业务运营,仅保留不到百人维持基本看守,昔日风光无限的“四小龙”就此轰然倒塌。
![]()
49
2021年,富士康曾试图接手重整,投入2亿美元计划通过代工模式重启生产,结果合作仅维持9个月便黯然退出。
50
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技术团队进驻后发现,拜腾生产线存在大量缺陷,技术文档残缺不全,工艺标准混乱不堪,继续投入只会陷入无底洞。
51
无人愿接手这个烂摊子,2023年4月,拜腾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52
最令人痛惜的是那座南京超级工厂,当初耗资110亿元打造,占地1200亩,现代化厂房林立,如今历经七次拍卖流标,最终以8.1818亿元成交,不足原始投资额的十分之一。
![]()
53
一位曾在拜腾任职的工程师感慨:“当初以为加入的是未来之星,结果到最后连工资都拿不到,心彻底凉了。”
54
事实上,近年来倒在新能源赛道上的企业远不止拜腾一家。
55
威马汽车背负134亿元债务,创始人沈晖移居海外;
56
高合汽车依靠“科技噱头”吸引眼球,最终销量低迷,产线全面停工。
57
它们有着共同特征:热衷于营销炒作、盲目扩张规模,忽视核心技术研发与内部管理优化,把造车当作资本套利工具,终被市场无情淘汰。
![]()
58
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已有超过400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退出历史舞台,这一数字仍在持续上升。
59
而比亚迪、特斯拉等真正成功的品牌,则始终坚持将资源聚焦于核心技术创新。
60
比亚迪每年研发投入突破百亿元,自主攻克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系统等关键技术,凭借硬核实力赢得市场认可;
61
特斯拉推动一体化压铸技术革命,将车身零部件从70个整合为1个,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升安全性能。
62
这表明,新能源汽车行业早已告别“烧钱换增长”的粗放阶段,消费者日趋理性,没有真功夫的企业注定难逃淘汰命运。
![]()
63
结语
64
拜腾用六年时间烧尽84亿元融资,为整个行业献上了一堂代价高昂的警示课。
65
真正的造车事业,从来不是比拼排场、玩弄资本游戏,而是脚踏实地做研发、精益求精抓管理。
66
资金应当投向技术攻关,组织架构务必简洁高效。
67
愿后来者引以为戒,不再重演悲剧,让中国新能源产业真正建立在创新与实力的基础之上,稳健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