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州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单元,赵家街道周都村巴渝实践站始终坚持“永远与群众站在一起”,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联动开州区人民法院,创新打造“调解+普法”双轨服务模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即将实施之际,将法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民主实践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奏响基层治理现代化新乐章。
民意导向绘蓝图 搭建民主法治共治平台
“村里电动车多,交通事故纠纷常发生;还有些老人遇到网贷陷阱,急着要说法。”——这是周都村实践站通过院坝会、入户走访、密群信箱等多元渠道收集到的群众心声。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实践站始终把“倾听群众诉求”作为工作起点,精准把握乡村治理中的法治痛点、民生难点,主动对接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构建起“民意收集-民主协商-司法护航-靶向普法”闭环机制。
通过整合村内“开心嫂”调解队、基层立法信息采集员等本土力量,联动法院“老马工作室”专业资源,实践站搭建起多元共治的民主协商平台,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基层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真正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的法治需求有人回应”。
![]()
回应群众诉求。
民主协商解民忧 调解现场彰显为民温度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法理要讲清,情理也要顾到。”在周都村巴渝实践站的调解现场,由实践站“开心嫂”调解员、立法信息采集员与法院调解员组成的联合调解队,正以“拉家常”的方式化解两起民生纠纷。
![]()
“拉家常”化解群众纠纷。
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实践站充分发挥民主协商优势,先组织双方当事人充分表达诉求,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规定释法明理,最后依托“乡情民意”开展思想疏导。整个调解过程全程公开透明,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陈述权、参与权,既守住了法律底线,又彰显了民主协商的柔性温度,最终促成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让群众感受到“民主能解纷,法治护平安”。
靶向普法惠民生 法治精神扎根民主实践
“刚才调解的借款纠纷,就是典型的违规网贷陷阱!大家记住,签字前一定要核实机构资质,不泄露个人信息……”纠纷化解后,实践站趁热打铁,联合法官开设“移动法治课堂”,以刚办结的真实案例为教材开展靶向普法。
![]()
开设“移动法治课堂”。
结合村民普遍关注的交通安全、金融诈骗等问题,实践站邀请法官深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非机动车通行规则,揭露“高利贷”“套路贷”的隐蔽陷阱,传授实用防范技巧。现场发放的《法治宣传教育法解读》《农村常见法律风险防范手册》,都是实践站根据前期收集的民意精准筛选的宣传资料。这种“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专业力量接单”的普法模式,让法律知识从“抽象条文”变成“生活指南”,让法治精神在民主实践中扎根结果。
![]()
发放宣传资料。
“实践站把法庭搬到家门口,把道理讲到心坎里,咱们有诉求能表达、有纠纷能化解、有疑问能解答,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民主!”参与活动的村民满脸笑容地说。周都村巴渝实践站将继续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引领,持续深化“调解+普法”服务模式,让民主协商更接地气、法治服务更暖民心,用实际行动书写“永远与群众站在一起”的基层治理答卷。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张一诺 通讯员 程林伟 王伟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