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要收税了,金价会下跌吗?
消费者买金成本会涨吗?
最近很多读者问这个问题,那就展开好好聊聊。
金价会因此下跌吗?
答案要去洞察本质。
首先要明白,越是抬高门槛越代表什么?证明它越有价值。
翻开人类历史,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机构,会对一种越来越萧条的交易品进行征税。
而现在,恰恰是预判黄金还有增长势头,收税才有价值和意义。
否则价格不涨,何来税一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要征税?
房地产不振,全国缺乏税源收入,地方政府也是要运转的,你会发现近两年出现了很多新税,刚刚是电商税,而现在是黄金,作为“税务洼地”,收税是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其实更重要,那就是引导资金流向实体领域。
债和黄金,都属于避险资产,如果人们把赚来的钱过多用于避险,钱就会沉于两大蓄水池,导致市面上的货币流动性越来越少,这是不利于经济复苏的。
去年债市很火,央行下场浇了三盆冷水,直接中断央行买债活动,这才把债的温度强行降了下来。
而现在全民购金,逻辑上也是都拿钱去避险了,这时候增加购金门槛和交易税费,目的其实也是在有意遏制过热势头,让大家把钱用于投资实体经济。
所以这次我们看到的详细内容是:
“标准黄金 ”(实物黄金,非纸黄金 、非黄金 ETF) 如果不经过上海黄金交易所或上期所、直接对外销售,卖方立即失去 “增值税即征即退 ” 资格,按 13%(或现行税率)全额缴纳增值税。
通过交易所提货并申报“非投资性用途”,即可免征增值税,且可按发票金额 ×6% 计算进项税额。后续加工成首饰、电子件再销售时,按照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正常开专票。
意图很明显,就是将“投资”和“加工/消费”一刀切开。投资必须走交易所(不可抵扣),加工则按消费品税制处理,以此还能杜绝避税和套利空间。
那么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长期来看,一定是好事。
首先让经济脱虚向实,最终受益的还是全国所有人,而脱实向虚,则受益的是一小部分能炒作能力的资本和机构。大盘一定要稳住向上,让财富流动光谱化。长期是好事。
其次黄金定了规矩以后,中国黄金就更接近于“资产”,而不是消费品,有利于提升金融属性和市场地位,吸引机构正规化持有。国家也能测出黄金的流动性,以便于宏观管控。
之前中国黄金在全球一直都是缺乏公信力的,更别说定价权。就是因为市场交易太乱,到处是灰色空间。而现在规范化后,就便于未来在全球市场争夺定价话语权。
要知道我们的央行是囤金大户,截至 2025 年 9 月末,中国央行的官方黄金储备为 7406 万盎司,约合 2303.5 吨。这是中国央行连续第 11 个月增持黄金。
按照这个趋势,过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囤金大户。
未来美联储降息,美元贬值后,中国一定要以黄金储备量为杠杆基础,拉动人民币在全球的国际地位,那么现在黄金市场规范化,就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了。
最后说说对普通人的影响和黄金的走势。
对于投资黄金来说,影响不大,直接买黄金 ETF 就好,这些产品交易更便捷,还能避免黄金实体的复杂性,不用缴税。
刚刚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相继发布公告称,“受宏观政策影响并结合风险审慎管理要求,自当日起暂停受理黄金积存相关新业务。”未来银行的积存金业务都会关掉,也是为了收缩黄金的交易通道,便于统计和宏观调控。
而对于消费黄金,去金店买黄金首饰的,也大可不必担心,因为珠宝店销售的黄金饰品本身已经包含了增值税。行业规矩了,都要开票,还能矫正商家“以次充好”“虚标刻度”的猫腻,否则一告一个准。
当然短期内来讲,价格可能会贵一点,比如有些小商家手里还有之前的存货,加上合规成本上升,说不定会将部分压力转移到消费者身上,金饰价格会小涨一点。
但长期来讲,无论是投资金还是首饰金,都会归于常态,随着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包括美债趋势、地缘政治走势、货币利率等等,这都决定了黄金的长期需求。
黄金不会被单一国家的税制压垮,否则它也不会成为上千年的全球性避险资产。
1973 年,日本实施了黄金税,结果税收结果顶多是改变了交易在哪里发生,依然挡不住人们想靠黄金避险的需求。就是这个道理。
本文完,如果喜欢,请点击在看。关于投资分享、实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线资讯,都会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读者,可扫描文末二维码加入后阅读。欢迎跟1W+投资爱好者共同成长,日富一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