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名人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想想确实也是,在宏大的社会环境面前,个体的力量总是显得那么渺小。在相差悬殊的客观背景下,政策就是我们最值得借力的东风。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五五”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也正式审议通过。
![]()
2025年10月24日,有关部门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十五五”规划建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从这些政策信号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五年,中国食品消费大有可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供给驱动到需求引领
《建议》对供需关系作出重要调整:从“十四五”时期“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转向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历经五年时间的发展,“需求”一词被再次强调,并置于更加前置的位置。
![]()
图源:新华社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于人”作为新表述首次写入国家五年规划,这也就意味着,国家正把更多资源从“物”的投资转向“人”的投资。
而从近两年已实施的消费券、国补等促消费手段来看,未来五年,在提高老百姓收入,增加民生福利等方面的政策补贴力度将会持续加大。
有了政策支持、福利补贴,消费者整体的消费能力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提振。
在这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民以食为天”,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释放消费潜力的首要领域会是哪里?答案不言而喻。
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头说,未来五年,中国食品的消费大有可为。
然而,食品行业体系庞大、结构复杂,政策驱动下,哪些细分领域将会迎来重点发展机遇?
银发经济
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30%。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挖掘老年人口的经济潜力,“银发经济”被纳入“十五五”国家宏观战略,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
“银发经济”所面向的群体,并不是传统认知中消费力较弱的老年人。相反,“银发经济”群体主要指1962-1975当年鼓励生育的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一代人。
这一群体是我国经济奇迹的亲历者和创造者,他们经历了高考恢复、改革开放、房地产腾飞,也推动了第一批的消费升级,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完成了从工薪阶层到有产者的转变,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与消费潜力。
于他们而言,需要的不是基础看护,而是更高品质的消费体验,他们在食品消费方面主要关注两大方向:
01
身体保健
一是维持身体机能的保健品,例如多福源怀地黄饮品——【地黄宝系列】、创源堂道地山药等中老年营养膳食、慢性疾病预防食品、功能性保健品等产业,将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机遇。
02
生活品质
二是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品,如茶叶等能彰显生活品位的产品。
此外,政策还特别关注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在此框架下,针对婴幼儿、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以及高原、极寒、极热等特殊环境作业人员的特定膳食需求与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开发也将得到政策定向发展与支持。
“孩子的生意”
从明确提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的综合作用,再到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建议》正在从生育、养育、教育等多个方面、多维度地降低家庭的“养孩子”成本。
若生育率能够回升,婴幼儿人口基数的稳定或增长,将为奶粉、辅食等婴幼儿食品行业带来长期需求支撑。
然而,该市场的参与者需要关注的是,当下母婴市场的消费逻辑已经从满足基本需求,升级为“育儿精致化”和“科学化”的投入,家长们更愿意为经过科学验证的、高品质的产品支付溢价。
![]()
* 飞鹤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以飞鹤为例,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体系,聚焦中国宝宝生理特征打造专属配方,飞鹤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高端产品线营收占比近60%(其核心产品经典星飞帆系列收入占整体销售收入的26%,卓睿系列收入约占整体销售收入的1/3),印证了科学配方与本土化创新对市场的强大号召力。
这也提示国产品牌,当下正是借助政策东风与本土化优势,巩固并扩大市场主导地位的战略机遇期。
品牌应尽快把握时机,将短期政策红利转化为长期竞争优势,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同时以透明化生产、全链路品控体系构建品牌信任度,真正实现从“政策受益”到“实力领跑”的跨越。
但或许还是会有人担忧,即便政策支持力度大,年轻人生育意愿不高,生育率能否回升仍是一个待考察项,但政策的出台至少释放了积极信号。
而且,当下的社会环境,生育率虽然不是那么高,但家庭对于孩子的重视程度空前,愿意为孩子投入的消费意愿也持续高涨,婴幼儿食品行业的发展值得期待。
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同样立足于惠民生、促消费,“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县域商业的发展视为激活内需、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抓手,核心在于系统性地挖掘下沉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
可以预见,随着“十五五”期间县域商业网络的持续完善与消费环境的优化,下沉市场将从过去的消费“洼地”转变为国内消费市场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之一。
县域商业有什么特点呢?
县域商业的升级,并非一线城市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围绕本地需求展开。
以饮品为例,在健康概念日益普及的今天,无糖饮料的销量本应高于含糖、高糖饮料。
可在许多下沉市场,可乐、冰红茶的销售表现明显优于东方树叶。
此外,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以6-8元的极致平价切入下沉市场,其总门店数已超过9000家,展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这为咖啡市场在县域青年群体中从“社交属性”转向“日常饮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与一线城市对“阿拉比卡豆”、浅烘焙、深烘焙以及柑橘酸风味的追求不同,“高质平价”才是目前能够打开县域咖啡市场的关键。
这也就反映出不同市场消费侧重点的不一样,对于很多下沉市场的消费而言,他们并不盲目追随主流的理念,而是更关注能否在可接受价格范围内购买自己想要的产品。
因此,县域商业并非城市的简化版,而是一个拥有独特运行逻辑的庞大市场。
当政策补贴倾斜于县域商业,下沉市场的消费力被提升后,简单照搬主流市场的产品策略可能难以奏效,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消费偏好进行布局。
以上简要分析,希望能为您带来启发。“十五五”规划建议下,您对食品行业的发展有什么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