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淘宝便利店来了
深夜,你突然想吃点零食、冲杯奶茶,顺手补一包母婴用品,却发现附近便利店关门了。而现在,“淘宝便利店”来了,一个 24 小时在线售卖的新物种。
据《晚点Late Post》报道,淘宝闪购即将上线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SKU 数量是普通便利店的三倍,覆盖百货、零食、酒水、3C 数码、母婴、美妆等多个品类。它的丰富程度接近半个沃尔玛,却只存在线上。
淘宝便利店的出现,不只是闪电仓的一次迭代,而是零售江湖的一次地震。对于传统便利店和综合闪电仓来说,一场新的竞争即将开始。消费者习惯的形成、复购率的争夺、供应链的效率比拼,一切都可能被重新洗牌。
即时零售的下半场,或许不在地段、不在补贴,而是谁能重构“时间”。
01
1万SKU,即时零售升级
在即时零售的世界里,SKU 数量意味着供给深度,也决定了平台能否满足消费者那种“想到就要”的即时欲望。
传统便利店平均只有 3000 个 SKU 左右,主打的是“高周转、低选择”;闪电仓虽然灵活,SKU 能做到 5000–8000 个,但商品良莠不齐、复购率低、同质化严重。
而淘宝便利店将SKU提升至1万个,不仅是一次量级突破,更是平台试图通过“品类厚度”来提升用户心智粘性的关键一步。
据《晚点Late Post》报道,首批“淘宝便利店”合作商家约 30 家,预计到 2026 年将覆盖全国 200 个城市主城区,开设 2000 家店。
与传统闪电仓不同,淘宝便利店更强调品牌结构与选品标准化。平台希望筛选出一批优质商家,通过标签背书、流量倾斜和供应链能力支持,让这些商家成为即时零售生态的标杆样本。
过去两年,闪电仓的竞争陷入“白牌泥潭”。据行业数据,超过 80% 的 SKU 来自白牌商品,这些商品贡献了约 20% 的营收,却是主要利润来源。
但同质化与低复购让生意变得越来越难。一家头部商家回忆,2021 年开一个仓只需投入 3 万元,每月能赚五六万。而现在,同样规模的仓库,SKU 已翻倍,利润却被价格战吞噬殆尽。
淘宝便利店想做的,是从这种混乱的江湖中树立新标准。
如果说闪电仓是江湖中的散修,各自为战;那么淘宝便利店更像一个正统门派,制定门规、选拔弟子、传授武学。
在标准化的系统下重塑供应链效率与商品信任,让“即时零售”从短期生意变成长期经营。
这正是淘宝便利店在即时零售江湖的第一场试炼。
当供给不再稀缺,制定规则的人,才是新的零售主宰。
02
淘宝便利店补刀京东,
便利的定义被改写
京东早在2017年就做过“便利店”梦。当时刘强东放话:“要在五年内开出百万家京东便利店”。
但七年过去,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全国范围内活跃的“京东便利店”相关主体不足 1 万家,且大部分为加盟制、经营自主,供应链体系分散,履约效率无法与即时零售形成协同。
![]()
淘宝便利店反其道而行,它不是加盟体系,也不是街边便利店的数字化升级,而是一种“仓店一体”的虚拟便利模式。以闪电仓为节点,以算法为导向,直接重构货与人之间的路径。
淘宝便利店更接近“线上沃尔玛 + 美团闪购 + 天猫精选”的混合体。SKU 数量高达 1 万,既有便利属性,也兼具电商深度。
这意味着,它不是在抢京东便利店的用户,而是在重新定义“便利”的含义。
传统便利店卖的是离你近的货,淘宝便利店卖的是“随时能送达的货”。前者靠地段,后者靠算法。前者依赖加盟店主的经验,后者依赖阿里云的履约模型。
从供应链结构看,京东便利店依托京东零售的中央仓分拨体系,但在 SKU 丰富度与长尾库存利用率上受限,淘宝闪购的中心仓则像是一套更灵活的生态网络。
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 2025 年 10 月,阿里系在全国范围内新设立或升级的“闪电仓”“供应链科技”相关主体超过 30 家,核心布局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川渝地区。这意味着,淘宝便利店的“底层网格”正在成形。
京东便利店主打“实惠 + 信任”,用户习惯在其购买粮油、饮料等刚需品;而淘宝便利店则瞄准“即时 + 新鲜”的生活场景。比如深夜嘴馋、突然断货、临时礼物,这些原本无法覆盖的微需求,恰恰是淘宝希望重新捕捉的“碎片时间价值”。
如果说,京东便利店是一场传统零售的数字化实验;那淘宝便利店,就是一场即时零售对线下便利的全面吞并。
它既不租地,也不设店,却能以算法和仓储重塑城市零售的毛细血管。
当供应链与地段之争尘埃落地,下一场竞争的焦点,已悄然转向“时间”。
03
即时零售的下半场,刀口向“时间”
即时零售的战争,从来不是比谁能送得更快,而是比谁能更早、覆盖得更广、选择得更深。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约为7800亿元人民币,约占线上实体商品零售的6%,预计到2030年,这一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
艾媒咨询报告指出,即时零售用户已突破6亿,同比增长18%,增速为电商整体的3倍。
![]()
对淘宝便利店而言,这不仅是一场物流战,更是一场“时间的生意”。
过去三年,美团用 30 分钟送达、骑手编制和前置仓网络,建立起“时间护城河”;抖音则靠内容分发,把购物与刷视频合二为一,让用户在刷视频时顺手下单;淘宝此刻再度入局,不只是要补上即时零售的“时间差”,而是要重新定义时间的商业价值。
对淘宝而言,淘宝便利店不是一个新业务,而是一套时空重构系统。
淘宝有数据,美团有骑手,抖音有流量。而淘宝便利店要做的,是把这些元素重新组合成一个“即时生活入口”。
据NIQ 2024年在线购物趋势报告,72%的即时零售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下,尤其是“90后”“00后”成为主力。
同时,报告显示,酒水、饮料、母婴、3C数码这些即时零售增速较快。这意味着,在夜深人静、便利店关门时,谁能第一个被想到,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过去淘宝的弱点在于配送链路长、履约环节碎,而现在,淘宝便利店上线,让它第一次拥有与美团同级的地面触角。
美团依靠骑手网格,淘宝依靠仓网智能。通过品牌精选、24小时在线、丰富品类与仓网布局,让每一次下单都成为用户对平台“随时随地可得”的新任加分。
即时零售的下半场,不再只是速度的较量,而是“时间✖覆盖✖选择”的深战场。
淘宝便利店用1万SKU覆盖全天24小时,让“选择的深度”对冲“时间的稀缺”。
从“即时零售”到“即时选择”,淘宝正在重写这场时间的游戏规则。
当淘宝重新掌控时间的流向,它不再只是一个电商平台,而是一个24 小时城市操作系统。
当生活的每一个时间缝隙都能被下单填满,淘宝便利店,正在接管中国城市的夜。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财经自媒体“蓝莓财经”原创出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