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雁项目”是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培育机构之一,已累计培训学员5591人。10月25日至29日,有“农业领域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的中国杨凌第32届农高会上,由西农大主办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特色农产品展”成为展会亮点。来自陕西、甘肃、新疆等八省区的 “头雁” 学员,既展销特色展品,又热切交流联农带农经验,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使命与担当。
![]()
从“自己致富”到“带着乡亲一起富”
晒出联农带农硬实绩
本届农高会“头雁”展区,联农带农的“成绩单”成为高频话题。展位间、微信群里,“头雁”们纷纷晒成效、比带动,从培育前的比谁的企业大转变为培育后看谁带动的农户多。
![]()
陕西张梅的“南山茶”年带动186户农户,户均增收6065元;山西张锦云与150户农户签订核桃订单,带动100户村民投身种植;贵州张文凯发展刺梨深加工,基地用工超2000人,串联起上游就业链条;甘肃杨文德推行百合订单农业,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助力100余户农户稳产增收;陕西郭换换围绕鸵鸟养殖打造全产业链,带动325人实现就业…… 五天展期里,一张张“联农带农答卷”在交流中铺展,一个个“带着乡亲干”的鲜活故事,冒热气、带露珠、沉甸甸。
从“南北交融”到“东西合璧”
碰撞发展思路找新途
“头雁”展现场不仅是产品展销台,更是发展思路的碰撞场。“南方‘头雁’侧重理念与模式创新,北方‘头雁’聚焦技术与生产实效。” 西农大“成果转化指导席”前,郭亚军教授一边解答咨询,一边总结南北“头雁”的发展差异。
甘肃“头雁”杨文德困扰于百合生长周期长、土地养分透支,专家现场支招土壤改良方案;安徽“头雁”凌必全则将课堂所学的 “一企一品一策” 付诸实践,一边参与培育课程,一边建起智能化工厂。陕西“头雁” 雷东东直言 “想带乡亲们搞钱”,专家给出明确方向:“要懂消费者、明自身优势、走融合发展之路”;贵州“头雁”郭奇发愁黑猪肉价格偏高,专家开出“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的降本增效良方。
![]()
展区内,不少外国友人驻足咨询、交流取经;“头雁”们也借机了解国际先进农业理念与技术,在跨区域、跨国界的交流交融中开眼界、找差距、补短板,让“南北交融”的智慧火花与“东西合璧”的发展路径相得益彰。
![]()
从“赶场展销”到“联阵齐飞”
织就跨域合作新网络
五天展期,60位“头雁”集中亮相,累计实现展销额223.6万元,达成合作意向金额2921.1万元。这场“赶集”,集的是产品,更是渠道与机遇;赶的是热闹,更是合作与共赢。
宁夏“头雁”郭巧玲的八宝茶需藏红花提香,安徽“头雁”张小丽擅长藏红花育苗与加工,两人现场达成合作 —— 前者在宁夏落地种植,后者提供技术支持并回购原料,实现 “一方用料一方供,一根花丝两头富”。西农大 “头雁” 张文凯牵线贵州本地辣椒深加工企业,助力内蒙古农大“头雁”李艳团队拓展供应链体系。“头雁” 们从 “区域雁阵” 迈向 “跨省联飞”,一张跨区域、跨院校的协同合作网正在悄然织就。
![]()
专家把脉开良方
精准赋能破发展难题
“以前客源稳定,现在夹在大品牌与小作坊之间,越做越焦虑。”陕西西乡南山茶业公司的“头雁”学员张梅,在展位前向郭亚军教授 “求诊开方”。“和小作坊比体量,和大品牌比成本;开发多元产品,兼顾老客户多样需求与新客户单一刚需。”教授的精准指导,让张梅眼前一亮,连说三个“对”。
![]()
展会期间,西农大组织经营管理、成果转化、直播带货等领域的专家,面对面为“头雁” 们解答生产实践中的各类难题。一个个带着泥土芬芳的产业困惑,在专家指导下迎刃而解。
![]()
盛会搭台,“头雁”展翅。从特色农产品焕发新机到乡村能人结成 “雁阵”,从技术交流到跨域合作,这群翱翔在乡村振兴天际的 “头雁”,正以协同共进的姿态,汇入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图景,为乡村产业振兴书写着生动答卷。
编辑|高瑜审核|赵允
来源|杨凌发布作者|王婕、冯振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