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只是表面上不承认输掉印巴空战,实际已经开始病急乱投医!为了反败为胜,正在采取多种措施。
印度媒体《欧亚时报》在2025年11月1日报道,印度计划购买法俄制造的远程导弹,已确定的计划为,法国的“流星”导弹、俄罗斯的R-37M导弹,再加上自主研发的“阿斯特拉”导弹,这将成为印度空军未来远程空战的主要武器,这是誓要打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霹雳-15导弹,明确将中巴视为对手。
![]()
现代空战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近距离空战转向超视距空战,印巴空战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印度空军不想落后于人,自然需要先进的远程空对空导弹,
印度首先把宝压在了外购导弹上,毕竟自主研发这块实在拿不出手。法国的"流星"导弹成了首个目标。
![]()
这款欧洲MBDA公司研制的超视距空空导弹,纸面参数确实亮眼:射程达200公里,采用冲压式发动机,数据链加主动雷达制导,理论上能让"阵风"战机在安全距离发起攻击。
印度空军已经列装了"阵风",自然要配套采购这款导弹,甚至计划追加订单。但问题是,在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挂载"流星"的"阵风"被击落数架,却没有任何发射该导弹的证据。
![]()
为什么?因为"阵风"在巴基斯坦的体系化防空面前,根本没机会进入导弹发射阵位。
更尴尬的是,"阵风"的武器系统高度封闭,除了"流星"几乎无法使用其他型号的远程导弹,印度增购这款导弹更像是被迫的"捆绑消费",而非主动的战力提升。
![]()
眼看法国货靠不住,印度又把目光转向了俄罗斯的R-37M导弹。这款被吹成"超远程杀器"的武器,射程超过300公里,还在俄乌战争中创造过217公里外击落乌克兰战机的记录。
印度空军的俄制苏-30MKI战斗机要是能用上这款导弹,似乎就能在射程上压过中巴的霹雳15。
![]()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R-37M是为俄罗斯本土战机设计的,要整合到苏-30MKI上需要解决复杂的火控系统兼容问题,这个过程没个三五年根本完不成。
而且俄乌战争的实战环境和印巴边境完全不同,高海拔的克什米尔地区对导弹性能影响极大,巴基斯坦用霹雳15时就利用了高海拔阻力小的特点,打出了超过设计指标的射程,印度就敢保证R-37M在这种环境下还能保持217公里的击杀记录吗?
![]()
更别说俄罗斯现在忙着应对俄乌冲突,武器交付优先级肯定向本国军队倾斜,印度就算下了订单,猴年马月才能拿到货都是个未知数。
在外购的同时,印度也没忘了喊"自主研发"的口号,这就是所谓的"阿斯特拉"导弹项目。
按照计划,"阿斯特拉"Mk-2导弹要把射程从160公里提升到200公里以上,还要采购700枚装备国产"光辉"战斗机和苏-30MKI;更厉害的"阿斯特拉"Mk-3型导弹,宣称最大射程能达到340公里,简直要"重新定义空战格局"。
![]()
可喊了这么多年,这个项目连一枚量产的远程空对空导弹都没造出来。印度的军工研发能力早就被外界看穿了,"光辉"战机折腾了几十年才勉强服役,性能还不如中巴的现役机型,现在又想在更复杂的导弹领域一步登天,这不是白日做梦吗?
有消息说印度还在和以色列合作研发"天空之刺"导弹,射程号称250公里,但同样处于"尚没完成研发"的状态。这些画饼式的研发计划,不过是印度用来掩饰外购依赖的遮羞布罢了。
其实印度空军最大的问题,根本不是导弹射程不够,而是缺乏完整的作战体系支援,这在今年5月的"朱砂"行动中暴露得淋漓尽致。当时印度为了打击巴基斯坦的9个地面目标,出动了包括"阵风"、苏-30、预警机在内的庞大机群,可保障力量却严重不足。
![]()
他们的ERJ-145预警机是以色列雷达加自研指挥系统的拼凑货,和"阵风"、苏-30MKI之间只能靠电台沟通,效率低得惊人,更别说实现"A射B导"的先进战术了。
反观巴基斯坦,正是靠着预警机与歼-10CE的高效数据链,才能在印度战机返航的薄弱环节发起精准打击。印度的掩护机群也严重不足,只安排了苏-30和米格-29的两个波次,等巴基斯坦反击时,掩护机群早就到了返航时间,没剩多少燃油和弹药进行拦截。
这种情况下,就算印度战机挂着射程300公里的导弹,也不过是没头的苍蝇,根本找不到目标在哪,反而会成为对方体系下的活靶子。
![]()
更讽刺的是,印度似乎完全没意识到体系的重要性,还在沿着"武器决定论"的老路狂奔。就在10月底,有消息称印度国防部正与俄罗斯磋商,要花12亿美元增购S-400防空系统的配套导弹,甚至还想引进更先进的S-500系统。
他们觉得靠这些先进武器就能弥补差距,却忘了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不是单一武器的比拼。
中巴的霹雳15之所以厉害,不仅是因为导弹本身的性能,更重要的是有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卫星导航等组成的完整体系支撑。
巴基斯坦能在克什米尔地区精准预判印度的打击路线,利用霹雳15的射程优势设伏,靠的就是对战场信息的全面掌控。
而印度呢?连最基本的机群协同都做不好,作战企图早在复杂的异型机群转场中暴露了,被巴方摸透了攻击阵位和巡逻区,制定针对性反击方案也就不足为奇了。
![]()
现在印度花大价钱抢购法俄导弹,就像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去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反而迷信买更多的参考书就能提高成绩。"流星"也好,R-37M也罢,这些导弹确实是好东西,但脱离了体系的支撑,再先进的武器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印巴空战已经证明,单纯以"阵风"或苏-30MKI挑战体系支援下的歼-10CE,无异于送死。
如果印度不能正视自己在预警指挥、电子对抗、数据链整合等方面的短板,继续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就算买再多的远程导弹,也不过是给对手增加更多的击落记录罢了。
现代空战早已不是"谁的导弹打得远谁就赢"的时代,体系的较量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这一点,印度恐怕还得花更多的"学费"才能明白。
参考资料:
流星、阿斯特拉、R-37M:印度空军计划如何在空空导弹技术领域超越东大和巴基斯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