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晶圆断供的寒刃悄然落下。
安世中国一封公开信撕开了半导体行业的平静表象——荷兰安世半导体悍然切断对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却反咬中方“违约”。这场始于美国规则点燃的导火索,早已演变成欧洲列强围猎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赤裸狂欢。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当中美在釜山会谈桌上虚与委蛇时,荷兰法院正以惊人的效率冻结闻泰科技股权;当欧盟高喊“反胁迫”时,德国燃油车正被中国新能源军团冲得七零八落。芯片战争的硝烟背后,藏着欧洲制造业溃败后的狰狞面孔。
八天,仅仅八天
美国9月29日抛出“50%股权穿透规则”时,谁都没想到荷兰会如此急不可耐。规则生效第八天,荷兰政府就祭出“部长令”冻结安世全球资产,法院火速裁定暂停中方董事职务,闻泰科技股权被强行托管。这套组合拳的速度之快,在欧洲司法史上堪称奇迹。
奇怪的是,当美国主动暂停规则实施后,荷兰反而变本加厉。断供持续,冻结未解,连10亿元货款都拖欠不付。这种反常举动揭穿了所谓“遵守国际规则”的谎言——欧洲根本不是在执行美国政策,而是在趁机打劫。
![]()
欧盟的“27根钉子”
荷兰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身后站着整装待发的欧盟“援军”。德国、法国近日频频放出狠话,威胁启动《反胁迫工具法案》这类贸易核武器。表面上是维护公平贸易,实则是贸易逆差压力下的狗急跳墙。
看看这些数字多么触目惊心:前八个月德国对华贸易逆差暴涨142.8%,燃油车出口暴跌43.9%。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车对欧出口激增439.4%,电池出口增长36.6%。90亿美元的电池出口额,已是德国燃油车对华出口的两倍有余。曾经引以为傲的欧洲制造业,正在中国制造面前节节败退。
衰落的真相
欧洲人把困境归咎于中国商品涌入,却绝口不提自己的不思进取。俄乌战争三年来,德国经济在原地踏步,法国国债占GDP比重飙升至114%。当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赛道加速超车时,欧洲还在抱着燃油车遗产做梦。
![]()
更讽刺的是,欧洲一边享受着中国物美价廉的绿色产品,一边举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行为,暴露了西方世界面对崛起力量的集体焦虑。安世半导体事件不过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当公平竞争赢不了时,他们就选择掀桌子。
中国企业的底牌
面对断供危机,安世中国亮出的底牌令人振奋:充足库存可维持到年底,新晶圆产能验证紧锣密鼓。这展现了中国企业居安思危的战略远见。毕竟,经历过华为事件洗礼的中国产业界,早已学会在悬崖边上跳舞。
但更深层的启示在于: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芯片到新能源,从5G到人工智能,每一次“卡脖子”都在倒逼中国自主创新。欧洲的围堵恰恰证明,我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
欧洲的黄昏已经降临。
当德国汽车城工人面临失业,当法国财政赤字突破红线,他们选择的不是自我革新,而是强取豪夺。安世半导体的股权争夺战,不过是旧霸权垂死挣扎的又一注脚。
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街道飞驰,中国电池在德国工厂轰鸣,这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声。芯片断供或许能制造短暂阵痛,但永远阻挡不了科技自立的历史洪流。
当你看穿这场“商业纠纷”背后的真相时,不妨问问自己:下一个十年,究竟是谁主导全球产业链?答案,就写在今天这场较量的结局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