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一年(648年),50岁的唐太宗驾临骊山,在华清池沐浴完温泉后,他文思泉涌,纵笔如飞,写下了一篇文章,这便是赫赫有名的《温泉铭》。随后,宫廷刻工将它摹刻上石,并精心拓印,后来原作、原碑已毁,所幸拓本由于深藏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留存了下来,直到1900年时被王圆箓发现。
![]()
《温泉铭》书法被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中外学者瞻仰,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以极低价格将这部拓本买走,至今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温泉铭》之所以如此受推崇,一是作者太有名,二则是书法太精妙。
![]()
唐太宗传世作品太少,《温泉铭》又是其扛鼎之作,而且他还是“行书入碑第一作”,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此作也是唐太宗的“临终绝笔”,此时他已达“人书俱老”境界,通篇凝聚他40余年功力,可与“二王”一比高低了。
![]()
历代名家对它多有赞誉,张来点评:“观其有笔精工,法度粹美,杂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而其雄迈秀杰之气,则冠诸书者。”俞复认为:“伯施、信本、登善诸人,各出其奇,各诣其极,但以视此本,则于书法上,固当北面称臣耳。”即使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也比不上唐太宗。
![]()
![]()
启功评价这部敦煌拓本:“不但书艺之美,即摹刻之工,亦非六朝所及。此碑中点画,细处入于毫芒,肥处弥见浓郁,展观之际,但觉一方黑漆版上用白粉书写而水迹未干也。”拓工精致,几乎与墨迹无甚区别。而它“龙跳虎卧”之风采,更是空前绝后。
![]()
唐太宗的字不仅继承了魏晋笔法精髓,又有所突破,晋人之潇洒与盛唐之雄浑兼备,阴阳和谐、刚柔并济,是我们“直入魏晋”又避免笔力孱弱的绝佳范本。《温泉铭》敦煌拓本纵约29.59厘米,横约144.4厘米,现存48行、354字。
![]()
《温泉铭》以圆笔为基,兼顾刚劲,明显可见对王羲之《兰亭序》的借鉴,又融入个人特质。其一,起笔多藏锋,侧锋切入后迅速转为中锋,笔画圆润却无疲软感。其二,行笔提按节奏清晰,横画多中段略细、收笔稍重,竖画则挺拔有力,既保留王字的灵动,又添几分沉稳;其三,转折处多圆转,少方折,衔接自然。
![]()
结字欹正相生,疏密有致,部分字左低右高,通过笔画调整保持整体稳定,避免倾倒。疏密对比鲜明,左密右疏,上密下疏,增强字的空间层次感。字形大小随字势变化,不刻意追求均匀,符合行书“因字赋形”的规律,且整体排布协调,无杂乱感。
![]()
《温泉铭》“笔力遒劲,夹钟王之风”,开创行书入碑,又有帝王的雄健,为初唐行书确立了标杆,为学习初唐行书笔法、研究碑刻工艺的绝佳范本。
![]()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