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著名专家称:试管婴儿都活不过40岁!如今中国首例过得如何?

0
分享至

“即便是成功了,生出来的孩子顶多也就活40年。”

如今,随着社会环境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变化,很多没有办法自然受孕的夫妻将目光放在了试管婴儿上,希望这项先进的技术能够带来一个健康的孩子。

但在很多推崇“道法自然”的专家眼中,这种人为干预出生的孩子无论是生命长度,还是生活质量,都没有办法和正常人相比。



甚至还有不少人觉得,这种试管婴儿的寿命无法超过40岁。

而这样的声音,也让不少寄希望于现代医学的不孕不育患者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选择。



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88年,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就安全降生。

如今已经37岁的她,更是过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



01 第十三次尝试

提起中国的试管婴儿,张丽珠教授绝对是绕不开的人。

1921年,张丽珠出生于上海一个富庶之家,她的父亲张耀曾曾是孙中山先生的助手,还曾参与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起草工作中。

受到父辈的影响,张丽珠自小就有救国救民的想法。



1944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张丽珠一直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

但真正让她对试管婴儿这一先进技术发起挑战的原因,还是他在1958年,进入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之后。

那时的她作为第三附属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医术在国内都是排得上号的。



因此,不少怀不上孩子的女性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她的身上,先后给她写了6300多封求助信。

看着信中这些女人对于孩子的渴望,以及“不孕不育”这件事带给他们的伤害,张丽珠萌生了将“试管婴儿”技术引入国内的想法。

但在当时,国内的医疗水平并不发达,即便是三院,手术器材也不完备:普通的腹腔镜找不到母体的卵泡,受精卵的培养皿只有几套,必须反复消毒使用。



就连必备的取卵针都不够用,每根申请下来的取卵针都必须用了再用,哪怕钝,了,也只能磨一磨继续上阵。

条件的艰苦,也让手术的失败率大大增加。

在前十二个找到张丽珠教授做“试管”的患者中,失败率甚至达到了100%,没有一个孩子成功出生!



面对这样的困境,张丽珠教授的整个团队都陷入了迷茫,不知道前路应该何去何从。

也正是这个时候,第十三个敢于尝试的人,出现在了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门口。

而这个其貌不扬的甘肃女人,也用自己的身体,孕育了新中国的第一个试管婴儿!



02 万众瞩目的降生

第十三个尝试“试管”的女人名叫郑桂珍,出生在甘肃礼县一个贫苦家庭中。

年少时的日子虽然不好过,但是郑桂珍的内心总是充满希望,他坚信,只要人肯努力,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尤其是在她考上了乡村教师的工作,并且嫁给了踏实肯干的左长林之后,郑桂珍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会特别美好。



但谁知,在结婚后的十几年里,郑桂珍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

为了生孩子,她跑遍了整个甘肃省,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她都吃了一箩筐。

可一直到了30多岁,郑桂珍都没能和丈夫生下一儿半女。



日子久了,没有孩子这件事还成为了郑桂珍的一块心病,哪怕是在做梦的时候,她都还想着自己能和丈夫有个孩子。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从广播中听到了关于张丽珠教授尝试试管婴儿的报道。

在黄土高原上待了半辈子的郑桂珍并不知道什么是“试管婴儿”,对于收音机里传出来的专业术语,她更是一窍不通。



但出于对孩子的渴望,郑桂枝还是抄起了全部家当,拉着丈夫跑到了北京。

只是那一年的她,已经快要40岁,哪怕是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也属于超龄产妇。

因此,在张丽珠教授看到她的挂号信息时,心里并没有抱多大期望。



毕竟当时全国各地到北京找她,想做试管婴儿的妇女多的是。但是当时的医学条件实在太落后,想要找到合适的尝试者,并不容易。

但谁知,在看完郑桂枝的所有检查单后,张丽珠的脸上升起了希望。

她发现,郑桂枝虽然双侧输卵管都堵塞了,但是指标还算不错,要是想尝试试管,也不是没可能。



因此,在和郑桂枝讲了所有的风险和可能性后,便安排了她住院。、

而郑桂枝虽然知道这场手术的可能性不大,但多年来对孩子的期待,还是让她咬牙签下了同意书

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也正是这次尝试,让一个新生命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



03 新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

为了提高郑桂枝手术的成功率,张丽珠带着整个团队反复研究了好多遍手术流程,分析失败原因。

最终,他们将问题点放在了卵细胞上。

在张丽珠教授看来,卵细胞非常脆弱,不能适应低温,哪怕是温度降低一点,他们都有极大的失败风险。



为此,团队还专门找来了一个保温瓶,还专门让人将保温瓶揣在怀里,以确保温度的均衡。

也正是因为整个团队精益求精的精神,让那颗来之不易的受精卵,在郑桂枝的腹中生根发芽。

1988年3月10日,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观察后,郑桂枝出现在了妇产科的手术室。



这一次,她终于不再是那个为了要孩子而不断痛苦的女人,而是一个满怀期待,等待孩子降生的幸福妈妈!

她还给这个备受期待的孩子齐了“郑萌珠”这个名字,“萌”字代表萌芽,是希望,而“珠”字则来自她的“恩人”张丽珠。

而得知消息的记者们,更是争先恐后的找到了张丽珠,希望能把摄影器材带到手术室,记录“新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降生”这伟大一幕。



就连团队的工作人员们,都无比期待,这个孩子会是什么模样。

但唯独张丽珠十分忐忑。那时的她也在担心,这个人工干预的“试管婴儿”究竟是不是健康的,她未来在这个社会当中会怎样?是不是能顺利长大?

这些问题,随着郑萌珠的降生,最终都有答案。



尽管在郑萌珠刚出生时,身边人都因为她是试管婴儿,而对她充满了审视的目光,但无论是母亲,还是张丽珠团队的医生们,都给了她足够的疼爱。

每年郑萌珠生日时,她都会给张教授的团队寄去一张照片,展示自己的成长。



而张丽珠也会鼓励她好好学习,关心她的身体状况。

到了高考那年,郑萌珠还顺利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也向世人证明着,她的智力和身体并未因为出生方式的特别而有所变化。



大学毕业后的她还考进了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为了生殖中心负责档案管理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穿梭在前来求医的准妈妈们中间,帮助她们了解“试管婴儿”这门技术。

2019年,31岁的郑萌珠还在三院顺利生下了一名男婴,在成为了妈妈的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哪怕是试管婴儿,也有正常的生育能力。



结语

如今,很多无法正常生育的夫妻,也在郑萌珠的存在和鼓励下,踏上了试管婴儿的道路。

相信这些孩子的存在,也会逐渐打破大家对于“试管婴儿”的担忧和好奇。

参考资料: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医生忠告: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这3样食物,患者要牢记,不能大意

医生忠告: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这3样食物,患者要牢记,不能大意

今日养生之道
2025-10-23 08:08:38
让你三观尽毁的事有哪些?网友:第一个最炸裂,太污了

让你三观尽毁的事有哪些?网友:第一个最炸裂,太污了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23 00:15:02
俄军步兵遭受巨大伤亡画面曝光!不计代价冲锋,尸体铺满道路

俄军步兵遭受巨大伤亡画面曝光!不计代价冲锋,尸体铺满道路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03 22:40:40
麦孔:劳塔罗打进一个真正队长般的进球,向队友传递他的决心

麦孔:劳塔罗打进一个真正队长般的进球,向队友传递他的决心

懂球帝
2025-11-06 07:53:08
中方狠招制朱拉尼,俄美英法难还击,阿萨德逆势翻盘?

中方狠招制朱拉尼,俄美英法难还击,阿萨德逆势翻盘?

林子说事
2025-11-04 05:43:58
巴萨旧将:我的两座欧冠总被开玩笑;亚马尔达不到梅西的高度

巴萨旧将:我的两座欧冠总被开玩笑;亚马尔达不到梅西的高度

懂球帝
2025-11-06 07:00:09
因香气被采到濒危!2023年,又耗时14年人工繁育5.5万棵

因香气被采到濒危!2023年,又耗时14年人工繁育5.5万棵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05 19:34:02
一位资深地产大佬对于万科现状的解读(1)

一位资深地产大佬对于万科现状的解读(1)

科学发掘
2025-11-05 11:47:58
冲上热搜!小米YU7全网首拆,结果令人太意外……

冲上热搜!小米YU7全网首拆,结果令人太意外……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05 15:55:51
印媒指出福建舰严重设计缺陷! 这回没瞎说: 福建舰确实存在这问题

印媒指出福建舰严重设计缺陷! 这回没瞎说: 福建舰确实存在这问题

福建平子
2025-11-03 10:21:52
勇士队巴特勒和格林伤情更新,斯蒂芬·库里缺席对阵国王的比赛

勇士队巴特勒和格林伤情更新,斯蒂芬·库里缺席对阵国王的比赛

好火子
2025-11-06 06:39:36
特斯拉撞死突闯国道的野猪,修车费超2万元、车主全责 交警:野猪不属于交通参与者

特斯拉撞死突闯国道的野猪,修车费超2万元、车主全责 交警:野猪不属于交通参与者

红星新闻
2025-11-05 16:04:24
今晨欧冠,阿根廷双锋闪耀:只踢半场均进球,还有更精彩的镜头!

今晨欧冠,阿根廷双锋闪耀:只踢半场均进球,还有更精彩的镜头!

老霍聊球
2025-11-06 07:52:04
央视提醒: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用8个方法激活它

央视提醒: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用8个方法激活它

诗词中国
2025-11-03 21:30:33
同事结婚我随2000,我儿子满月他送100,他负责的1000万项目黄了

同事结婚我随2000,我儿子满月他送100,他负责的1000万项目黄了

农村情感故事
2025-11-06 07:33:35
胡真舫,拟升正厅

胡真舫,拟升正厅

新京报
2025-11-05 20:12:43
新款保时捷911 Turbo S国内首发,2.5秒破百,272.8万起

新款保时捷911 Turbo S国内首发,2.5秒破百,272.8万起

汽车公告板
2025-11-05 18:43:01
女子出轨上司被公公现场抓到,公公答应保密,却要儿媳满足个条件

女子出轨上司被公公现场抓到,公公答应保密,却要儿媳满足个条件

林林故事揭秘
2025-01-18 11:46:56
石家庄警方:男子因工作纠纷持刀扎伤两名同事,已被当场控制

石家庄警方:男子因工作纠纷持刀扎伤两名同事,已被当场控制

界面新闻
2025-11-05 13:44:22
燃油车时代会很快结束?内行人预测:油价很可能是最后的关键!

燃油车时代会很快结束?内行人预测:油价很可能是最后的关键!

趣味萌宠的日常
2025-11-05 14:16:06
2025-11-06 09:16:49
梦录的西方史话 incentive-icons
梦录的西方史话
盛夏光年
529文章数 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娃无效作业太多,要不要偷偷帮他写?

头条要闻

记者问了欧盟一个“有趣”的问题 然后被解雇了

头条要闻

记者问了欧盟一个“有趣”的问题 然后被解雇了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旅游
房产
本地

教育要闻

83岁还在学英语?ta们告诉你坚持的意义。

数码要闻

消息称华为 WATCH Ultimate 2 手表明日露出,预估 6000~7000 元

旅游要闻

黑龙江将开展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冰雪产业规模有望破万亿

房产要闻

最新!海南楼市10月热销榜单出炉!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