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郁郁葱葱的林海之上;当洁净的微风拂过碧波荡漾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当城市的街道上,新能源汽车安静穿梭,充电桩如同绿色脉搏般遍布角落 —— 这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境,而是 “十五五” 规划下,中国全面绿色转型的生动序曲。
![]()
绿色发展,早已不是简单的环保口号,而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底色,是关乎国家未来、民族福祉的战略抉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发布,如同一声嘹亮的号角,将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纳入核心目标,以专章部署勾勒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清晰路径,一场以低碳为引擎、以生态为根基的深刻变革,正席卷华夏大地。
![]()
一、生态筑基:从集中攻坚到系统治理,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十四五” 的五年间,中国的生态环境改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5% 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 87% 左右,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 1.2 亿亩。这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为 “十五五” 生态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 “十五五” 时期,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不再是局部的修补性调整,而是迈向了全局性、系统性的深度变革,朝着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目标稳步迈进。
![]()
污染防治攻坚战在 “十五五” 期间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协同治理成为核心关键词。《建议》明确提出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以及区域治理协同,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
相较于 “十四五” 的集中攻坚,如今的污染治理更注重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禀赋、不同污染物的排放特性,制定差异化的治理方案。比如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不仅聚焦传统污染物的减排,更将碳减排与治污紧密结合,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从源头遏制污染产生;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统筹江河湖海系统治理,加强流域协同防控,让每一条河流都能重现清澈容颜;在土壤污染治理上,强化源头管控与风险防范,守护好脚下的这片净土。
![]()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则坚持科学施策、系统推进。《建议》提出统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从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从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正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
未来五年,我国将持续推动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让绿色成为中国大地最动人的色彩。正如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董战峰所言,“十五五” 的生态治理是一场系统性变革,将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举措,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二、能源革命:构建新型体系,让绿色动力驱动发展新引擎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的绿色转型是全面绿色转型的 “牛鼻子”。“十四五” 期间,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2024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 3.46 万亿千瓦时,约为 “十三五” 末的 1.6 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建议》明确提出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建设能源强国为目标,推动能源转型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
![]()
清洁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成为 “十五五” 能源转型的核心方向。《建议》提出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预计到 “十五五” 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将由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满足,“让更多绿电穿越山海、点亮万家灯火” 成为现实。与此同时,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安全韧性水平,确保绿电发得出、接得住、用得好。
![]()
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与有序替代同步推进。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我国将推动煤电由基础保障性电源转为支撑调节性电源,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和散煤替代,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对于油气消费,将保持石油消费合理区间,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推动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这种 “先立后破” 的转型路径,既确保了能源供应的稳定安全,又为清洁能源的替代争取了时间,实现了能源转型与安全保障的良性互动。
![]()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建议》提出科学布局抽水蓄能,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到 2030 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 5% 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供、车网互动、光储直柔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原所长李琼慧表示,“十五五” 能源规划将构建以能源转型为导向、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全新体系,推动能源领域的深刻变革。
![]()
三、双碳引领:精准施策稳推进,冲刺 2030 碳达峰目标
2030 年前碳达峰,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十五五” 时期作为全面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的首个五年,更是冲刺碳达峰目标的最后五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明确提出 “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将 “双碳” 目标从单一的环境治理要求,转化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重塑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抓手。
![]()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的全面实施,成为碳达峰推进的 “指挥棒”。与单一控制指标相比,双控制度更能兼顾发展与减排的平衡,避免了 “一刀切” 带来的弊端。未来五年,我国将综合考量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能源结构、技术进步等因素,建立差异化、科学合理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同时,健全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数据收集和共享机制,强化对碳排放监测与核算机构的监管,加大对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双控制度落地见效。
![]()
重点行业的节能降碳改造深入推进。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建议》提出在这些行业深入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力争实现节能量 1.5 亿吨标准煤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4 亿吨。通过技术升级、工艺改造、能源替代等多种手段,推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零碳工厂和园区的建设成为示范引领的重要载体,“十五五” 时期我国将力争建成 100 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样板。
![]()
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为碳达峰注入了持续动力。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后,覆盖了全国 60% 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步启动,30 余项制度规范落地,碳足迹管理走在全球前列。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到 2027 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的主要排放行业,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以市场化手段倒逼企业降碳。此外,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的健全、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将共同构建起激励约束并重的碳达峰推进机制。
![]()
四、绿色重塑:生产生活齐发力,培育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全面绿色转型不仅需要产业层面的深刻变革,更需要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重塑。《建议》瞄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从产业布局优化、重点领域转型到全民消费引导,多管齐下,推动绿色理念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
产业结构的 “加减法” 为绿色生产注入新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用 “加减法” 生动阐释了产业转型路径:一手做加法,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目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约 11 万亿元,未来 5 年还有翻一番乃至更大的增长空间;一手做减法,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十五五” 时期,我国将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在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融合,让绿色成为产业发展的 “内生变量”,而非外部约束。
![]()
循环经济的发展成为绿色生产的重要支撑。《建议》提出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提高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从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到农业秸秆的资源化处理,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到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正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不仅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
全民参与的绿色生活方式正在加速形成。绿色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建议》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如今,绿色消费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超市里,可降解塑料袋替代了传统塑料袋;出行时,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家庭中,节水节电、垃圾分类成为生活常态。从健全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到推广绿色建筑,从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理念到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一系列举措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当绿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社会风尚,就会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
绿潮涌动处,未来已来
从 “十四五” 的坚实奠基到 “十五五” 的全面冲刺,中国的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这场以全面绿色转型为核心的深刻变革,不仅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是为了重塑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的绿色动力。生态治理的持续深化、能源体系的深刻变革、碳达峰行动的稳步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重塑,共同勾勒出美丽中国的壮丽蓝图。
![]()
绿潮涌动处,未来已来。“十五五” 的大幕已经拉开,这场全面绿色转型的征程或许充满挑战,但我们有坚实的基础、清晰的路径和坚定的决心。当每一座城市都绿意盎然,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每一片天空都湛蓝如洗,每一个人都践行绿色生活 —— 这就是 “十五五” 规划描绘的绿色未来,这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美丽中国。让我们携手同行,以绿色为笔,以行动为墨,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