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尚未步入年末,中国海军新舰下水工作已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在短短11个月时间里,海军顺利下水4艘055型万吨驱逐舰与4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共计8艘7000吨以上级别的防空主力驱逐舰。这一建造速度不仅刷新了中国海军自身的造舰纪录,更稳居全球首位——对比来看,美国海军2025年计划下水2艘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型驱逐舰,日本海上自卫队全年仅能完成1艘摩耶级改进型驱逐舰的下水工作,中国的造舰效率达到了传统海军强国的2-4倍,彰显了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强劲势头与深厚工业底蕴。
![]()
在这批新舰中,055型万吨驱逐舰的第二批次建造进度尤为引人关注。作为中国海军现役最先进的万吨级驱逐舰,该批次在保持12500吨标准排水量的基础上实现多项关键升级,其雷达系统已从首批次的346B型升级为346C型“海之星”相控阵雷达,采用氮化镓(GaN)T/R芯片后,探测距离提升30%,对隐身战机、巡航导弹等低可探测目标的锁定精度显著提高,技术水平已追平美国阿利·伯克III型的SPY-6雷达。
该批次建造效率同样显著提升,编号第11至14号的4艘055大驱在2025年相继完成下水作业,顺利加入待列装序列。此前,055大驱的列装重点集中在北海舰队与南海舰队,而东海舰队因长期缺乏核潜艇、航母及万吨驱逐舰被戏称为“三无舰队”,此次新舰入列彻底改变这一格局,将大幅提升该战区在台海局势、岛链博弈中的远程打击与防空反导能力,优化三大舰队的战略配置平衡。
列装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据相关消息显示,编号109的“东莞舰”已完成刷号作业,舰桥舷窗采用减少数量、增大面积的优化设计,有效改善观测盲区并提升舰员操作舒适度;编号110的同型舰也已抵达海军指定码头。
![]()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舰”作为第二批次重点舰型,预计将成为首批搭载新型海基反导拦截弹的作战舰艇,配合强化后的电子战系统(发射功率提升50%、抗干扰算法迭代升级),可填补东海战区海基反导的关键缺口,具备应对中程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按照计划,这两艘舰艇有望在2025年底前正式举办入列仪式,正式投身海军战备值班体系。
与055型大驱的加速列装相呼应,作为中国海军防空主力驱逐舰“中坚力量”的052D型驱逐舰,也迎来了建造历程的尾声阶段。最新批次的052D型(外界称为052DL改进型)标准排水量7500吨,搭载改进型346A相控阵雷达和64单元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兼容海红旗-9B防空导弹(射程200公里)与鹰击-18反舰导弹(射程600公里),反潜能力较早期型号提升40%。
针对最后批次的建造任务,南北两大造船厂(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实现高效协同,编号34至37号的4艘052D型驱逐舰先后在两地造船厂完成下水,从分段合拢到下水仅耗时8-10个月,较首批次建造周期缩短近30%,标志着该型驱逐舰的批量建造工艺已达世界顶尖水平。
![]()
据统计,截至2025年11月,052D型驱逐舰的建造数量已达38艘,再加上已建成及待列装的14艘055型驱逐舰,这两型主力驱逐舰将共同构成中国海军在21世纪30年代的核心作战主力舰队。从规模上看,这52艘先进驱逐舰的总量已超越美国海军现役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数量(约70艘,但含早期老旧型号);从作战体系看,055型的112个垂发单元(含8-12个模块化弹舱,可快速更换反导、反潜、对陆攻击弹种)与052D型形成高低搭配,可与航母战斗群、两栖攻击舰编队实现无缝协同。
这一规模庞大、性能先进的舰队集群,将为中国海军遂行远海防卫、远洋护航、联合作战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坚实的装备支撑,尤其在应对外部势力介入区域事务、维护岛链安全等场景中形成关键战力优势,助力中国海军朝着“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目标稳步迈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