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少华
编辑 | 李昊飞
出品 | 华山论剑V(iauto-ilife)
意大利著名教授罗伯托·维甘提在《设计力创新》中写道,设计驱动式创新是继渐进式创新、颠覆式创新后的第三种创新模式。他认为,产品通过两个层面吸引消费者:第一层面是“实用功能”,由产品性能与技术推动;第二层面是“感受及意义”,是消费者使用产品时的深层心理与文化缘由。
在智能新能源时代,“实用功能”已经愈发同质化,而“感受及意义”在购买中的决策因子占比越来越高——对大多数人而言,设计不会成为选择购买的唯一因素,但往往会拥有“一票否决权”。
遗憾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受特斯拉影响,多数新能源车都采用无格栅前脸,同质化严重,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能源车并不多。
这两年来,随着技术和配置的趋同,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将设计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参数和性能内卷终有尽头,而审美共鸣才是品牌常青的基石。设计是品牌最坚固的“护城河”。
比如,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就曾表示:“设计是吉利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种先见之明,让吉利成为率先在这轮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选手”——10月10日,吉利宣布,银河品牌2025年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0万辆,成为全球最快达成年销百万的新能源品牌。数据显示,从2023年5月首款车型银河L7(参数丨图片)上市以来,吉利银河仅用23个月累计销量就突破百万。
![]()
“银河现象”的背后,是精准的产品策略、符合“审美最大公约数”的设计力、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深入的用户共创及强大的体系能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遵循“第一性原理”,
破解百万银河的审美“密码”
9月5日,当银河星耀6顶着一个尺寸突出的盾形直瀑式中网全球首发亮相时,大多数人都惊呆了:“原来新能源车还能这么设计?”而伴随惊讶而来的,是“这车真好看”的感慨。
![]()
这款定位十万元级插混市场的车,已于10月30日正式上市,限时优惠后仅6.88万起。
上市即热销,已经成为吉利银河品牌特有的现象。从银河E5开始,再到吉利星愿、星舰7 EM-i、星耀8、银河A7和银河M9等,每一款新车上市后,都成为细分市场的佼佼者。
其中,吉利星愿9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大关,稳居全品类行业第一,上市一年总销量已突破40万辆;银河E5、星舰7 EM-i和星耀8均保持月均销量过万的领跑势头;银河A7上市即热销,9月销量更是达到1.3万辆;银河M9上市仅24小时,大定订单就突破2.3万辆,第一周的周销量突破3000辆,位列细分市场第二,彰显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
为何有些车还没上市就已经提前预定爆款席位,而为何有些车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依然“回天乏术”?答案,就藏在是否遵循“第一性原则”,是否能满足主流用户的多元审美和需求。
在传统汽车设计中,大师主导的“英雄史观”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设计师的个人审美和风格表达被置于首位。然而,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带领的吉利设计团队,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寻找“审美最大公约数”,做“大众审美的翻译者”。
比如,刚刚上市的星耀6,并没有延续星耀8的封闭式前脸设计,而是采用“银河星瀑”的盾型直瀑式中网,下方还增加了三段式进气口。
陈政介绍说,之所以这么设计,其实还是回归最本质的东西——“形式追随于功能”。因为,星耀6是吉利首款搭载“多能源形式”的车,未来还会兼容不同的“灵活燃料”,多能源并存的技术架构,是星耀6需要“大格栅”的原因所在。
![]()
“以一种风格开始,你就会被束缚;以一种观念开始,你就会获得自由。汽车设计已经发展100多年了,所有的形式和结构其实都是追随功能,这就是设计的第一准则要义。”陈政如是说。
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突破了53%,用户对新能源的审美已经从“尝鲜刺激”,进入到了主流、经典的“多元审美”区间,这群用户,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性别、年龄和人生经历,造就出无比多元的审美需求。
所谓“第一性原理”,就是情况越复杂,就越要回归事物的本质,让形式追随功能,功能服务于体验,并由体验来触发情感。当下,“情绪价值”已经成为影响“消费选择”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而设计,恰恰是所有产品要素中最能引起用户情绪和价值共鸣的要素。
“工必有意”,是吉利设计践行“第一性原理”最好的体现。比如,银河A7在设计上借鉴了中式园林“叠山理水”的设计手法,承袭「山水合院」“前院、后堂”的布局,为用户带来「坐享天地」的舒服体验;而银河M9作为大六座SUV,则采用“以大为美”、“三进大宅”的设计,实现2+2+2的“全员奢享”,重构豪华空间的秩序。
![]()
吉利所坚持的好设计,既要根植于自身的文化和品牌内核,传承品牌文化;也要根植于自身的技术发展,更要根植于用户的需求。这,就是百万银河的审美“密码”。
2
吉利坚持“体系制胜”,
中国汽车设计的话语体系构建
吉利银河之于行业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某款车的成功,而是其将感性的设计纳入了理性的商业框架,让爆款从偶然变成了必然。比如,陈政提出的设计力公式——设计力=设计品质÷(成本×效率)×美等其他要素。
在这个公式中:设计品质是核心基础,关乎比例、型面、工艺和材质等,成本与效率是竞争力的硬指标,体现了在商业约束下做设计的能力;美则是最终的“倍增器”,为产品力赋予指数级的增长。
在吉利之前,很少有中国车企体系化去总结设计的方法论和背后蕴含的世界观。它让汽车设计从依赖个人才华的艺术,转变为可持续、可复制的系统能力。
为此,吉利设计还进行了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引入打破壁垒的“互联网中台”模式,通过“前台-中台-后台”的并行推进和配合,实现更高效的运行效率。
![]()
陈政将这种协作模式比作“三甲医院会诊”,通过全科专家联合攻关,解决疑难杂症,而非单一科室死磕。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短短一年多时间,吉利银河就能推出银河E5、吉利星愿、星舰7、星耀8、星耀6、银河A7和银河M9等多款各个细分市场的爆款车型。
事实上,体系化的设计思维,也已延伸到吉利的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中。
在2023年和2024年,吉利设计已连续两年举办了“国际汽车设计论坛”,邀请海内外产学研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就设计创新、理论总结和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共创,并发布了《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第一版)》和《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第二版)》,为中国设计话语体系建设不断添砖加瓦。
![]()
今年年底,吉利设计还将举办“2025国际汽车设计论坛”。今年,不仅是吉利设计在终端获得市场验证的丰收年,也是汽车设计在多家主流车企中被提升至企业战略的关键年。
正所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吉利银河年销百万的业绩突围,正是中国汽车设计体系化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印证。它一方面印证了体系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其价值远远超越设计单一爆款;另一方面,吉利设计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先行、但成功的探险者,用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吉利银河的突破,推动了“审美平权”和“技术普惠”,让消费者能够以更亲民的价格,享受到此前只存在于高端车型的先进技术和高品质体验。
结语
从23个月销量破百万,到单年达成百万销量,吉利银河的提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完全有能力通过设计创新实现价值突破,从“性价比竞争”迈入“设计力竞争”的新阶段。同时,它也是一道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汽车设计已告别单点模仿与追随的时代,进入体系化创新与自信输出的新阶段。
从“设计力公式”的理性框架,到全球研发中心的协同网络,再到“互联网中台”的高效运作,吉利证明了优秀的设计不再是灵光一现的偶然,而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持续产出的必然结果。
当中国汽车凭借持续的销量和爆款证明其模式、标准、审美的正确性时,世界终将迎来中国汽车设计风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