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用三分钟,把一件很硬核、但跟你我息息相关的大事讲明白:中美围绕芯片和稀土的攻防,暂停一年。
这一年,是喘口气,还是下一回合的蓄力?听我慢慢说。
10月30日,中美领导人釜山会见之后,中美双方各把最狠的两张牌先收回去,暂停一年。
美国呢?暂停执行“9月29日的新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
中国呢?暂停执行“10月9日的稀土长臂管辖+出口管制措施”一年。
一句话:双方都先把刀放下,但刀还在手里。
那两张“狠牌”到底是啥?
![]()
美国的牌:50%“穿透性”规则。
什么叫“穿透性规则”?
简单说:A公司在美国黑名单;A和另一家黑名单公司B加起来持有C公司≥50%;那C公司也等同于上了名单。
结果就是:被穿透到的公司,买卖美国高端东西更难,比如AI芯片、半导体材料、设备。
美国清单有三类:
商务部BIS实体清单;
国防部军事最终用户清单;
财政部特别指定国民清单。
美国这招,是“顺藤摸瓜、一网打尽”,目的是卡住中国尖端科技的动脉。
中国的牌,稀土“长臂管辖”+用途限控。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61号公告”,史无前例地对稀土出手:
长臂管辖:只要含有、混有、集成中国大陆来源的稀土,或用中国技术在境外加工、回收的稀土,想再出口第三国,都要先向中国申请许可。哪怕交易发生在中国境外、外国公司之间,也要报备。
50%规则同步:对被列入管控名单的实体,大于50%控股的子分支机构,同样自动受限。
用途限控:凡是去做14nm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相关设备材料,或者可能用于军事AI研发的,逐案审批。
一句话:中国这招,是用稀土这个“上游王牌”反卡半导体和AI“下游命门”。
![]()
为什么稀土是中国王牌?
因为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优势太强:
储量大约4400万吨,占全球35%—50%;
加工、冶炼、分离能力约占90%左右,某些重稀土分离环节接近99%。
所以,当中国说“这东西先别随便流”,全球高端制造都会紧张。
为啥又同时“暂停一年”?
这像什么?像两位拳手,都已经抡起了大招,但又决定先拉开点距离、喘口气。
美国暂停“穿透性规则”,等于是暂时不扩大封锁圈;
中国暂停“稀土长臂管辖”,等于是先不把全球稀土供应链拽到自己审批台前。
但注意,中国商务部说了:暂停期间,“还要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翻译一下:不是放弃,是打磨得更精细。
![]()
一年之后,可能发生什么?
可能性一:规则更细、更精准。
对哪些企业、哪些用途、哪些比例,怎么判定、怎么追踪,都可能更清晰。
执法工具链会更“顺手”。
可能性二:美国加速“去中国稀土化”供应链。
已在路上:美国与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签矿产合作框架,自建关键矿产联盟。
短期冲击:美国一年大概进口1万吨稀土金属,量不算巨;
中长期博弈:有人估计10—15年可以部分替代中国供给,但成本更高、质量与分离能力是难点。
可能性三:中美继续拉锯,技术清单与矿产清单互相加码、互相试探。
芯片—AI—材料—设备是一条链,你卡我下游,我卡你上游,节奏会越来越讲究“点到点”的精细阻断。
暂停不是终止,是校准与排兵布阵。等哨声一响,规则谁更细、节奏谁更稳、产业谁更能扛,谁就更占上风。
这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别以为离你远。稀土进电机、磁体、传感器,影响新能源车、风电、3C设备;
高端芯片影响AI算力、云服务、智能硬件。
产业波动=价格波动=产品体验与就业机会。
这不是国际象棋,这是你我身边的生活成本和产业机会。
一年暂停期,是中美都在“憋大招”的调试窗口。
看点只有一个:谁能把“清单+产业链”两手都抓稳。
别走开,下回合更好看。
点赞、转发、在评论区说说:你觉得这“一年”更像停战,还是备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