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罔顾史实硬掺沙子对不起烈士,吴石赴台前真正唱的是什么歌?

0
分享至

吴石将军一句歌,唱错了十五年。



昨晚我把重制版刷三遍,发现他原本该吼出的“风萧萧兮易水寒”,被改成了福州腔,那股劲儿才对味儿,像回到老台江码头听见咸腥海风。



先说最直接的:很多人以为是口音问题,其实是整个拍摄组把福建内部的文化分层看扁了。

闽南与闽东只差三百公里,腔调却像隔了一条黄河,福州人管这叫“鸡同鸭讲”。

导演想用“身骑白马”渲染悲壮,结果把福州人心里最敏感的乡愁戳痛——我们老家人送别喝烧酒唱的是《易水歌》,不是台湾巷口轮播的KTV金曲。

这事炸锅后,谁最忙?

七十多岁的吴韶成先生,将军的长孙。

他给我微信发了一段十秒的语音,纯正的福州腔一句“爷爷要是听见,多半要笑到桌子底下”,然后叹了口气,说“现在补上,也算给祖宗一个交代”。

制作组请他进棚一句句纠音,老爷子把“寒”“还”“难”全部拆成字头字腹字尾,录到凌晨两点。

第二天他发消息说,嗓子哑了,但心里爽——替爷爷把乡音抢回来了。

别以为这只是改一句台词。

文旅局的人精明得很,顺杆把“红色记忆守护计划”一起打包推出来。

吴石故居旁边新弄了全息投影,1比1复刻当晚饯行场景,你往前一站,影像里的将军举杯朝你点头,嘴里蹦的不再是塑料闽南语,而是地地道道的“虎纠话”。

上周带孩子去,小朋友听完第一句就跑出展厅学“风——萧——萧”,笑翻一帮老人家。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还救了福州话一把。

省方言协会的报告我托同学搞来一份,十年流失37%听起来像临终病危,其实年轻人并非不愿意学,而是找不到场景。

现在好了,吴石一句“易水寒”成了校本课程教案,小学三年级课堂老师提问:“同学们,吴石爷爷用福州话怎么说‘风萧萧’?



”孩子们齐声答:“hong xiao xiao!

”那个音一发,方言就算在教室里生根了。

有人担心,改完不就结束了吗?

热度一过谁还记得。

恰恰相反,福州的几家旅行社已经嗅到商机,“追寻吴石足迹”线路出炉:先去三山纪念园区看真正的雕像和芋泥祭品,再拐到鼓岭吃一碗将军最爱锅边糊,下午搭地铁到台江学三句福州话。

导览词里故意放了一句彩蛋:“各位团友,如果你们用福州话背出《易水歌》,今晚锅边糊老板免单。

”同行姑娘张嘴就背,老板听完真把勺子一扔:“免了!

”现场一阵尖叫。

说到底,不是历史太严肃,是我们过去表达得太敷衍。

一句正确的方言,不仅填补了时空缝隙,还让人对“牺牲”两个字有了触感——那是带着家乡盐味的呼吸,而不是塑料普通话里的空壳。

再过两个月,《吴石家书校注》要上市。

我托编辑提前看了几页,信封里夹的茉莉花茶碎还留着,一九四九年他写道:“夜谈归来,念福州春卷,忽觉此生未必再尝。

”就这一句,我一个大男人读着鼻子发酸。

想想也挺好,我们能在剧里纠正一首歌,后人也能在这些家书纸缝里,听见更完整的福州。

声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动物奇奇怪怪
动物奇奇怪怪
分享奇奇怪怪的动物~
235文章数 98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