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节节攀升,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差不多。
现代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超过一米七,在1米72附近,比起古代,甚至百年前都有很大进步。
日本人能“窜起来”,主因是吃得好了。
幕府时代的日本,有长达几百年的“禁肉令”,所以全民吃素,身高自然不高。(基因也是一部分)
直到19-20世纪,一米六的男子在日本就是大高个儿,一米七就是“雄伟汉”。
如果身高一米八,很可能就被当地大名甚至幕府将军纳入麾下,成为护卫。比如织田信长手下有个黑人武士“弥助”,他本身是奴隶,就因身材高大而被信长器重。
二战时的日本,有两个将军以高个闻名,一个是山下奉文,一个是本间雅晴。
尤其是本间雅晴,一米八的个子在日军里鹤立鸡群,人送外号“巨汉”。他曾被天皇弟弟秩父宫雍仁亲王收为武官,风头无二。
![]()
巧合的是,日本这两位大个子将军,都在1946年死在菲律宾,因为他们都得罪了“太上皇”麦克阿瑟。
1946年4月,本间雅晴在马尼拉郊区被美军枪毙,罪名是屠杀战俘。
当初正是本间雅晴的第14军,在1941年末进攻了菲律宾,次年初击溃麦大帅的驻菲美军。
随后一场“巴丹死亡行军”,日军折磨死了1万多美菲战俘,还有2万人死于集中营。本间雅晴作为部队主官,难辞其咎。
离谱的是,本间雅晴一把年纪,那么大个头,居然在庭审时痛哭流涕,大喊冤枉。他用流利的伦敦腔给自己辩护,他老婆也在旁边给本间开脱。
这个曾被视为“日本军人门面”的将军,最后在泪水中被判处死刑,麦克阿瑟特批他可以被枪毙,本间雅晴连连称谢。
如此不“武士道”的日本将军,在战后审判里比较少见。但其实本间雅晴本就是个文弱之人,是地道的“文青”,哭哭啼啼不稀奇。
那么“昭和巨汉”本间雅晴的人生有何特殊?巴丹死亡行军,真的是他指挥策划的吗?本间雅晴之死,到底冤不冤?
(专注古代战争、近现代战争、武器装备,偶尔更新国际局势分析,喜欢的话请点赞或关注,这对我很重要,谢谢。)
![]()
【一】昭和巨汉,本间雅晴
二战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和英国的关系非常好。两国组成攻守同盟,防御俄国。
所以日本贵族经常去英国访问,比如1937年英王乔治六世的登基大典,日本的秩父宫雍仁亲王就带团参加典礼。
当天,秩父宫的身边一直站着一个身穿礼服的魁梧军官,他甚至比大部分英国军人都高半头。
这个人,就是亲王的前任副武官,时任日本驻英使馆武官本间雅晴。
1887年,本间雅晴出生在日本新潟县,家族颇为显赫。本间家族是武士家族,父亲郁太郎是当地小法官,母亲出身于贵族,家财万贯。
本间雅晴兄弟几人,从小生活优越,几个人都长得膀大腰圆。
但本间雅晴最为特殊,因为他个子高,十几岁就有一米七,是远近闻名的雄壮男子。
武士家族是旧日本的从军大户,父亲让兄弟几人去上军校,本间雅晴小学毕业后去东京上了中央陆幼,1904年他考入日本陆士,1907年毕业。
![]()
作为步兵科学生,本间雅晴毕业后在日军步兵第16联队任职,曾担任小队指挥官。熬到1912年,他获得中尉军衔,考入陆大第27期。
这一届陆大还有今村均、东条英机、矶谷廉介等人。
本间雅晴1915年毕业时,名列前六,成为“军刀组”一员。他和首席毕业生今村均关系很好,两人惺惺相惜。
在学校里,本间雅晴最好的成绩是英文和写作——他会写汉诗、英文诗,懂歌剧和西方电影,还爱音乐、爱运动。
这样一个“很西方”的军官,又长得高大,成为了日军高层眼中的社交担当。
![]()
他于1918年访问一战中的欧洲,在英国军队观察,曾获得英军勋章。后来本间雅晴长期担任日本驻英武官,在英国、印度工作生活。
期间本间和不少英国军官、政客有私交,多年后他站在马尼拉法庭上,就把这些人全部搬出来,作为自己“亲西方”的证据。
1926年,本间雅晴幸运地成为日本陆军参谋次长田村怡与造的女婿,和陆军大臣山梨半造成为连襟。
这让本间钻进了东京军政高层的圈子,在一次聚会上,他因为网球打得好,受到“皇弟”秩父宫雍仁亲王的赏识。
高大的本间雅晴气场挺足,成为亲王的御前武官,伺候了亲王好几年。
![]()
【二】二战爆发,本间和麦大帅结仇
网络上,本间雅晴身上一直缠绕很多“迷雾”,和秩父宫亲王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本间是个文艺青年,喜欢艺术,和文艺圈的男女玩的很多、很开,所以传说亲王和高大的本间雅晴有“超过普通朋友”的关系。
这种传闻,乍听起来有道理,其实很不靠谱。
日本的贵族,尤其是天皇的家庭内规矩森严,成员都战战兢兢。至于秩父宫雍仁,作为大正天皇次子,他本身是裕仁天皇的头号挑战者,一直有很多追随者。
雍仁觊觎皇权,野心不小,直到“二二六”之后才被天皇排挤出权力核心。这样一个人,可能过得很腐败(现实也的确很腐败),但在“男女之别”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敢逾矩。
不过就算是普通上下级关系,本间雅晴也被视为亲王心腹,在军内被各派拉拢。
1930年代,本间雅晴开始在一线带兵,担任过日军步兵第1联队队长,1935年晋升少将,指挥第32旅团。
1936年他又出发前往英国当武官,次年陪着雍仁出席乔治国王的继位典礼。
当时是1937年5月,七七事变还没爆发。本间雅晴很享受欧洲的生活,但中日开战后,他被召回日本参战。
![]()
1937年夏天,本间雅晴回国担任参谋本部情报课长,次年晋升中将,带领第27师团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初,本间带着部队北上华北,参与了对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期间第27师团使用化学武器,对我八路军、民兵、抗日百姓进行毒气战,这些罪行后来都被放在马尼拉法庭上讨论。
1940年,本间雅晴调任“台湾军”司令,期间参与了第二版《台湾军の歌》的词曲创作。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他被调任第14军司令,在年末带5万日军入侵菲律宾。
此战,是日军不宣而战,本间雅晴率领2个主力师团加若干旅团,在海军“菲律宾舰队”3艘航母、几十艘军舰的保护下,于12月中旬奔向菲律宾吕宋岛。
月初,日军数百架飞机空袭美军机场和港口,摧毁美军半数空中力量,并在海战里控制吕宋制海权。
12日,第14军先锋在林加延湾登陆,10天后日军大部队才登陆。
![]()
吕宋岛的13万美菲联军士气低落,远东美军总司令、前菲律宾陆军元帅麦克阿瑟将军,面对日军进攻手足无措。
当时的亚洲美军,尤其是驻菲美军,马放南山多年,这里几乎是美军的养老院。
美菲联军一触即溃,大军撤往吕宋南部的巴丹半岛准备死守。
本间雅晴手上的几万人,拥有海空优势,本可打一场追击、歼灭战。
但本间雅晴的战术保守,这位中将胆子太小,老是害怕被美军反击,害怕出丑。所以日军缓慢进军,让10万美菲军队从容撤入巴丹。
马尼拉就在眼前,日军却忙着搞包围圈,最终麦克阿瑟乘坐潜艇逃出菲律宾,马尼拉作为不设防城市被日军占领。
1942年初,新上任的驻菲美军司令温莱特中将困守科雷吉多尔岛,在日军的海陆空攻势下,他最终在4月初带领联军向本间雅晴投降。
![]()
8万多美菲军人向日军投降,本间雅晴兴奋地给东京去电:“菲律宾作战大获全胜,马尼拉在我脚下。”
得到电报后,参谋总长杉山元居然破口大骂:“这个本间真是个绣花枕头!”
因为按照战前的计算,日军在一个半月,最多两个月就能结束战役,连生擒麦克阿瑟都是有可能的。结果本间雅晴打了快4个月。
如果把本间雅晴换成马来半岛的山下奉文,可能麦大帅真得去东京吃两年寿司。
也幸亏本间雅晴求稳为主,让麦克阿瑟有了翻身的机会。
8万多俘虏,被日军集中在巴丹的马里韦莱斯机场,他们被命令徒步行军,目的地在120公里外——这里的集中营会成为他们的居住地。
如果给战俘充足的食物、淡水、休息,这段路程其实并不算什么。
但日军这种非人群体,硬是制造出了“巴丹死亡行军”,让俘虏顶着烈日,在无食、无水的情况下行军。
上万美菲俘虏死在6天的行军中,加上日军沿途的屠杀,美菲联军共有15000多人死在路上。
到达战俘营后,短短半年内,还有20000多俘虏死于营养不良、疾病、屠杀。
这笔血债,是远东战场挥之不去的阴影,本间雅晴这个名字被记在了麦克阿瑟的笔记本上。
![]()
【三】本间雅晴:我感谢麦克阿瑟将军
打完菲律宾,按理说本间雅晴该加官进爵。
但因为指挥能力太差,本间雅晴明升实降,被拿掉了兵权。他后来几年在后方工作,甚至彻底落入了预备役。
多年后,本间雅晴还在法庭上申辩,说自己是因为亲英美,被日军内排挤,所以才失去兵权。
整个太平洋战争里,本间雅晴的高光时刻就在开战的几个月。可他自己也没料到,自己的人生却因为这几个月而坠入死地。
太平洋战争后期,麦克阿瑟从澳大利亚率领美军北上东南亚,在海军配合下反攻菲律宾。
1944年末,第二次菲律宾战役爆发,日军被分割在各个岛屿上,最终一败涂地,死亡的日军近50万。
本间雅晴当时虽然在东京过着悠闲生活,但听到军部拿来的战报,他的心还是不能平静。
毕竟,当初是自己把麦克阿瑟赶下海,现在麦大帅回来了,难保不会找自己复仇。
![]()
没过多久,本间雅晴的担忧变成了现实:1945年9月,日本投降还不到1个月,麦克阿瑟就派人把本间雅晴抓到了菲律宾。
本间雅晴脱掉军服,穿着定制西装,戴着礼帽来到了菲律宾。
他的行头活像个商人或者老政客,一点没有军人的样子。
麦克阿瑟在马尼拉组建了“盟军特别军事法庭”,审判东南亚日军的战争罪。
彼时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还没开始,麦克阿瑟却等不及了,他要对本间雅晴、山下奉文两大仇人复仇。
前者,是把自己打成“麦跑跑”,差点毁掉自己一世英名的人;后者,则是在战争末期拖住几十万美军的人,让麦大帅失去登陆东京的机会。
山下奉文的战争罪,主要是新加坡大屠杀、马尼拉大屠杀,以及在菲律宾战役期间的其他虐俘、屠杀罪名。
至于本间雅晴,他的罪孽包括在中国战场屠杀平民、发动毒气战,以及制造巴丹死亡行军。
本间雅晴当时大呼冤枉,因为死亡行军的命令不是自己下的——这次屠杀惨案和新加坡大屠杀一样,都出自“豺狼参谋”辻政信之手。
二战后期,辻政信作为大本营参谋,在南方军多次“假传圣旨”,干扰马来、菲律宾、新几内亚、所罗门日军的多次战役,并制造屠杀惨案,这都有日军档案和证词为证。
![]()
本间雅晴的辩护律师都是美国军人,这个辩护团的几人都跟本间关系不错。因为他能说流利英语,且举止比较斯文,和一般的日军将领很不一样。
美军律师辩白,说本间雅晴没有下令禁止给战俘提供食物、饮水,更没下令屠杀战俘,所以他是无罪的。
可是本间雅晴作为部队主官,当时就在菲律宾巴丹半岛,对于几万人的屠杀惨案,他真的毫不知情吗?
很快,事情出现转机。
一些幸存的美军士兵出庭指正,在行军过程中曾目睹本间雅晴乘车出现,指挥、监督行军。
那时,倒毙的美军、菲军士兵就躺在路边,枪毙、斩首、刺杀惨案一刻没有停止。这时候说本间雅晴毫不知情,是在嘲笑法庭的智商。
本间雅晴最后急了,多次在庭审现场拿着小手帕擦眼泪,让自己的律师告诉法庭,自己“为美国士兵的遭遇感到难过”。
他在陈述时,多次提起自己在西方工作的经历,提到很多人名,拿出很多照片,希望法庭能认可自己“是英美的朋友”。
![]()
但麦克阿瑟不管那么多,最终在1946年初,本间雅晴、山下奉文和90多名手下军官都被判处死刑。
所有的死刑犯一概绞刑,这是西方人的方式。
可本间雅晴的老婆本间富士子来马尼拉求情,麦克阿瑟网开一面,给本间雅晴批准枪决。为此,本间雅晴还对麦克阿瑟称谢。
1946年4月3日晨,本间雅晴在马尼拉被枪决,当时59岁。
另一个战犯山下奉文,早在一个多月前就被绞死,这两人的死亡,算是消了麦克阿瑟心中的怨气。
本间雅晴之死,后来一直不乏喊冤者,其中很多是美国人。
他们抓住的漏洞,还是所谓的“程序正义”这套:本间雅晴缺乏直接下令屠杀的证据。至于始作俑者“豺狼”辻政信,当时已经失踪,后来也没上法庭,无法对证。
笔者认为,本间雅晴、山下奉文这些人,其手上沾满盟军士兵和无辜平民的鲜血,是板上钉钉的刽子手。
虽然大屠杀事件充满辻政信的影子,但作为部队主官,纵容屠杀,对惨剧视而不见,也必须为惨案负责。
这个原则,就是著名的“指挥官责任”原则,后来适用于整个盟军对法西斯的审判。
美军在菲律宾的俘虏,很多都没看到二战结束。让本间雅晴为惨案负责,也算是麦克阿瑟堵上后人嘴的一种方式吧。
参考资料:
1.《让历史告诉未来【铁证如山篇】之盟国审判》平钰骁
2.《马尼拉大审判》佚名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