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就连综艺里也很难看到她的身影,好不容易凭新片有了动静,却被“圈钱”、“营销大于内容” 的骂声淹没。
有人说她是钱赚够了不装了!
可回看她从国民喜剧人到口碑崩塌的全过程,还真不能怪观众对她苛刻。
![]()
观众认的是接地气明星
贾玲出身贫寒,想考中戏却被母亲填错志愿,误打误撞进了喜剧专业。
工作之后又站在了相声的舞台上,在男性主导的相声圈,她为出头只能硬拼,早期段子里有不少拿性别当包袱的桥段,台下观众没几个,收入少得可怜,全靠母亲支持才撑过苦日子。
![]()
这份奋斗史,让大家觉得她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就是拼尽全力的邻家女孩,共情成了情感链接的基石。
后来相声市场不行了,她转做小品,还肉眼可见地胖了,这不是设计,是压力大靠吃缓解焦虑,可没想到胖身材成了喜剧王牌。
胖乎乎的她毫无攻击性,在《王牌对王牌》里从不端架子,拿自己身材自嘲也不生气,这份不装的接地气,像个安全阀,瞬间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
大家信她:这个女孩就是来逗我们开心的,所有付出都为了专业喜剧,这份契约越绑越牢。
《李焕英》的成功埋下了隐患
再牢的契约,也经不住真诚动摇,第一次危机是春晚小品抄袭,被网友扒出和韩国喜剧桥段高度雷同,人物、情节、包袱甚至镜头角度都像复制粘贴,舆论一下炸了。
![]()
可贾玲态度强硬,坚称不算抄袭,这让老粉凉了心,那个淳朴的贾玲,怎么突然变得这么精明强硬?
好在当时综艺观众缘够厚,她靠节目里持续自黑,慢慢淡化了风波,声誉也救回点,但真实的信任已经有了裂痕。
真正的转折点是《你好,李焕英》,54亿票房让她成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之一,赢就赢在掏心掏肺的母女情,观众被这份真心打动。
![]()
可这次成功也让她尝到了个人经历当营销工具的甜头,为后来的《热辣滚烫》埋下了隐患,她似乎忘了,观众买账的是真心,不是算计。
丢了真实失了观众
如果说之前是裂痕,那《热辣滚烫》直接让情感契约崩了,电影宣传全程围着贾玲减肥100斤转。
![]()
发减肥记录、频繁受访说自己多努力,可转头又说这不是减肥电影,和拳击无关,言行矛盾让观众懵了,甚至觉得被冒犯。
观众走进影院,想看成片里角色的蜕变,结果像看了部导演个人减肥vlog,电影本身平淡无奇,没什么深刻情节。
营销大于内容、圈钱割韭菜的评价铺天盖地,对比《李焕英》的真心,《热辣滚烫》满是算计。
![]()
原来的契约核心是为观众带来快乐的真诚创作者,现在被改成了展示个人毅力的商业营销者,观众觉得自己成了筹码,不是被服务的对象。
看看同行就知道差距,杨紫、胡歌拍《生命树》,在4000多米高原,杨紫推掉商演红毯,晒得黝黑半年零曝光,胡歌他们衣着脏旧,脸上是真实的高原红。
![]()
他们为角色牺牲,服务于故事,可贾玲把减肥从服务电影的工具,变成了营销的筹码,喜感根基从逗笑观众变成展示自我,亲和力全被营销感侵蚀。
结语
如今贾玲的国民好感度快耗光了,但观众其实很宽容,大家怀念的不是某个体型的她,是那个真诚、接地气的喜剧人。
![]()
要是哪天她能再拿出《李焕英》那样真心的作品,这份快失效的情感契约,或许还有续写的可能。
参考资料:
新京报《贾玲 走到今天没什么值得我抱怨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