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把666扣在公屏上!”——这句魔性口号,几乎成了中国网民的集体记忆。
可很少有人知道,第一个把“打赏”按钮装进网页的,是2009年的六间房;第一个让素人靠摄像头年入百万的,是坐在摄像头背后的刘岩。
![]()
江湖给他封号“直播教父”,他却摆摆手:“我只是把街头卖艺搬进服务器。”
今天,扒一扒这位幕后操盘手的二十年,看一台台闪着蓝光的电脑,怎么改写普通人的命运剧本。
![]()
北大高材生跑去“拉网线”
1999年,北京工商局办事大厅,窗口小姐姐皱着眉:“宽带是什么?”柜台外,25岁的刘岩把“北京新视宽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核名表又往前推了推。
没人想到,这条被他硬塞进营业执照的“宽带”,后来成了直播的血管。
公司没钱铺光纤,他就蹲在小区楼顶,把卫星的接收器焊成锅盖,对准印度洋上空的卫星,偷下几兆信号,再塞进网线。
![]()
有投资人看完直摇头:这不是“偷天换日”吗?刘岩笑:这叫“借天下流量,养我的理想”。
更早的1996年,他已在投行罗伯森·斯帝文森写代码、做模型,帮亚信、新浪搭出VIE架构,把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送到纳斯达克敲钟。
别人问他为什么放弃华尔街高薪,他答:“我想亲手把网线拉进老百姓家,而不是在PPT上画曲线。”
![]()
一条“馒头血案”炸出六间房
2006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六间房上线,三天播放量冲破百万,服务器直接瘫到冒烟。
刘岩趁机把网站改成“人人都能传视频”,上传按钮做得比搜索框还大。网友连夜搬运《猫和老鼠》恶搞版,服务器被版权方律师函塞爆。
同行笑他“活不过仨月”,他把律师函贴墙上,转头上线“打赏”功能:观众花一毛钱,就能给喜欢的视频送朵小花。
![]()
第一朵花送给了一位在宿舍弹吉他的秃头男生,男生收到六块钱,激动得录视频鞠躬:“比我妈给的生活费还及时!”
那一年,六间房靠小花挣到第一桶金——两千万人民币。
2007年北京车展,奔驰GLK全球首发把线上发布直播交给六间房,这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次商业直播:
没有红毯、没有T台,只有一台摄像机对着新车旋转,却换来线下车展三十倍的观看人数,刘岩把报价单甩给车企:“线下布展省下的钱,分我一半不过分吧?”
![]()
金融危机逼出“摄像头里的马戏团”
2008年,金融海啸卷走广告金主,六间房账上只剩三个月工资。
刘岩把团队拉到燕郊一个废弃宾馆,一人发一台二手笔记本:“咱不卖广告,卖热闹。”
当晚,程序员把宾馆监控拆了,接在网页上,主播就在走廊里唱歌。
第一位开播的是打扫卫生的保洁阿姨,观众看她擦玻璃,打赏五块钱,阿姨乐得直挥手:“这比扫地轻松多了!”
三个月后,六间房直播间涌入十万用户,保洁阿姨月入五千,连夜把老公也拉来跳广场舞。刘岩在会议室写下一行字:直播不是媒体,是“线上天桥”。
![]()
他亲自给模式定规矩:打赏五五开,平台抽成一半,剩下的一半当天结算给主播;再拉来“家族长”帮忙管人,让主播自己卷自己。
同行骂他“搞封建行会”,他却把账本一亮:2009年单月流水破千万,六间房成了第一家盈利的视频网站。
2010年,美国《红鲱鱼》杂志把“全球创新百强”颁给六间房,颁奖词写:“中国终于有了一家不靠Copy to China的互联网公司。”
![]()
二十六亿卖身宋城,他却去种“数字生命”
2015年,宋城演艺甩出26亿现金,把六间房装进上市公司。签完字,刘岩把银行卡揣兜里,转身去做“虚拟偶像”。
有人笑他“钱烧得慌”,他却把音乐人包小柏已逝女儿的声纹喂给AI,让“包容”在屏幕里重新唱起《童话》。
2024年,数字包容在花椒直播办了一场“云演唱会”,三百万人同时在线,弹幕刷屏:“爸爸,我看到妹妹了。”
刘岩在后台抹泪:“技术再冷,也能装下温柔。”
![]()
早在2016年,他就成立蜜枝科技,推出全球首个VR虚拟女团“安菟”,成员能24小时在直播间陪聊,一秒都不掉线。
2018年,旗下“爱情银行”App靠“情侣连续聊天365天送一千块”刷屏高校,日活冲到五百万,把00后谈恋爱的仪式感搬到线上。
别人问他到底图啥,他说:“我想把‘人’这个字,写进硬盘里。”
![]()
花房上市那天,他躲进高尔夫球场
2022年12月,花房集团敲钟港交所,员工在台上欢呼,刘岩却溜去北京通盈·雁栖湖球场。
那天他打出人生第一个“小鸟球”,发朋友圈:“公司上市,不如一杆进洞。”有人问他到底挣了多少钱,他掰着手指头算:从宽带、视频、直播到AI,四次创业,三次踩在风口上。
“钱只是副产品,”他指着远处草地,“我更想看见下一个年轻人,在我的平台上把吉他响起来。”
当晚,他回公司,把办公室门牌换成“看门人刘岩”,说:“门开了,舞台留给后来人。”
可没过两个月,他又悄悄组建“43 AI”,带着昔日花椒技术总监钻进民宅,研究提示词工程,要把AI作曲、AI写剧本做成“自来水龙头”,拧开就有。
![]()
别人卷大模型,他偏要卷“那根点石成金的手指”。
2025年,43 AI提示词平台内测,首批用户是横店一群横漂编剧,输入“民国、虐恋、火葬场”,十分钟吐出二十集分集大纲,小编剧当场泪目:“刘老师,你救了我的头发。”
从卫星锅盖到虚拟偶像,刘岩的二十年,是半部中国直播史。
有人骂他“投机分子”,也有人谢他“给了普通人饭碗”。他却说,自己只是赶在浪来之前,先学会游泳。
今天,当十亿用户习惯在屏幕里点赞、打赏、买买买,刘岩又窝进实验室,研究怎么让AI主播“像人一样打嗝”。
下一个风口在哪?没人知道。但江湖永远流传那句老话——“直播教父”永远不会退休,他只是换了个直播间,继续看热闹。
资料来源
1.“直播教父”的新“赌注”:等我看不懂年轻人,我就退出 - 虎嗅网
2.刘岩 - 百度百科
3.“直播教父”刘岩的AI“叛逃” - 网易号(罗宋汤)
4.花房科技刘岩:直播更大的价值尚在路上 - 新浪教育
5.智能治理刘岩:从直播教父到硅基生命信仰者 - 搜狐
本文作者 | 木易蜜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