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穿越“死亡之谷”,苏州成了南京大学的福地

0
分享至



见证城市间的裂变和生长

为发展提供镜鉴

在苏州高新区墨光新能公司的自动化车间里,功能材料被汽化,均匀沉积在钢化玻璃表面,形成纳米级厚度的致密膜层。从外观上看,最终成品就像一张普通的手机钢化膜。

2023年8月,这张膜出现在小米手机Redmi K60 Ultra的发布会上:它是一款专为游戏爱好者/户外工作者定制的散热钢化膜,在阳光直射下,可给手机降温5℃左右。

2025年4月,它再度出现在影石发布的X5相机显示屏上。

这一产品,运用的是一项名为“辐射制冷”的前沿技术,具有被动降温的特性——即不需要额外能耗,仅凭材料自身的辐射性能实现降温,有着相当广阔的应用场景。未来,它还会应用于新能源车的挡风玻璃、人们日常穿着的防晒衣物之上。



朱斌(左)和团队成员研究改进辐射制冷材料/图源:苏州高新区科技招商中心

不过,就在三年前,它还只是南京大学光热调控研究中心实验室里的一块样品。通常而言,一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能放大、产业化落地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死亡之谷”,意为很难跨越。

最终,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地方,在苏州。

事实上,“南大系”的多项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正在太湖边接连涌现。

据墨光新能公司董事长、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教授朱斌介绍,这与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建设密不可分。

从2022年开始招生,2023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启用,其定位为南大发展“新工科”的主阵地。这是名校与名城之间的默契联姻——南大需要开拓先导和未来产业,而苏州这座“最强地级市”,经济实力雄厚,但科教资源稍逊,始终渴求顶尖高校的强力支持。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到来,寻求突围的城市与高校,一拍即合。

“神奇薄膜”的诞生

两张手机膜被同时放进测试仪里,其中一张采用了辐射制冷技术。不到1分钟,它们之间的温差达到5℃。朱斌提到,他们的客户在户外实验的最好成绩是相差13℃。辐射制冷材料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手机在户外发烫卡顿的痛点,也提升了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越是户外阳光照射、高温的情况,它的降温效果越好。”朱斌解释,这是辐射制冷的技术原理决定的。简单来说,这一技术利用地球大气中8-13μm波段的特殊“窗口”,让材料通过红外辐射把自身热量直接“发射”到外太空,同时降低太阳光吸收,实现被动降温。

换句话说,它利用最冷的外太空作为“制冷源”,降温散热,不再消耗地球上的任何能源。


户外有降温需求的场景,理论上都能应用辐射制冷技术/墨光新能

这个想法不仅浪漫,而且极具实用性。凡是有户外降温需求的场景,理论上都能够应用。比如建筑外墙、电力设备、化工储罐、防晒衣物,甚至机器人元器件。南大团队还把它带到了四川达古冰川,通过“盖被”,冰川消减速度延缓,与没有被保护的区域相比,高程差已接近3米,局部甚至出现增高的情况。

这是一项极富想象力的应用技术。朱斌判断,其潜在市场广阔,“所有的应用市场领域,规模加起来会超过千亿级别”。

而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13年。那年,青年科学家朱嘉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归来,在南大创立光热调控研究中心。南大因此在光热调控领域布局较早,辐射制冷技术积累超10年,位于全球领先水平。



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来到达古冰川,利用新型的辐射制冷技术以及综合性能优化的材料,为减缓达古冰川的消融探索新的可行方案/图源:南京大学

但实验室里能造出来,跟大批量工业制备是两回事。对于材料类产品,中试放大过程里的工艺稳定性、设备适配性,都是突出的问题。产能放大的过程,也被称作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2022年7月,墨光新能公司在苏州高新区注册成立,致力于将辐射制冷技术推向产业化。这块来自南京实验室的样品,关键的前途命运在苏州。

实验室注重单一极致性能、不计成本,但成熟的工业级产品必须在性能、成本、工艺制成良率上达成平衡。在中试生产线上,朱斌带领团队改进材料配方和工艺,不断进行迭代尝试。


过程检验区/受访者供图

来自下游应用的小米公司,给出了关键的支持。2021年,小米关注到辐射制冷技术,主动要求合作。“小米喜欢一些新的科技。2023年我们价格还比较高的时候,就跟他们联合发布、交付产品,后来一直在做降成本这件事。”朱斌说,2025年,产品成本相较最初已降低70%。

小米的认可及应用,让墨光新能敲开了消费电子市场的大门。目前,公司产品已经与苹果、三星的上游厂商合作,与华为、OPPO等厂商也在推进产品验证阶段。他们应用在影石X5相机上的控温保护膜也表现出色,“四个月供应几十万片”。

“市面上很多渠道已经能买到有辐射降温功能的手机膜,但源头技术一定来自我们。”朱斌的语气里透露出自信。得益于领先的基础研究,在已实现大规模商用的消费电子级辐射制冷膜方面,墨光新能目前是全球的领跑者。

他总结,过去三年,他们把实验室技术变成了一个低成本、可量产、耐候性强(即材料在户外条件下的高稳定性)的产品。

这一产业上的关键飞跃,与苏州的科技土壤也密切相关。

苏州的“土壤”

精巧园林,小桥流水,这是苏州城区里的常见景色。但如果从经济数据上看,这座城市其实还是制造业的王者,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7万亿元,排名仅次于深圳。其制造业覆盖35个工业大类,是国内工业门类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被评价为“从螺丝钉到飞机都能造”。

朱斌如此描绘苏州:产业链健全,意味着供应链成本和用工成本更低;制造业发达,说明苏州有好的“土壤”,政府跟企业之间关系融洽,协作机制健全。

苏州高新区的高效服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工厂选址阶段,政府“快速带看了七八个地方”,两天就定下了最终场地。从公司注册、落地到施工、验收,3个月时间内,7000平方米的厂房就迅速改造完成,“过程非常顺利丝滑”,政府还给了他们3年租金减免支持。

在南大和苏州高新区的支持下,墨光新能与南大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联合材料、光学、高分子等领域的专家,进行技术攻关。


苏州高新区/图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而在迈向产业化的过程里,产业上下游的协作也至为重要。朱斌提到,小米在墨光新能技术还不够成熟的阶段,就坚定地投入联合测试,共同培育技术。“它能提供需求,这很重要。”手机屏幕看似简单,但有很多考量,如传感器位置、波段,指纹和触屏功能的安放,这些数据必须由终端企业来提供,以推进上游研发。

产业集聚,与一座城市的创新氛围互为促进。朱斌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苏州脚踏实地做事的氛围,“和政府打交道,不用繁文缛节,大家都是奔着把事情搞定。这对一家制造类企业来说非常友好”。

苏州高新区科技招商中心的数据显示,南大苏州校区建成以来,仅科招中心,已经服务近20个“南大系”项目落地。

苏州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总经理助理何亚平提到,“南大系”企业银河水滴的表现尤为亮眼。这家公司由谭铁牛院士团队领衔创立,以AI步态识别技术为核心,应用场景涵盖公共安全、医疗健康、轨道交通等领域,其测量精度在国际公开测评中位居全球第一。


银河水滴的“水滴守望”校园步态识别系统/图源:银河水滴步态识别

2024年,苏州高新区为银河水滴的B+轮融资投入2000万元,公司当年营收达4394万元,2025年截至10月营收已过亿。“我们也寄希望于它未来能帮(苏州)高新区引领人工智能细分方向,比如生物识别领域,形成应用生态。”何亚平表示。

在他的经验里,高校出身的产业项目技术水平高,短板在于产业化、市场化。科技招商中心的工作,就是为这类高新企业打通成长链条——从众创空间到中试基地,再到产业园区和上市总部基地,提供专业化的载体支持。同时,他们还会留意区内企业的实际需求,主动撮合上下游资源对接。

他介绍,苏州高新区还推行“创新联合体”机制,以某个方向的龙头企业或高校院所为牵引,“拉”该方向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进群”形成完整生态圈。如果校企或企业间形成合作点,高新区还会在运营经费和政策奖励上进一步支持。

在资金层面,苏州也出手慷慨:有20亿元的科创天使投资基金,5亿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围绕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新兴方向也专门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前后链条、左右宽度都有覆盖。”


苏州高新区/图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其实最有特色的,是科技招商中心本身。”何亚平说。苏州高新区在政府端,成立了一支专门负责科技招商与成果转化的团队,并且引入专业的技术经理人,这一举措在苏州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这是一支平均学历为硕士以上的团队,成员多具备理工科或金融专业背景,熟悉多类产业方向。

“我们是站在企业发展的需求角度,尤其是在初创阶段,会及时告知他们政府能提供哪些服务和支持。”苏州高新区科技招商中心高级招商经理唐闻涛补充道。

眼下,苏州高新区正在打造“环南大科创圈”,希望最终形成“南大系”企业集群。“我们非常乐于拥抱南大苏州校区的项目。”何亚平说,“他们是源泉,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发挥效用,未来的放大效应也会越来越强。”

“新工科”,共生

2025年,中国高校学科改革动作频频,“新工科”成为争相布局的制高点。复旦大学提出要重组工科院系、重建新工科门类,中山大学也表示将新工科布局在深圳校区。在南大内部,苏州校区的落地被视作“神来之笔”。这所高校以文理学科和基础研究见长,新工科正是其重塑学科结构的突破口。

而对于苏州而言,城市间激烈的产业竞争也在渴求科研力量。苏州近来在纳米新材料、光子、量子等前沿领域抢跑布局,持续推进“1030”产业体系建设。

南大与苏州,都看到了新一轮的机遇。在学科布局上,南大苏州校区设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七个学科方向,与苏州的优势产业集群紧密对接,这一校区的高考分数线已超越南大本部。而从本科阶段开始招生,还意味着这场校地合作并非简单的平台迁移,而是培养完整的师资体系和人才链条,实现深度融合。

“南大可以吸引苏州本地的好学生,让他们倾向于留在家乡上学,不必跑到北上。”朱斌认为。而苏州方面看到的是大量优质的新工科人才供给。“(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助力苏州的产业,这跟去外面吸引人才,难度完全不同。”何亚平表示。


苏州方面看到的是大量优质的新工科人才供给/林晓东 摄

他坦承,苏州“缺”顶尖高校,对优质科研资源格外渴望。南大的到来,能够为高新区持续注入基础研究的力量,培育新的增长点,苏州也有机会争取更多国家级实验室、科创平台的布局。从人才角度看,随着南苏校区引入院士、长江学者,高层次人才密度也会提升。

当科研撬动起强悍的产业基础,这座城市的发展将如虎添翼。

“我们也希望未来‘南大系’企业有新的核心技术突破,往更高端的产业集群方向迈进。”何亚平说,理想的产业模式是国外的高技术授权机制,掌握核心科技的企业向下游企业授权,带动上下游共同成长,就如同高通在芯片领域所做的。

他举例,如果墨光新能的体量达到一定规模,新能源方面的资本、人才自然会向高新区集聚,形成虹吸效应。而企业一旦上市,获得资本,就会回过头来构建自己的生态。“他们现在还在冲刺(上市),我们正在尽量给他们这样的支持。”


墨光新能的镀膜区/受访者供图

高校与地方产业的结合,能够累积出指数级的放大效应,这方面的示范生当属杭州“六小龙”——在地方政府的长期运营下,当地营造出良好的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产业氛围,孕育出多个上市公司及其创新生态。“最后这个点的爆发就在杭州,很难在其他地方。”何亚平希望,苏州高新区也能结合南大苏州校区,做最具特色方向的生态构建。

他相信,随着南大苏州校区的成长,更大的能量会逐渐得到释放。“现在刚把树种下去,我们基础很好,要素也都齐备,是值得期待的。”

朱斌也用了一个相近的描述,他认为,南大的新工科能够在苏州“拔地而起”。现在,他既是实验室里的科研者,也是公司上升期的创业者,每周奔波往返于南京、苏州之间,唱响了“双城记”。

值得一提的是,他日常的通勤方式,是乘坐从南京仙林到苏州新区站的直通高铁。这是一条由苏州政府特意打通的“特快线”,全程1小时16分,跨越200公里,连接南京大学本部与苏州校区。更多和朱斌一样的南大师生,揣着新工科的希望,流动在这条特快线上。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首图为杭新逸 摄

本文首发于《南风窗》杂志第23期

作者 |付思涵

发自苏州

编辑 | 张 来

值班主编 | 吴擎

排版 | 菲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海一老小区居民因加装电梯引争执,调解时一老人猝死 被告被判赔12万元

上海一老小区居民因加装电梯引争执,调解时一老人猝死 被告被判赔12万元

极目新闻
2025-11-04 16:59:40
当过市长、厅长,谢一平主动交代问题

当过市长、厅长,谢一平主动交代问题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4 17:59:07
祝贺,两名参加苏超的小将入选U18国足本月集训名单

祝贺,两名参加苏超的小将入选U18国足本月集训名单

懂球帝
2025-11-04 12:54:22
成熟女性选择衣服印花的思路分享

成熟女性选择衣服印花的思路分享

牛弹琴123456
2025-11-03 21:30:26
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全文)

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全文)

新华社
2025-11-04 18:18:02
乌克兰两名朝鲜战俘 向韩国“投诚” 开启新的生活

乌克兰两名朝鲜战俘 向韩国“投诚” 开启新的生活

原某报记者
2025-11-03 17:21:05
中美签署协议第四天,贝森特就翻脸:中国若不照做,美国就加关税

中美签署协议第四天,贝森特就翻脸:中国若不照做,美国就加关税

梁讯
2025-11-04 05:17:02
林彪为何要叛逃苏联

林彪为何要叛逃苏联

壹贰叁的壹
2023-12-21 10:39:34
乌军表现令人意外,5000名乌军被要求死守24小时,结果坚持了4天!

乌军表现令人意外,5000名乌军被要求死守24小时,结果坚持了4天!

小雪的运动之心
2025-11-05 03:51:42
超越卡西,贝林厄姆以22岁128天刷新欧冠50场最年轻纪录

超越卡西,贝林厄姆以22岁128天刷新欧冠50场最年轻纪录

懂球帝
2025-11-05 03:15:09
我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是“功高震主”的10大名将,分别都是谁?

我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是“功高震主”的10大名将,分别都是谁?

芳芳历史烩
2025-10-14 09:28:27
男生别再吹啥18cm了?小仙女演示最新测量神技,普信男看完天塌了哈哈

男生别再吹啥18cm了?小仙女演示最新测量神技,普信男看完天塌了哈哈

王根基
2025-11-03 21:25:13
陈芋汐不再回避!首次公开承认这个问题,她比全红婵难多了

陈芋汐不再回避!首次公开承认这个问题,她比全红婵难多了

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2025-10-06 08:04:45
硬气!王钰栋输球后被球迷训话:当场转身离开,队友都没拉住!

硬气!王钰栋输球后被球迷训话:当场转身离开,队友都没拉住!

邱泽云
2025-11-04 13:53:16
特朗普最新涉华表态

特朗普最新涉华表态

政知新媒体
2025-11-03 21:46:45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0-15 17:16:17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陕西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陕西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趣文说娱
2025-11-04 18:26:34
黄芪和它是“绝配”!连着喝了2天,气血通了,浑身都是劲儿!

黄芪和它是“绝配”!连着喝了2天,气血通了,浑身都是劲儿!

江江食研社
2025-11-04 18:30:02
“治港败类”曾荫权:治理香港7年,为何却在卸任后,获刑20个月

“治港败类”曾荫权:治理香港7年,为何却在卸任后,获刑20个月

卷史
2025-09-15 11:50:59
广东11人出战,只有1人被杜锋雪藏!秘密武器留着击溃周琦韩德君

广东11人出战,只有1人被杜锋雪藏!秘密武器留着击溃周琦韩德君

嘴炮体坛
2025-11-04 22:35:28
2025-11-05 05:16:49
南风窗 incentive-icons
南风窗
冷静地思考,热情地生活
1816文章数 1228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头条要闻

生于1996年女子连任董事长 去年薪酬92万元

头条要闻

生于1996年女子连任董事长 去年薪酬92万元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爸爸去哪儿6孩子现状,个个不同

财经要闻

马斯克"万亿薪酬"计划,突爆重大利空

汽车要闻

把海岸诗意织进日常 法拉利Amalfi重塑超跑生活方式

态度原创

教育
家居
本地
艺术
公开课

教育要闻

初二英语掉分背后,是思维升级的阵痛

家居要闻

年轻态度 功能舒适兼备

本地新闻

秋颜悦色 | 在榆中,秋天是一场盛大的视觉交响

艺术要闻

她是年赚5000万的女神,却选择在农场养鸡,背后真相令人震惊!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