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的日子可不太好过!
![]()
在美国空军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六代机的主合同竞标中,洛马眼睁睁看着宿敌波音一举中标,将核心订单收入囊中。这一结果不仅意味着技术路线的落败,更预示着未来数十年内,若无法扭转局势,这家军工巨头或将彻底失去在先进战斗机领域的主导地位。
![]()
升级F-35号称是六代机八成实力
面对失利,洛马迅速行动,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紧急应对方案,试图力挽狂澜。该计划的核心思路并非从零研发新机型,而是对现役主力F-35进行深度现代化改造,赋予其接近第六代战机的作战能力。
![]()
公司高层强调,通过集成部分六代机关键技术——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航电架构、自适应隐身涂层、增强型传感器融合系统以及开放式任务计算机——F-35将实现战力跃升。为此,洛马特意为其冠以“5.8代”之称,既规避了代际跳跃的技术争议,又巧妙营造出性能领先的市场印象。
![]()
更具吸引力的是成本控制。洛马明确表示,单架升级版F-35的成本预计为1.5亿美元左右,仅为NGAD项目当前预估单价3亿美元的一半。更有内部销售代表透露,若实施大规模机队改装,单位成本甚至可能压缩至原采购价的50%以下。随之而来的宣传口号极具煽动力:“投入一半预算,获取六代机80%的战斗力。”
![]()
要知道,美军当前正深陷财政困境。NGAD因高昂造价已被国会叫停审查;陆基洲际导弹系统超支严重;B-21轰炸机虽稳步推进但压力巨大;海军航母舰载六代机项目更是遭遇经费腰斩,进展近乎停滞。
在此背景下,洛马提出的低成本升级路径犹如雪中送炭,精准击中了国防部“既要维持空中优势,又要严控开支”的战略痛点。
![]()
又菜又爱玩
然而,这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背后,隐藏着大量被刻意忽略的技术硬伤。首要问题便是F-35平台本身的设计局限。该机型自诞生之初便背负多重使命:需满足空军常规起降、海军舰载弹射拦阻、陆战队垂直短距起飞等多种需求。
![]()
为了兼容三大军种操作环境,设计团队不得不做出大量折衷妥协。最终产物体型庞大、结构臃肿,气动效率低下,推重比远逊于专精空优任务的战斗机。它本质上是一台由千万行代码驱动的信息中枢,而非追求极致机动性的空中格斗平台。
![]()
其软件复杂度已达工程极限,仅核心代码量就超过2400万行。历史上曾多次因程序漏洞导致雷达失效、武器挂载异常,甚至出现飞行中发动机意外停机的重大安全事故。
如今若要引入5.8代级别的新技术,绝非简单替换硬件模块,而是涉及全系统重构:必须重写关键控制逻辑、调整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并极有可能需要切割机身结构以容纳新型设备。
![]()
这无异于试图将一台V12引擎塞进一辆家用轿车底盘——不仅难以安装,还可能直接导致整车结构崩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项所谓的“5.8代升级”还需建立在尚未完成的Block 4升级基础之上。原本规划耗资数十亿美元、历时数年的Block 4改进工程,现已膨胀至165亿美元预算,交付时间推迟整整五年。
![]()
据美国国会问责局(GAO)披露,该项目正陷入“升级死锁”困局:新软件无法适配旧硬件,硬件更新又受限于资金与供应链,形成恶性循环。目前预测全面部署时间已延后至2031年以后。
在这种尚未打通的技术地基上再叠加一层更为复杂的升级体系,几乎等同于在流沙上建造高楼,违背基本工程原则。
![]()
时间线上的错位更加致命。波音主导的F-47六代机预计2028年实现首飞,2030年开始小批量服役。而洛马的5.8代升级至少要等到2031年Block 4完成后才能启动,后续还需经历研发验证、测试评估和部队列装等多个阶段。
待其真正形成战斗力时,自家的第六代战斗机早已批量部署,所谓“过渡方案”实则成了迟到多年的陪跑者。
![]()
洛马方案恐误战略机遇
若将视野投向西太平洋地区,这一策略的风险暴露得更为彻底。中国在第六代战斗机领域的推进速度,已显著超出美方预期。
![]()
多方情报显示,中国六代机原型机已进入高频率试飞阶段。甚至连曾主导YF-23项目的美国传奇航空设计师也公开承认,中国在下一代空战系统整合方面实现了“断层式领先”。
公开资料指出,中国六代机采用前所未有的“三无”气动布局——取消垂尾、平尾与鸭翼,极大降低了雷达散射截面积,隐身性能远超传统构型。配合全向矢量推进系统,具备超强机动能力,可执行诸如“眼镜蛇”、“赫布斯特”等超限飞行动作,这是F-35根本无法企及的。
![]()
相比之下,即便完成5.8代升级,F-35也无法突破原始气动设计的物理瓶颈。它的飞行包线、能量机动性、雷达匿踪效能均有不可逾越的上限,难以应对全新一代空中威胁。
更为严峻的是,外界普遍预测中国六代机会在2030年前正式服役。这意味着当洛马费尽周章推出所谓“法拉利级”F-35时,不仅要面对本国更先进的F-47,还将直面已实战部署、拥有代差优势的对手机型。新机未战先衰,投入巨资却换来一场技术代沟中的被动挨打。
![]()
洛马此举背后的商业动机昭然若揭。F-35项目是其最稳定的利润源泉,每年仅维护、训练与升级服务即可带来超百亿美元营收。一旦美军全面转向NGAD平台,洛马不仅失去未来订单,连现有服务体系也将面临瓦解风险。
因此,推动“持续升级叙事”,延长F-35生命周期,实质是为了绑定军方预算,维系自身行业霸权。
![]()
而美军当前的战略困境,恰恰为这类提案提供了滋生土壤。美国航空工业体系内部存在严重割裂:空军坚持独立制空能力建设,海军另起炉灶开发舰载型号,缺乏统一标准与协同机制。
关键材料供应链脆弱,稀土资源高度依赖海外进口;F135发动机生产线屡因劳资纠纷中断生产;再加上军工复合体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许多明知存在问题的项目仍被迫延续。
![]()
反观中国,航空产业采取高强度、集约化发展模式。拥有从矿产开采到高端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研发方向清晰聚焦,决策高效统一,避免了资源分散与体制内耗。六代机项目得以快速迭代、稳步推进。
这场较量早已超越单一装备性能对比,演变为国家层面工业体系韧性、组织动员能力与战略定力的全方位博弈。
![]()
结语
对美国空军而言,倘若沉迷于洛马描绘的“半价强战力”幻象,在F-35这一先天缺陷明显的平台上持续追加投资,只会进一步错失宝贵的战略窗口期。
与其在老旧平台上反复修补,不如果断跳出利益集团设下的路径依赖,集中力量攻克真正意义上的第六代空战系统。
否则,当现实打破幻想之时,迎接他们的不会是空中优势的回归,而是技术代差固化后的全面被动。那时再图追赶,恐怕为时已晚。
参考资料:新浪军事《第300架F35战机交付 为何可能对美军造成负面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