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荷兰大选的结果,一句话总结,就是“欧洲变天从荷兰开始”,中间派赢了,极右翼输了。
之前大家都以为极右翼稳坐第一,结果六六民主党(D66)硬是靠阿姆斯特丹最后一万多张票,反超自由党(PVV),以微弱优势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党魁罗布·耶滕也因此可能成为荷兰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极右翼这次从37个席位掉到26个,整整少了11个,算得上惨败。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政治逆转,也是一场对极端思潮的全民投票。
![]()
荷兰这一轮大选,其实很能代表当下整个欧洲社会的情绪。
过去几年,极右翼在欧洲崛起,靠反移民、反欧盟这些激进口号攒了不少选票,荷兰的自由党领袖维尔德斯,就是这种路线的典型人物。
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选民开始发现,喊口号是一回事,解决问题又是另一回事。
荷兰连年政治僵局,住房危机、移民负担、农业政策都没什么改善,大家的不满逐渐从情绪回归到实际。
结果就是,这次选民用选票告诉政客们,他们要的是能干事、能统一社会的团队,而不是一味制造对立的极端派。
![]()
这一年,荷兰其实经历了不少波折。
自由党因为对难民政策不满,六月退出执政联盟,导致内阁解体,全国提前大选。
这事乍看是政治危机,其实更像是一个转折点,社会终于有机会重新选择方向。
过去的联合政府在维持表面稳定的同时,内部矛盾激烈,政策反复卡壳,选民对“看守政府”这四个字早就厌烦了。
这次选举的投票率高达七成多,说明大家都想换个空气呼吸。
但荷兰的大选,复杂就复杂在它的政治结构。
![]()
那么大一点地方就有几十个政党,且没有哪个党能单独执政,想组阁必须拉上至少三四个盟友。
这也意味着,哪怕D66赢了,也不代表耶滕能轻松当上首相,要谈联盟、协商政策、平衡利益,这个过程会很长。
光是自由党就被多数政党“联合封锁”,没人愿意跟他们合作,这背后显示的,其实是荷兰社会对极端主义的警惕。
要说这次结果为什么让欧洲吃惊,是因为荷兰长期以来被视为欧洲政治的“实验场”。
极右翼在很多国家都有势头,从法国到意大利,从德国到瑞典,但荷兰的这场选举证明,极右翼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
荷兰的政治一直很碎片化,这次更甚,共有27个党参选,争夺150个众议院席位,这意味着即使D66想组阁,也得兼容并包。
一个可能的组合是D66与自民党、基民党以及绿党-工党联盟合作。
要协调这么多不同立场的党派,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自由党被排除在外的概率极高,极右翼的执政梦暂时破灭。
单看荷兰,可能只是国内政局的调整,但放眼整个欧洲,这是一个非常有象征意义的结果。
过去几年,伴随移民潮、安全焦虑、通膨压力,不少国家民粹声音抬头。
法国的勒庞、意大利的梅洛尼都靠民族主义上位,但荷兰这次的结果告诉大家,欧洲民众并不是只看情绪,也会在关键时刻选择理智。
民众希望国家管理回归专业、政策回归现实,而不是天天让社会撕成两半。
![]()
也有分析指出,这种中间派的胜利,对于欧盟未来是一大利好。
说白了,大家都经历过十几年的民粹情绪周期了,发现喊抗议容易,治国家难,政坛的大潮最终还是回到温和务实这一岸。
选举结束后,接下来就是组阁。
联盟谈判可能拖上几个月,但目前的形势让人普遍相信D66会牵头。
38岁的耶滕不仅年轻,而且公开同性恋身份,被认为代表着新一代政治人的形象,开放、透明、专业,当然也肩负巨大期待。
对荷兰社会来说,他不仅要巩固这次胜利,还得在纷乱的政治格局中找到平衡,如果能稳住局面,荷兰的政治将可能走出过去几年反复解散、危机频发的循环。
![]()
这次“荷兰变天”其实是一次纠偏,自由党虽然没完全坍塌,但它的跌势说明,只靠极端情绪无法持续拿票。
其他极右翼政党这次虽然有增长,但总体未能突破格局,反而让中间派借机整合资源,重塑话语权。
这对中国而言,一个理性、稳定、开放的欧洲伙伴,显然比被民粹裹挟的政体更容易沟通合作。
荷兰一直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两国合作基础扎实,其政治回归温和中间,有利于中欧整体关系的稳定。
![]()
接下来耶滕能否在碎片化国会中稳定执政,推动住房、气候、经济议题真正落地,还要看时间。
但无论如何,这一夜的荷兰,确实让欧洲重整旗鼓。
极右翼虽然没倒下,却被迫降调;中间派尽管艰难,却重新掌握了方向盘。
也许在未来几年,欧洲会在荷兰的示范下重新找到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