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天,我裂开了。”这是腹部脂肪细胞小A的最后一条日记。它曾是直径50微米的能量仓库,直到主人腰围突破95厘米,小A的细胞膜被撑到透明,里面的油脂像破袋的面粉漏出来。“保安”巨噬细胞冲过来,却误把胰岛素受体当成入侵者,扔出一波炎症因子“炸弹”……此刻,主人的血糖仪显示:空腹血糖8.7毫摩尔/升,超过了正常范围。
脂肪细胞是如何“黑化”的
很多人纳闷,明明已经吃了不少,可胖一点的人好像更容易觉得饿,总想吃东西。这背后,其实是身体里的“信号传递”出了岔子。
![]()
第一步,瘦素与大脑失联。
正常情况下,身体里的脂肪细胞会按时分泌瘦素,瘦素就像脂肪细胞派给大脑的“通讯员”,会给大脑发送饱腹信息,告诉大脑:“能量够了,别吃了!”大脑一收到饱腹信号就会关闭“食欲开关”。可一旦体重超标、变得肥胖,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时脂肪细胞会越长越多、越长越大,当单个脂肪细胞的直径超过200微米,瘦素的分泌量就会比正常情况多10倍。这么多瘦素一股脑地涌向大脑,大脑里负责接收信号的下丘脑瘦素受体就会慢慢变得“麻木”。
这就好比天天听特别大声的音乐,耳朵会变迟钝一样。这些受体对瘦素的敏感度下降,传递信号的效率也就变低了,这在医学上叫“瘦素抵抗”。这就是为什么越胖的人越容易感受到饥饿。
此外,肥胖人群的脂肪细胞还会多分泌一种名为抵抗素的物质。在动物研究中,抵抗素就像一个信号干扰器,阻碍胰岛素与下丘脑瘦素受体结合。虽然,目前的研究尚未完全证实抵抗素在人体内的作用,但肥胖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伴随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原本,胰岛素的作用是帮助血液里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给身体供能。可一旦胰岛素不能正常工作,葡萄糖就无法进入细胞,滞留在血管中,导致血糖升高,细胞又没拿到“燃料”。
长此以往,不仅会引发血糖问题,身体还会因为细胞缺少能量,间接加重“想吃东西”的感觉,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步,炎症因子“捉弄”胰岛素。
腹部内脏脂肪和肚子上摸得到的皮下脂肪不一样,一旦长得太多,单个脂肪细胞便会被撑大,直到撑破细胞膜。随之,脂肪细胞中的油脂就会漏到周围的组织里。身体里有一群叫作巨噬细胞的“保安”,看到漏出来的油脂,它们以为是外来入侵者,会立刻警觉开启“攻击模式”,释放出炎症因子进行攻击。
这些炎症因子可以参与修改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密码”,使胰岛素无法激活血糖转运通道,血糖不能进入细胞,胰岛素也只能在血管里“干着急”。
第三步,越胖越饿,越饿越胖。
瘦素抵抗让大脑不停喊饿,人们就会吃得更多,导致脂肪细胞更胖,达到一定程度破裂坏死。然后,巨噬细胞就会分泌更多的炎症因子,打击破坏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血糖无法准时送达,细胞内没有能量,于是大脑再催吃……就这样,一场由脂肪细胞“黑化”引发的恶性循环,最终伴随着胰腺罢工,演变成糖尿病。
管理脂肪细胞的5个方法
![]()
方案1:四格餐盘饮食法
通过营养比例调整,能减少脂肪细胞的“情绪化”。日常可使用四格餐盘,每天按“1/2蔬菜+1/4蛋白质+1/4主食+1勺健康脂肪”搭配食物。进餐顺序也有讲究,先吃蛋白质和蔬菜,再吃主食。合理的营养搭配,加上正确的进餐顺序,不仅能够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还能避免脂肪过度增长。
方案2:运动唤醒肌肉法
脂肪细胞闹翻天,很大原因是“邻居”肌肉不太强壮。肌肉细胞本来是血糖“收纳箱”,能主动帮脂肪分担能量库存。但很多人久坐不动,肌肉细胞稀松弱小,收纳能力自然下降。怎么办?第一,坚持抗阻训练。每周进行2~3次举哑铃、拉弹力带训练,增加肌肉量。肌肉细胞练壮了,血糖“收纳”能力变强,相应的脂肪“长胖”风险立刻降低。第二,做好餐后运动。很多人吃完饭后喜欢坐着不动,其实这时候正是血糖升高的高峰期,能量最容易转化成脂肪。在饭后1小时左右,快走20分钟,利用餐后血糖峰值供能,可避免能量转化为脂肪。
方案3:7%减重法
对于超重或肥胖,且糖尿病病程不到6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通过科学饮食来实现减重。减重幅度达到原有体重的7%~15%,对改善病情很有帮助。也就是说一名70千克的患者减重5千克,就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是,切忌操之过急,若追求“闪电瘦”,会让脂肪细胞迅速坍塌破裂,引起炎症风暴,得不偿失。缓慢持续的减重才是科学减重。
方案4:警惕游离糖
游离糖并不是指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分,而是添加在饮料、甜味零食中的糖。含有游离糖的食物,往往能量密度比较高,如果平时吃太多,会让身体里的脂肪细胞在24小时内进入应激状态,进而加速炎症因子的释放。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的游离糖最好不超过25克,换算成常见的茶匙,大概就是6茶匙。一瓶500毫升的可乐含糖量约为53克,相当于13茶匙,远超一天的建议摄入量。因此,购买食物前请先看配料表,前3位有白砂糖或果葡糖浆的食物直接拒绝。
方案5:棕色脂肪激活法
棕色脂肪和我们平时说的普通脂肪不一样,它有“产热脂肪”的称号,核心功能是通过燃烧葡萄糖和脂肪来产生热量。这种特性让它能帮助预防肥胖,还能对代谢疾病起到改善作用,据研究,每1克棕色脂肪大约能燃烧4.5千卡的能量。
想要激活棕色脂肪,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比如利用寒冷刺激,在20℃的室温下穿短袖待30分钟,通过这种“冷暴露”的方式达到激活效果。
其实脂肪细胞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需要正确对待、认真管理的伙伴。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状态和运作规律,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它,就能打破“越胖越饿、越饿越胖”的循环,避免糖尿病患病风险升高。
![]()
文: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丹丹、主任医师 方朝晖 郑燕
编辑:穆薪宇 于洋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