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全红婵复出夺冠后不到24小时就遭遇的各种声音,心里真不是滋味。
一个运动员拼尽全力赢得比赛,本该是满满的祝福,却总有些人盯着别的地方指指点点。
![]()
复出夺冠,背后是汗水与坚持
11月2日,全红婵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团体双人10米跳台项目中,与搭档王伟莹成功夺冠。
这是她时隔183天重返赛场,也是伤愈后的首秀。
![]()
因伤病和身体发育体重上升的影响,她今年5月后暂别赛场,甚至放弃了世锦赛。
到了九月份,全红婵来到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报到。
那时候的全红婵确实肉眼可见的胖了不少,所以遭到了很多人嘲讽太胖,甚至有人说她像伍佰。
持续负面状态下的全红婵,一度引发退役猜测。
面对外界的压力,全红婵始终默默忍受,她知道这是成长必须面对的困难。
![]()
这次回归,全红婵的体型确实壮硕,没有瘦很多,体型比搭档都要大很多,肚子上的肉肉在紧身衣的烘托下非常明显。
但全红婵是一个天赋型选手,基本功很扎实,她的起跳高度比搭档高出很多,入水动作丝滑轻盈。
![]()
即便体重上涨,依然做到“水花消失术”,引得现场“哇”声一片。
![]()
![]()
最终,全红婵和王伟莹三轮比拼后以235.86分的成绩,力压上海队陈芋汐/掌敏洁组合(234.96分),获得金牌。
她赛后在社交媒体上开心地说了句“我真棒”,能看出她对自己的表现是满意的。
![]()
外界对全红婵的祝福纷沓而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纷纷发文祝贺,这样的排面可见全红婵分量。
![]()
夺冠后的三大“恶心”情况
可是即便她这么努力复出,一些有友好的声音还是出现了。
第一、即便她夺冠了,依然有人拿她的身材体重说事,嘲讽她太胖了。
![]()
可是难道我们对运动员的标准是白幼瘦吗?
我们总习惯用统一的标尺苛求他人,却忘了每个人的先天条件本就千差万别。
全红婵的家人都是大骨架,这意味着她的身体基础天生就带着“增重易、控形难”的挑战。
对她而言,为了保持竞技状态、延续顶尖水准,控制体重是她面临最困难的事情之一。
这对于一个正处在发育期的年轻运动员来说,长身体怎么就成了罪过?
![]()
第二、因为全红婵没有参加这次全运会10跳台单人项,所以有人讥讽全红婵就是怕输才不敢参加。
![]()
其实,不参加单人项这个决定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团队基于伤病管理和她长期发展做出的科学决策。
因脚踝旧伤没有完全康复,不参加单人对她的未来发展也是一种保护。
第三个,在双人10米台比赛中,全红婵和王伟莹的第二跳引发了争议。
有网友指出,她们这一跳从起跳高度到空中旋转,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步。
![]()
尽管同步性欠佳,但裁判给出的同步分却与同步性更好的陈芋汐组合在这一跳的得分相同,导致两对组合在这一跳的得分一模一样。
这让不少观众感到费解,甚至有人讥讽这是“东道主优势”。
![]()
可是跳水的打分是有各种系数叠加起来算分的,其中某个动作的不完美不能决定整体分数。
这是全国性比赛,全国观众都看在眼里,评委哪敢这么明目张胆偏袒?
![]()
全红婵和所有运动员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是完美的比赛机器。
她会在社媒上分享夺冠的喜悦,也会因为网友的恶评而受伤。
优秀从不是天生的馈赠,尤其当先天条件需要额外克服时,这份坚持更该被看见、被尊重。
而不是用放大镜去挑剔她并不完美的每一刻。
这个曾经充满稚气的小女孩,无论鲜花掌声还是流言蜚语,都推动着她的人生往前走。
![]()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她身后温暖的支撑,而不是冰冷的指责。
对于一个为国争光的年轻运动员,她最该得到的是温暖和包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