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安房哥」本地购房服务平台,深耕11年,接地气,说人话!
小助手V:xa-fangge,咨询,买房,装修,投稿私信联系。
周六早,带娃去大明宫参加西安的经营开放日活动,朋友在微信上留言,语音,信息三连呼,是为自己卖房的事儿。
200多平的大面积,年初的时候还能卖650万,如今自己又降100万,让我想想办法。
我开玩笑,要不你借我500个,我再加点,给你接盘了?

坦率的说,当我说出500万的时候,心理同样没底,对方觉得已经是吐血价,但买家依旧担心买贵接盘。
这种因二手房价格评估失灵,导致的买卖双方误判,在当下的西安,不是个例,而是大众共同的心病。
所以,西安二手房再降多少,就,是,底?
供需错配
在不同时期,关于二手房价格如何估计,是有天翻地覆的区别,价格的高低,本质上就是供需的矛盾,朴素的道理就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萝卜慢了还削皮。
壹
供不应求,人人买房
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2018-2021年,因为主城区新房供应,限价等诸多原因,外加近百万人口涌入,房价一路高涨,房子供不应求,这给了二手房最强的底气,也诞生了不少匪夷所思的高价小区。
![]()
一个极端个例,曲江的龙湖紫都城,2011年的小区,房龄约14年,小区最高光的时期是2021年,一套四室建面约149㎡二手房,总价高达480万,最高单价32728元/㎡。
还是同一个小区,类似户型,最近单价来到了13000+,房东急售总价只有190万。
![]()
类似的处境,在曲江一期的中海紫御华府,二期的中海凯旋门等二手房里,都曾上演,外围的西咸,自不必多说。
造成这种现象,本质的原因还是供需问题,四年前龙湖二手房能卖32728元/㎡的时期,西安新房频频摇号,万人摇尽出,情绪之上,无人理会涨价逻辑,如今情绪散去,自然也没有降价的逻辑。
![]()
供不应求的时期,二手房价格评估有以下几招,一是参考新房的售价上浮,二是参考上一套的成交价上浮,三是看房东多大胆,买家多着急,双方你情我愿。
大家相信买房致富的故事,自然没人深究涨价的逻辑,通通归功于自己眼光好,买的早,运气好。
贰
供大于求,扎堆卖房
也正是因为有以上的路径依赖,等到房价普降的时候,多数人身心都反应不过来,还是简单的供求关系。
就大众身边的观感,十个人里,起码八个已不再谈论房子,仅有的改善,仅剩的刚需还有需求,但还在观望。
![]()
与锐减的购房人数相比,房子的库存却持续增加,新房端,通过延期开发,限量供应,虽在局部如秦汉北,团结片区存在内卷竞争,但整个西安范围内,新房的供应量仍然有限,这也为缩量保价提供基础。
更多的竞争,反而都在二手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西安二手房连跌23个月,贝壳二手房挂牌量超过17万套,如果以9月7570套的网签量算,不增加新挂牌的情况下,库存就超过22个月。
![]()
二手房饱和的供应下,大家为抢占有限的客户,降价成为唯一办法,从软新,到曲江一期,二期,再到沣东,沣西,呈现先跑先赢,后跑后疼局面。
尤其是对于近三年刚刚交付的社区,每逢第一套成交,邻居都无法接受,但时间久了,反而发现那是成交价最高的一套。
要选房,先问房,要卖房,先聊房,市场泥沙俱下,和房哥聊聊,补全信息差,不再走弯路。
(一对一私聊房哥答疑)
供大于求的时期,二手房价格评估几乎失灵,参考上一套成交价,买家不信,参考周边新房,新房更低,高价挂牌更是无人理会,有的只有最低价成交。
最终,再降30,再降50,降了100万的故事,就不是个例了,时间久了,大家对降价卖房就习以为常。
叁
供需失衡,挂牌17万套
二手房想要稳,首当其冲要稳定住供需,2024年,西安二手房网签套数为100923套,2023年网签98723套,属于需求旺盛且稳定的。
不稳定的是不断上涨的供应量,以贝壳平台为例,2022年初,西安二手房挂牌房源超10万套,2024年10月,西安放开限售后,挂牌量超过14万套,短短一年后,如今则是170504套。
![]()
短短三年时间,西安二手房供应量增加7万套,房子肉眼可见的变动,买家肉眼可见的观望减少,供需严重失衡,这是继续降价的根源。
泡沫挤压
在庞大的卖房群体里,主要包含以下心态的房东,对应的房子状态也基本是空置,闲置,降价,反而是自己住的,对当下房价的波折,更加淡定。
壹
本该降价的房子
房子是商品,有新旧更迭本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过去房价普涨的情绪下,买房的情绪甚至远超房子本身。
![]()
那些漏水的顶楼,没有电梯的家属院,人员混乱的公寓楼,采光差的筒子楼,产权不清的安置房,掉墙皮的高层,这些本该随着功能,卖相,寿命变短的房子,难道不该打骨折,降价卖?
贰
高价入手的房子
房子是资产,这是过去的逻辑,地价支撑房价,现房强于期房,但如今对着经济环境边户,房子成了负资产,你以为买的是房,其实是银行30年的贷款,房价可以降,但贷款不能少。
当年跟风,听说买房致富去摇号的小区,如今卖不掉月供还得还,已经事实从资产沦为负担,2024年前还期待止跌回稳,不涨不赔也行,结果遇到今年17万套的挂牌量,不及时止损等什么?
![]()
这已经不是评估房子的价值逻辑,而是要评估房东的还债逻辑,不卖损失100万,还背300万贷款,卖了损失100万,起码贷款不背了。
当年万人摇的小区里,这样的房东并不少,卖不卖完全取决于扛不扛得住,以及到底住不住。
叁
完全不住的房子
自住都是体验,不住都是成本,房子是钢筋水泥不假,但也是生活体验,房子的价值很多时候只有住进去才有发言权。
门口保安的帅气微笑,便利店的打折促销,小区苗木的郁郁葱葱,站在床边看河景的悠然自在,这些都是买房的价值。
![]()
但如果不住,你和房子的接触只会局限于收物业费,和中介讨价还价的有限场景,成本将是你评估房子价值的主要依据,由于贷款买房,物业费,暖气费,税费,中介费都是成本,房价不涨,就会成为卖房最大动力。
当下降价,最低价成交的房东,很多人都在以上的处境里,目的就是要回收现金,减少损失,降低负债,不仅西安这样,全国诸多城市同理。
你作为同小区的业主,要住十年以上的,能不能接受投资失误,房子空置,不堪重负的邻居降价卖房。
![]()
多数是不接受的,因为买新房高价,买二手房的反而捡漏,虽然大家买来都是住,但入手门槛不同,不患寡而患不均,心态是心态,但房子就是房子,有涨有跌,有买贵就有买的便宜的。
很多人总关心二手房多钱是底,何时只跌,虽然经济环境,流入人口,大众预期等不可逆,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留意,即2018-2021年高价格,跟风买的投资群体立场。
从这个角度,2018-2021四年排队进场,2021-2025四年僵持阶段,2025年后,加速筑底,房价回归真实需求,都是可见的。
内卷加剧
我的印象里,多次政策里,围绕二手房更多是抑制,最大的一次利好就是出台二手房指导,看似是降低热度,实则将二手房成交价推上最高峰。
利好之后都是利空,比如放开二手房限售时间,新房鼓励四代宅,高赠送,高新范围不等落户就能解决上学问题等等。
![]()
如果说过去,二手房是西安新房的供应补充,新房要价格,二手房要成交,各有各的赛道,那如今新房就是二手最大的竞争。
2024年以前,新房凭借产品新,区域好,地价高,牢牢占据200万以上市场,刚好和200万以下的二手房默契配合,大家相安无事。
![]()
想要新产品改善,买新房,想要主城区刚需,买二手,但这种平衡,随着主城区供地,新房市场进一步萎靡,内卷后,开始被打破。
去年的时候,西安流行一个顺口溜,即全城16000+,即原本清晰的房价梯队,随着新房竞争,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同样价格,高新三期,软件新城,西部大道,港务区等都开始供应,原本高价的改善小区,因为总价过高,单价也来到刚需门槛,开始价格战。
![]()
但到了今年,这个门槛还在降低,团结片区,幸福林带,西部大道等更为成熟的主城区,开始降价抢客户,不仅降价走低,配置还在不断升级。
户内赠送率越来越大,98㎡的新房,面积相当于120㎡的二手,120㎡的新房,面积相当于180㎡的二手,并且会所,大门,外立面,景观轮番升级,地铁,学校,医院,商业也来到家门口。
![]()
看似是同区域新房开发商为了各自降负债,要销量诞生的内卷,但受伤害最大的反而是周边的二手房。
过去新房集中在郊区,新区,有产品,无配套,如今主城内热门板块,各处都在供应新房,价格不涨反降,同时配套,产品更强,虽然房东无感,但大家都在抢有限的买家,哪个卖相更加,更上头,没有疑问。
同一区域,二手房错位竞争的最后一丝优势,也随着新房内内卷消失了,二手房东可没有开发商讲故事,升级产品的能力,甚至学区都握不住,唯一能做的只剩降价了。
![]()
房价下跌,投资立场,挂牌激增,新房分离,可谓一环套一环,很多时候,房东总觉得是中介把房价打下去的,有炒作,虚报成分不假,但本质上还是大众预期降低,买房群体萎缩,二手挂牌新高造成的。
房子的问题,从来不在房子本身,房地产本质是借贷,是六个钱包,看到的是房价降了,本质还是收入降了,短期内,二手房会有底,能止跌,但回归还得看大众收入,工作变化。
穷则留点现金,达则再买套房,简单朴素的道理。
心态回归
很多对于降价想不明白的,当年涨价时也是稀里糊涂,过度把买房的成功归功于个人眼光,眼界,能力,但回归头看,不过是运气好,运气好,仅此而已。
我每天回家,路过星火立交,有不少大篷车在摆摊卖水果,时间长了,从一家聚集成了一条街,葡萄,苹果,香蕉,橙子,榴莲,柚子等种类非常丰富,过去一家的时候,香蕉是一斤四块,现在已经是10块钱一把了。
老板说,没办法,竞争太激烈了,卖了少赔钱,不卖放手里,三五天后就烂了,房子不是香蕉,但定价逻辑也差不多,对很多着急卖房的房东而言,要的是活下去!
声明: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晴明
房哥1对1咨询通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