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征途有点苦涩,正应了那句老话: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Vivo在2025年第三季度拿下印度手机销量冠军,970万台的出货量、20%的市场份额,表面是风光登顶的捷报。
![]()
然而翻开这份成绩单的背面,却是触目惊心的凶险。
早在2022年,印度执法局就以涉嫌“洗钱”为由,闪电冻结了Vivo在印度的119个银行账户,锁死46.5亿卢锁死46.5亿卢比流动资金,如同给这匹销量黑马套上了第一道绞索。
次年10月,冰冷的铁铐直接扣在四名员工手腕上,其中包括一名中国公民,释放的信号再清楚不过——印度政府的镰刀,已经架在了中国企业的脖子上。
所谓“Vivo智斗印度政府、成功转移7000亿卢比”的网络传言,不过是自媒体的浪漫想象。
![]()
残酷的司法文件揭示,这笔被印度政府指控为“非法转移”的巨款,绝大部分是2022年之前汇出的正当货款——一家在印度拥有两座大型工厂的手机制造商,难道能凭空变出芯片和屏幕能凭空变出芯片和屏幕?
![]()
这些支付给国际供应商的采购款,本是全球制造业运转的血液,如今却被印度执法局扣上“逃税”的帽子。
2024年,指控金额更被追加到惊人的7000亿卢比,罚单估值飙升至2024亿卢比,足以吞噬Vivo十年印度市场的全部积累。
同样的命运也落在小米身上。
![]()
印度政府抓住《外汇管理法》的模糊条款,把小米支付给高通的合法专利费扭曲为“伪报特许权使用费”,555亿卢比资金遭冻结长达四年。
这相当于小米在印度苦干十年的这相当于小米在印度苦干十年的净利润总和仅200多亿卢比,而悬在头顶的罚单一旦落下,不仅白干一场还要倒贴。
更令人窒息的是退路全断:Vivo在北方邦斥资400亿卢比打造的庞大工厂,219英亩的土地和生产线沦为实质“人质”;即便传闻中与印度塔塔集团的股权谈判属实,印度当局也绝不会允许资金在案件了结前流出国境。
中国企业陷入两难绝境:留下是钝刀割肉,撤离则人财两空。
莫迪政府这套“关门打狗”的戏码,代价正在经济数据上显出血淋淋的伤口。
![]()
2024-2025财年,印度净外国直接投资(FDI)如雪崩般暴跌96.5%,从101亿美元萎缩至仅剩3.53亿的残骸,2025年5月更是创下3500万美元的耻辱性单月纪录。
被视为产业升级关键的绿地投资项目萎缩至千余个,富士康规划中的190亿美元芯片工厂项目近乎夭折。
当印度官员还在炫耀手机出口额从3亿跃升至110亿美元的“辉煌战绩”时,却刻意掩盖一个事实——这完全由中国企业的生产线支撑。
![]()
如今中企在高压下奄奄一息,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依然毫无起色,莫迪的“印度制造”战略正在沦为国际笑柄。
Vivo的销量王冠上,每一颗水晶都折射着中国企业的血泪与印度市场的荒诞。
当印度用司法铁钳绞杀外资之时,全球资本早已用脚投票。
股市外资疯狂出逃170亿美元,卢比汇率持续下探,这些冰冷的数字是市场最真实的判决书:没有公平透明的规则,任何增长奇迹都是沙滩上的城堡。
![]()
中国企业用真金白银买来的教训,说明了,在缺乏法治尊严的土地上,再耀眼的商业成功,也可能一夜之间化为权力的祭品。
Vivo的“销量第一”是带血的王冠,印度用镰刀收割中企,却砍断了自己的根基。
在莫迪炫耀的手机出口数据里,每一台机器都刻着四个字:不可持续。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经历过这样一面照妖镜——名为印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