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官方背书,但“A股市值连续5年稳居全球第二”的消息还是让很多人不以为然,大家的思路也很好理解,这个“大市场”还不够强,市值只是面子,产业竞争力才是里子。
5444家公司撑起的资本市场版图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8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44家,总市值突破118万亿元。而遥想30多年前的1991年,A股只有8家公司,总市值刚过100亿元,连如今的一家中型上市公司的零头都不够。
必须承认,A股规模的极大膨胀,并不是靠“攒人头”或靠简单堆数量,这些年来的探索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与升级。
截至10月底,沪深北交易所的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已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过四成。这不是虚头巴脑的概念,而是真金白银的产业支撑。
![]()
![]()
再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的IPO,78家新上市企业里,创业板占了29家,科创板虽然只上了8家,但屹唐股份、影石创新两家硬科技企业贡献了过半融资额。华电新能带着158亿募资额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年内A股“募资王”,这类能源巨头与科技公司的组合,让A股的市值结构从早些年的“金融+地产”主导,变成了“制造+科技+能源”的多元格局。
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产业与资本的联动,才是118万亿市值的真正底气。
外资的动作更能说明问题。总市值约44.9万亿美元的美股稳坐全球第一,但中企正在用“A+H”模式吸引全球资金。宁德时代今年在港股融资285亿,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募资超80亿,11家两地上市企业拿到了港股近六成募资额。这背后是外资对中国核心资产的认可,毕竟能拿出百亿级融资项目的市场,全球也没几个。
风光之下,那些退市的企业
A股仍存在“进出平衡”的问题。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有13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标准,全年预计超30家,退市率接近1%,比2019年的约0.3%提高了不少,但与美股年均7%左右的退市率相比,仍有差距。
科创活力也有断层的风险。科创板今年前三季度融资额同比下降26.2%,只有几家硬科技企业撑场面,未盈利企业上市的第五套标准重启后,有3家高研发企业实现上市,另有多家进入受理环节,但整体数量仍需提升。
对比美股前十大公司里7家是科技巨头,A股前二十名里传统行业还占着半壁江山,市值的“含金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A股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极,但要从“大”变“强”,还得把退市率再提一提,让“坏公司”走得更快一些,也需要把科创融资搞得再活一些,别让真正有实力的硬科技企业卡在了上市门槛上。
最后,什么时候A股能出几个像英伟达那样市值4.54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才算真正站稳了“全球第二”的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