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深圳机场登机事件过去五天后,郑智化设置了“仅展示半年内的微博”,主页上只剩下10月27日发布的一则澄清。
 ![]()
图片
昨天下午刚好在复盘郑智化深圳机场事件,正好亲眼目睹了郑智化将微博逐步封闭的全过程。
为什么说是逐步呢?最开始,郑智化虽然开启了“仅半年可见”,但主页上保留了四条微博,正是机场事情期间发布的四条。
特别是最开始批评深圳机场“最没人性”的那条微博,郑智化先是将其设置成不可见,不到30秒后,又将其设置为公开可见。
 ![]()
图片
到下午17时左右,再次刷新郑智化微博主页,四条微博只保留了最后一条澄清微博,似乎正如郑智化所言:“因事件引发的对少数群体利益的关注,比我个人感受意义更大,交给社会各方讨论。”
 ![]()
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看过郑智化的评论区,自监控视频流出后(关于监控视频,我们也写过,可戳“连滚带爬”与监控视频:谁在引导舆论?),舆论对郑智化的态度来了180度的反转。
大多数高赞评论,都抓住“连滚带爬”“最没人性”的表述,攻击郑智化是“歪曲事实”“夸大其词”。
许多评论现在已不可见,刚好昨天截图留存了部分,发出来给大家感受一下:
 ![]()
图片
 ![]()
图片
 ![]()
图片
可以说,他已经为“连滚带爬”的表述付出了代价。
 ![]()
图片
除了批评郑智化表述不当外,还有些评论认为郑智化批评机场的言论是“带节奏”“泼脏水”。
 ![]()
图片
这样的观点,主要集中在这条微博的评论中。
 ![]()
图片
这条微博经历过二次编辑,在最初的版本中,郑智化在微博最后写道:“我是个音乐人、是个歌者,到处去演唱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热爱,但是大陆机场对我的刁难和恶意,让我有引退的念头。”
 ![]()
图片
后来,郑智化将“大陆机场”的表述修改为“这些机场”。
 ![]()
图片
但这并没有让网友的情绪得到安抚,部分网友开始在郑智化的微博中寻找蛛丝马迹,以证明他是“台独”、“有异心”。
 ![]()
图片
这或许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郑智化选择封闭自己的微博。
 ![]()
图片
当然,评论区中也有一些网友表达了对郑智化的支持。
 ![]()
图片
与大部分网民们抠字眼的指责不同,在该事件议题重新被拉回“保障少数群体权益”的公众议题后,主流媒体们几乎一致站到了郑智化的身边。
央视网评认为,在公开讨论中特别是波及公众利益、公共服务的讨论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对个体表达的苛责,而忽视事件背后的普遍性议题。
 ![]()
图片
《经济观察报》更是直言:郑智化无须道歉。
 ![]()
图片
 ![]()
图片
距10月25日郑智化发文到现在,舆论经过了多次的转换,早已脱离了原本的议题,特别是流出的监控录像直接搅浑了舆论场,增加了新的议题讨论和争论空间。
我们回想一下,郑智化最初的观点是什么?
其实挺简单,就是反映残障人士的出行问题。
随着视频曝光,舆论焦点转移到郑智化到底有没有“连滚带爬”,舆论开始转换。
支持者认为,郑智化应当拥有情绪化表达的权力,公众不应如此苛责一个人在气愤之时的措辞。
反对者认为,郑智化根本就没有“连滚带爬”啊!这是骗人,他根本就是想要特权而已!
支持者始终拥护郑智化的核心观点,即残障人士确实存在出行问题。
而反对者反对的是郑智化提出观点的方式,多少有点情绪化、不“诚实”。
其实双方并没有站在对立面,而是分属于两个议题,但支持者们会认为反对者过度苛责弱势群体表达观点,进而认为反对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从而延伸出第三个议题。
反对者们则会认为支持者为了支持公众议题,“无条件”支持一个“不诚实”的人,特别是这个人还来自台湾。
但你完全可以在支持郑智化提出的残障人士出行问题的同时,反对他提出问题的方式啊!
从此时开始,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就开始出现撕裂。
话题进一步分裂,部分支持者自诩“文明开化”人士,反对者都是“愚昧无知的未开化者”。
 ![]()
图片
而部分反对者则将郑智化,连同他的支持者们打为“双标”“虚伪”。
 ![]()
图片
 ![]()
图片
显然,面对如今严重撕裂的舆论场,郑智化选择“删博”,只留下一条微博“交给社会各方讨论”,保留了一份自己想要的体面。
 ![]()
图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