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中环广场的一扇窗,让人回忆起,王府井的好多记忆
![]()
摄像:赤耳
都说味道最能勾起人的回忆,建益餐厅、馄饨侯、光明食品店(早些年叫法国面包房)、春明食品店、祥泰義,还有东单那边的担担面和同仁西院门前的四川凉面,上海饭馆都让人难以忘记。
![]()
今儿,小编想跟您聊聊王府井那一片的吃食。
![]()
大家伙儿都知道现在的新东安就是过去的东安市场。您说搁过去,不出东安市场就能吃到多少好吃的。这里有咱老北京的东来顺,还有江苏风味的森隆餐馆等等等等。
![]()
原先在东安市场北门那有一家名叫丰盛公的小吃店。甜香味美的核桃酪、冰凉软嫩的杏仁豆腐、江浙风味的栗子肉粽。尤其是他家的奶油炸糕,那叫一个绝!
![]()
1966年那会东安市场因一些原因改名为东风市场。五芳斋的大包子您还记得么?真正的薄皮大馅儿!一个大包子下肚,包您半天不饿。
![]()
把热腾腾的包子捧在手里,赶紧咬上一大口那是现在的吃法,放过去可不舍得这么吃,要不一小口一小口的吃;要不就先吃皮儿,然后再慢慢的吃里面的馅儿,等都吃完了还得且咂摸味儿那。现在净是老店重开,不知道在未来能不能再吃上一次这记忆里的大包子!
![]()
图片和东风市场的大包子有出入,见谅!
在过去还有这么一个流程,去吉祥戏院看电影前,得先去买个包子吃。当然啦,那时候家庭条件都太不好,也不是每次看电影都能吃到。
![]()
过去的东单可不只有这点吃食。早在民国时期,这里就聚集了十几家西餐馆子。
![]()
过去,在北京的西餐派系有英、法、俄、德。东单地区的西餐馆基本上都是英法式的,一流的要说北京饭店、六国饭店、西绅总会(解放后叫国际俱乐部)。在东单的孝顺胡同还有一家美国风格的“美星总会”,它家的菜品不多,汤和菜也说不上多好吃,但它家的“烤鸡”做得特别好,在当时的北京也算是独一份儿。
![]()
除了西餐馆子,东单三条的“墨蝶林”,外交部街“王家饭店”,还有东单裱褙胡同的“亚细亚”,这三家是当时比较高级又地道的俄式餐馆。来这下馆子的人基本上都是奔着“牛肉罐”和“红汤”去的。
![]()
这些西餐馆子在解放后基本上就都歇业了,只剩下东单三条东口的西餐馆一直营业到八十年代建协和医院研究所院大楼之前才停止营业。
![]()
解放后的东单大约有十家左右的中餐馆子,里面最有名的就要数东单饭馆了,老北京爱叫它东单食堂。每天早上六点多,这里便开始热闹起来,人那叫一个多,经常被挤得都转不过身,好多人买完早点就只能站着吃。
![]()
那时,在东单菜市场北边有家名叫“星月楼”的清真餐厅,这里的炸糕特好吃。从东单菜市场出来,都爱上这儿来买个炸糕。
![]()
开在东单新开路西口的康乐餐厅在当时颇有名气,它家以江南风味为主,店内只有三张桌子,英国《泰晤士报》称它为“三桌饭店”。餐馆创始人之一的特级女厨师常静所制作的桃花泛、炸瓜枣、过桥面、汽锅鸡、翡翠羹、香菇肉饼、兰花大虾、红糟鸡丁,还被誉为该店“八大名菜”。
![]()
早年间,在米市大街路东,东单“金山照相馆”的北边有家益康川菜馆。它家的招牌菜是回锅肉,“蚂蚁上树”也是这里的特色。像什么怪味鸡、盐煎肉也都做得川味十足。
![]()
在东单菜市场东门北边(东单北大街南端西侧)的华宫冷饮店和卖春卷的小店,您还有印象么?听说这家的春卷特别好吃,尤其是刚出锅的时候,外酥里嫩,咸淡适中,我想它应该是很多人记忆里的味道吧!
![]()
这些年记忆里的味道越来越少了,时光飞逝,我最喜欢的还是喜欢过去的东单!
![]()
王府井报刊集邮门市部
![]()
新华书店
![]()
中国照相馆
![]()
四联理发店
![]()
金鱼胡同的那家花园
![]()
四季香果品店
![]()
百货大楼
![]()
儿童用品商店
![]()
《人民日报》
![]()
北京画店
![]()
外文书店
![]()
雷蒙、蓝天、造寸、女子百货
![]()
利生体育用品商店
![]()
大华眼镜
。。。。。。。。
今天再从中环广场望窗外
这些回忆都涌出来啦~
恐怕只有从小这里生活过的人能体会
![]()
摄影:赤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合作联系微信号 ★
✉ hao0j0j 或 lsy483340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