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年的时候,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刚刚开始投入硬件研发,就觉得做硬件需要太多的投入了,看到动不动都就要买一堆上百万的仿真工具和测试测量工具。确实,硬件产品不像软件产品一样,只要一台好一点的笔记本电脑就开始干活和仿真,初期的时候顶多租个好点的服务器。但是,任何一款顶级的硬件产品都不是随随便便拿个万用表就能做出来的,更别说数据中心级别的产品。
![]()
示波器常常被比喻为“工程师的眼睛”,工程师们都希望有一双好的“眼睛”,能看清楚每一个信号的波形的真实情况。
![]()
示波器的带宽、采样率是评估示波器的2大核心指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诸如存储深度、分辨率、系统的上升时间、抖动、底噪的指标,以及一些高级的功能,如触发系统、去嵌、频域转换、协议解码、总线应用,等等。
本文我和大家一起简单来谈一谈采样率这个指标。示波器的采样率直观的来讲就是ADC的采样率。下面我来先看一个案例。
想象你要拍一只高速飞驰的蜂鸟,每秒振翅上千次。普通相机的帧率根本抓不住它的翅膀节奏——模糊成一团。
![]()
信号完整性中,当采样率低于所分析信号的最高频率时,就会发生混叠现象,导致高频信号的频率信息被错误地“折叠”到低频区域,与原始低频信号混叠,从而失真。要避免混叠,必须根据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确保采样频率至少是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即fs≥2fmax),且信号采样点要等间距。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精确地捕捉信号幅值或保留更多频谱信息,通常会选择更高的采样率。那就是说在示波器中,ADC的采样率决定了你能否“冻结”信号的瞬间变化。如果采样率不够,信号也会混叠。
![]()
当前信号带宽动辄几十GHz,而单个ADC的物理采样速率受到技术限制(功耗、工艺、噪声、时钟抖动)。比如,单个ADC也许只能做到10 GS/s,但你想要100 GS/s,这时候——物理限制来了。
那么,示波器厂商,尤其是高端示波器的研发就面临一个矛盾:想要更高采样率,单ADC速度上不去;想要更高分辨率,不能让ADC太快,否则噪声、功耗暴涨。
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比如,使用多片低采样率的ADC并行分时采样使用来达到高采样率。这其实就是时间交错采样(Time Interleaved Sampling, TIS)。
TIS(Time Interleaved Sampling)架构的基本思想是:“既然一个ADC吃不下全部样本,就让一群ADC轮流吃。”
![]()
假设你有4个ADC,每个采样率为10 GS/s,示波器内部让它们错开0.1 ns依次取样:
- ADC1 取第1个样点;
- ADC2 取第2个样点(延迟0.1 ns);
- ADC3 取第3个样点(再延迟0.1 ns);
- ADC4 取第4个样点。
如此循环,这4个ADC合起来相当于以40 GS/s 的速率采样同一个信号。
这就是“时间交错”的精髓:时间错开+并行取样=更高等效采样率。
前面所说的示波器采样率的问题,理论上采用TIS 架构完美化解了这个矛盾:
- 用多个较低速的高精度ADC,保持良好动态范围与分辨率;
- 时间错相控制实现更高等效采样率;
- 数字后处理校正每个通道的偏移、增益、相位、时钟抖动误差;
- 拼接后重建出超高速波形。
这就像是一支“交响乐队”:每个ADC演奏不同时间片段,经过混音(数字重建)后,听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高分辨率“信号交响曲”。
当然,如果真是这么简单,问题就好解决了,这样做会面临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每一颗不同的ADC能非常完美的衔接好,就是类似合唱的时候不混乱。TIS要解决各ADC之间的采样的波形上下起伏带来的增益失配;DC漂移的偏置误差;相位与时钟偏差所导致的高频失真、混叠伪影等问题。采用TIS架构时,校准算法必须在GHz频域内“修剪”每个采样点的微小差异。
总之,TIS结构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TIS就像让一群普通工人轮班干活,以团队协作的方式突破个体极限。在示波器中,它让多个ADC在时域中分工合作,从而“拼出”比单个ADC更高的等效采样率。这也是目前很多上100 GS/s 级示波器能诞生的关键技术之一。当然,TIS原理虽然简单,但是成功地实现却并不简单。
![]()
文章来源于 信号完整性 ,作者 蒋修国
邀请报名EDA技术大会 11月28日 上海 免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