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为邹宇的职业生涯画上句号。
这位年仅28岁的前银行客户经理,因违法发放贷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
从分行宣传海报上的“业绩新星”到阶下囚,邹宇的坠落轨迹,折射出金融行业业绩压力下的规则失守与人性挣扎。
2019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的邹宇怀着对金融行业“严谨、体面”的憧憬加入银行。初入职场时,他顶着烈日跑社区、核实商户信息,凭借踏实肯干顺利转正。
2020年,他主推分行重点产品“快@贷”,彼时的他仍坚守着“靠努力站稳脚跟”的初心。
然而,2021年3月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同事比拼“单日放款笔数”、中介承诺“保你冲第一”的诱惑下,邹宇逐渐迷失。他抛却银行“双人实地走访”“面见核实”的风控底线,与中介林强合作,从未见过借款人,仅凭微信传来的身份证照片就录入系统;客户地址不符,便从网上编造;收入信息模糊,便凭征信报告“估算”。短短数月,他处理116笔贷款,代签所有征信授权书,像一台失控的机器,疯狂追逐业绩数字。
虚假的辉煌短暂而致命。
2021年4月,邹宇因“亮眼业绩”登上分行海报,但仅一个多月后,风控部门的电话揭穿了真相:多名借款人地址全假,且根本不在苏州生活。他慌忙联系中介,却发现已被拉黑;试图联系借款人,听到的只有陌生外地口音。最终,他发放的2900余万元贷款中,多笔形成坏账,银行损失超700万元。更讽刺的是,这些来自江西、湖南等地的借款人大多缺乏还款能力,大部分资金被中介截留,仅获得1至14万元的“好处费”。
庭审中,辩护人以“业绩压力大”为由请求轻判,但系统记录显示邹宇曾两秒内篡改客户地址,借款人证言也证实其明知信息造假。
最终,他红着眼眶忏悔:“我错了,错在为了业绩走捷径,忘了职责。”然而,悔恨无法挽回代价:爷爷离世、婚约告吹、个人赔偿银行53万元,曾经的安稳生活彻底崩塌。
邹宇的案例并非孤例。在金融业“冲业绩”的浮躁氛围中,总有人将风控视为“减速带”而非“防护栏”,企图以规则换业绩。
但事实证明,沙堡般的“神话”终将被监管潮水冲垮。
此案为所有金融从业者敲响警钟:业绩是一时的,职业生命是一辈子的;奖金与排名,永远不能逾越法律与责任的底线。
鸭哥也在这里奉劝各位一句,前途是自己的,不要拿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一生去开玩笑,守住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