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唯一的解决办法,不就是老年人集体自杀或者一起切腹自尽吗?”
你敢信吗?这话不是出自什么反社会人格的变态精神狂,而是从一位毕业于麻省理工、执教于耶鲁大学的日本经济学“天才”——成田悠辅的口中说出来的。
更可怕的是,日本网络上无数年轻人竟然跟帖表示“太对了哥,说出了我的心声”。
![]()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代际矛盾,而是一场悬在日本整个社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日本的“恨老”情绪,早已不是暗流涌动,而是即将喷发的火山。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日本“仇老”触目惊心
2021年,耶鲁大学的日籍助理教授成田悠辅在一档电视节目里抛出了一个震惊众人的想法。
日本若想真正解决老龄化问题,或许只能让老年人“集体自杀或切腹”,甚至提到未来可能不得不强制实施安乐死。
虽然这番话在国际上引发哗然,但在日本国内,竟有一部分年轻人表示认同。
![]()
网络上的类似声音越来越多,仿佛两代人之间的那道裂缝,正在无声地扩大。
而这种情绪,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
2016年7月,神奈川县相模原市一家残障机构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命案。
前员工植松圣持刀杀害了19名残障老人,他声称自己是在“清除对社会没有用的人”。
同一年,横滨大口医院有名护士为了省事,竟向多位老人的输液管中注入消毒剂,导致三人死亡。
![]()
再到2020年,东京一名64岁的流浪老妇在公交站长椅上过夜时,被陌生男子用石头砸死。
死前,她身边只剩下一个行李箱,和一部早已欠费的手机。
这些极端事件的背后,是日本越来越沉重的社会现实。
![]()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到总人口的近三成,相当于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位老人。
可新生儿数量却一路下滑,2024年只有68.6万。
年轻人就业压力大,社保缴得也多,很多人心里都嘀咕:现在交这么多养老金,将来真能领到吗?
另一边,不少老人为了有个地方吃住,甚至不惜故意犯罪进监狱,形成了所谓“监狱养老”的怪象。
![]()
老无所依的困境
那么,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样的“仇老”情绪?我们得先看看日本老龄化的真实状况。
日本政府每年超过三分之一的预算都花在社保上,而这些钱,大部分都来自正在职场上辛苦打拼的年轻人。
更让人无奈的是,很多年轻人私下根本不相信,自己老了之后真能领到养老金。
这种对未来的不信任,慢慢侵蚀着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
走在日本街头,常常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在为生活奔波。
他们在便利店值夜班、打扫大楼,有些甚至无家可归,只能睡在公园长椅上。
这些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成了日本社会一道刺眼的风景。
![]()
更令人心酸的是,日本每年有三万多名“无缘死者”。
他们去世后无人认领、无人送别,最后被集体安葬在无名墓里。
他们不只是生命的终结,更是一个个孤独社会关系的终点。
![]()
这一切,也跟日本传统价值观的逐渐瓦解有关。
年轻一代成长在经济停滞的时期,找工作难,涨薪更难。
他们看到一部分老人依然拥有稳定的养老金、房产和社会地位,而自己却前路茫茫。
这种生存资源的差距,让“恨老”情绪在网络上悄悄蔓延。
![]()
如果再往深处看,这和“无缘社会”也有关系。
在这个人与人的联系越来越淡的社会里,不只是老人孤独终老。
很多年轻人也因为工作不稳定、社交萎缩,活成了另一批“孤独者”。
这两个本该互相理解的群体,却因为各自的困境,有时变成了彼此埋怨,甚至伤害的对象。
![]()
破解的关键
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日本政府也不是没尝试过对策。
延迟退休、引进外劳、鼓励生育……这些措施一一推出。
可惜效果有限,有些甚至还加深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
延迟退休让年轻人觉得晋升无望,引进外劳又遇到社会排斥,育儿补贴在高昂的生活成本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这些“头痛医头”的做法,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建立在人口增长基础上的社保体系,已经摇摇欲坠。
![]()
就拿养老金改革来说,政府不断提高缴费比例、延长缴费年限,却降低了发放标准。
结果是年轻人负担越来越重,获得感却越来越低,代与代之间那份隐形的“契约”正濒临破碎。
也正是在这种现实下,成田悠辅那个让老人“集体自杀”的极端说法,才会被一部分人接受。
![]()
虽然它听起来冰冷又荒唐,但它却好像给一个无比复杂的社会难题,提供了一个看似“干脆”的答案。
当然,这不是理性的选择,更像是一个社会陷入系统危机时,一种无奈又病态的情绪发泄。
![]()
不过,也不是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在东京一些社区,慢慢出现了“多世代共享之家”这样的模式。
年轻人可以用较低的租金住进去,条件是每个月得抽出一些时间,去陪伴和帮助楼里的老年住户。
![]()
这种尝试虽然规模还不大,却让人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原来老人和年轻人之间,不只有对立,也可以有温暖的联系。
![]()
再把眼光放远一点,其实很多国家也在面对老龄化的挑战。
北欧靠高税收高福利维持代际公平,德国借助移民和弹性退休制缓解压力,新加坡的公积金模式则更强调个人责任。
这些例子说明,老龄化不是无解的,关键是要建立公平且可持续的制度。
![]()
而日本的情况,更像是在高福利和真实改革之间长期摇摆,导致问题一步步堆积。
当“今天我养你,明天你养我”的社会信任逐渐崩塌,“仇老”情绪就成了社会契约撕裂的象征。
更麻烦的是,年轻人因压力放弃生育,进一步加剧老龄化,形成恶性循环。
![]()
日本的困境,其实也给所有走向老龄化的社会提了个醒。
出路绝不是制造代际对立,而是重建制度公平,推动不同年龄层的人相互理解、共同生活。
老人与年轻人从来不是彼此的敌人,而是命运相连的整体。
只有携手合作,而不是彼此怨恨,才有可能一起度过老龄化这场漫长而艰巨的大考。
![]()
结语
应对老龄化,关键不仅在于完善制度,更在于重塑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当社会将年龄视为对立而非传承,当制度让代际变成竞争而非互助,每个人最终都会成为受害者。
参考文献:
1.蓝鲸新闻:《从“无缘社会”到女首相上台:日本的“老 ”与“新”,藏着多少消费密码?》2025-10-29
2.上观新闻:《新生人口持续创新低,倒逼日本政府升级政策供给》2025-10-27
3.湖南日报:《连续21年刷新纪录,日本再成全球老龄化最严重国家》2025-09-16
4.环球网:《建议日本老人“一起切腹”被批“冷血”!耶鲁教授观点竟圈粉不少》2023-02-15
5.上观新闻:《外媒:“日本有些老人故意做坏事,以便能回到监狱”》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